让新时代城乡社区服务更贴民心更有温度

让新时代城乡社区服务更贴民心更有温度

00:00
08:18
国务院办公厅日前印发的《“十四五”城乡社区服务体系建设规划》(简称《规划》)明确,到2025年末,党建引领社区服务体系建设更加完善,服务主体和服务业态更加丰富,线上线下服务机制更加融合,精准化、精细化、智能化水平持续提升,社区吸纳就业能力不断增强,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水平明显提升,人民群众操心事、烦心事、揪心事更好解决,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不断增强。

社区服务是人民群众家门口的服务,关系民生、连着民心。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城乡社区服务体系建设。《规划》擘画“十四五”时期城乡社区服务体系建设新蓝图,努力让城乡社区服务更加贴近民心、更加具有温度、更加富有成效。

积极回应需求,适应群众生活需要。【分论点一:回应需求。】当前,我国经济社会发展持续向好,人民群众的美好生活需要也在不断增长,这对城乡社区服务提出了更高要求。为满足群众新需求,《规划》既指明了场地、设施、人员、服务对象和投入等“硬件”要素,也明确了社区服务项目、活动、载体、机制等“软件”设施要求。在服务内容上,《规划》强调为民服务、便民服务、安民服务一体推进,推动幼有所育、学有所教、病有所医、老有所养、弱有所扶,推动社区公共事业服务和商业服务,推动社区平安建设不断取得新进展。在服务主体上,《规划》强调充分调动群团组织、社会组织、社会工作者、志愿者和社会慈善资源等社会力量,引导市场力量,更好发挥政府作用,构建多方参与格局。在服务模式上,《规划》要求完善服务统筹、即时响应等机制,健全群众对社区服务的满意调查评估制度,推广“好差评”评价激励制度,促使社区服务更精准地适应群众需要。城乡社区服务坚持人民至上,最大程度实现便民化、惠民化,必然在“润物细无声”中温润群众心灵。

突出重点难点,补齐社区服务短板。【分论点二:突重点,补短板。】城乡社区只有植入有效的服务,才能温暖群众、凝聚人心。对此,《规划》明确,要“增加服务供给,补齐服务短板,创新服务机制”。一是补齐公益性、基础性社区服务短板,以“一老一小”为重点,完善社区养老服务和普惠托育服务,扩大群众家门口的公益性、基础性服务供给。二是发展高品质生活服务。积极发展社区教育、健康、文化、体育、维修、助餐、零售、美容美发等社区服务,构建24小时生活链和15分钟生活圈,培育一大批从事社区服务的专业化企业,让每一个细分的领域、每一个生活细节、每一个日常难题都能找到专业的市场主体来承接,形成“顶天立地”的大企业和“铺天盖地”的中小企业相互配套、相得益彰的社区产业生态。三是关注特殊困难人群的日常需求,大力发展社区助餐、助洁、助浴、助医等服务,力争做到大城市老年助餐服务逐步覆盖80%以上的社区,特殊困难老年人月探访率能达到100%。坚持质量和数量并举,打造布局合理、业态齐全、智慧便捷、商居和谐的便民生活圈,能给群众提供更加周全和便捷的服务。

坚持党建引领,筑牢社区服务基石。【分论点三:坚持党建引领。】提高社区效能的关键是加强党的领导。提升社区服务水平,要坚持党的领导,以党建为引领,在建强组织、完善机制、强化服务等方面下功夫,构建共建共治共享的城乡基层治理综合体系。为此,《规划》从“压实乡镇(街道)党(工)委责任”“全面健全村(社区)党组织引领”“全面落实党组织领导的城乡社区协商制度”“全面落实在职党员到社区报到为群众服务制度机制”“推动有物业服务的社区建立健全党建引领下的社区居民委员会、业主委员会、物业服务企业协调运行机制”“健全党建引领社区社会组织工作机制”六个方面就加强党对城乡社区服务的全面领导进行部署。在推进社区治理中,要让党建始终扎根于群众之中,把党建与群众关切联系起来,抓住社区居民最关心的事情,破解社区治理的难点问题,通过联系群众、发动群众、服务群众,化解矛盾纠纷,提升社区服务水平。

上面千条线,下面一根针,社区是城市肌体中最活跃的细胞,是连接千家万户的毛细血管。提升社区管理服务水平,最终落脚点还在造福居民上,让这根针有序穿起民生服务的千条线,绣出美好的生活图景,秀出居民的笑语欢颜
以上内容来自专辑
用户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发表第一个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