没有一个中国人能笑着走出大英博物馆

没有一个中国人能笑着走出大英博物馆

00:00
06:23

“家人,我在外面流浪了好久好久,我迷路了,我不知道怎么样找到回家的路……”这几天,一个名为《逃出大英博物馆》的短视频,火爆全网,你刷到过了吗?

这部短视频由b站up主煎饼果仔和夏天妹妹联合制作,讲述了流落在大英博物馆的中华缠枝纹薄胎玉壶化为人形后出逃,在英国街头偶遇同乡,共同寻找回国之路的故事。尽管不是什么大制作,目前也才更新到第二集,但已经连续两天登上多平台热搜。

《逃出大英博物馆》最长的一集也不过4分多钟,但视频里的很多细节都让网友看得眼湿。

短视频中,男主角说女主角“你是大英博物馆那只玉壶”,女主角却立马反驳:“是盏,是中华缠枝纹薄胎玉壶!”

为什么女主角要强调名字,因为短视频里的原型——那只中华缠枝纹薄胎玉壶,就挤在密密麻麻的中国玉石展区,甚至连名字都没有,只有3这个编号。

大英博物馆的官方微博里,也曾提到过这把玉壶,但名字不是中华缠枝纹薄胎玉壶,而是青玉薄胎茶壶:“图中这尊绝美的青玉薄胎茶壶,工艺精良。它的壶壁非常薄,有些部分甚至呈半透明。它由中国玉石雕刻家俞挺制作,壶上装饰有宝相花和缠枝纹,2017年入藏大英博物馆。欢迎您到塞尔温和埃莉·阿莱恩中国玉器展厅近距离欣赏玉壶。”

也有网友疑惑为什么选择一个现代工艺品来作为主角,马上有网友帮忙解释说,因为这只玉盏是被购买到大英博物馆的,只有它是见光来的,知道怎么回去。也应了唐代王昌龄的那句古诗“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

还有女主角第一次走进男主角的家里,不禁感叹“这么大的柜子只住两个人”,因为在大英博物馆里的中国文物是挤在一起的。

一位网友看后动情地回忆说,“2018年在大英博物馆从中午十二点待到晚上八点,直到工作人员开始在某些展馆清人才离开,我好想带他们回家。” 人民文娱更是点赞说,“小短剧有大情怀。”

这个短视频的背后藏着我国在战争期间遭受的文物掠夺史。

2023年初,大英博物馆被盗。当时就有网友留言,希望“拍一部动画片,就叫《逃出大英博物馆》,让各个文物拟人化,然后复苏过来逃离大英博物馆,回家过年……”

煎饼果仔看到后留言,“等我”。在停更三个月,花了大量时间查阅资料之后,他联合夏天妹妹,自费飞往英国,拍摄了这部短剧。

仅仅是为一个承诺?对此,煎饼果仔本人回复说:“是承诺,也是自媒体人的热忱,是少年的一拍即合,是不计成本的赤诚之心,更是中国人骨子里的‘争口气’。我们以真心相待,在这个信息飞速的时代献出我们的绵薄之力,更希望他们,它们,都能听见我们的声音。”

煎饼果仔回忆道:“一开始看到逃出大英博物馆这个题材的时候,只是觉得这个拍成视频定很有趣,但当我开始认真翻阅资料创作剧本的时候,一种无名的强烈情感堵住了我的咽喉,我发现,这个故事的重量没有办法让我将就在国内拍完。我把故事的大纲跟夏天说,她在我提议前一拍大腿,激动地抢先问我:‘我们去英国拍吧!’于是,一场于我们而言盛大的、浪漫的、震撼的大洋彼岸中华文物奔赴之旅,进入了倒计时……”

其实不止这个短视频,近期B站上还有up主“我是真的菜菜”制作的《他们把我肢解了,说我是大英博物馆的镇馆之宝》,主角是被切成12块的三菩萨图。

这幅壁画可以说是一件稀世珍宝,画中的观世音菩萨、普贤菩萨、文殊菩萨,体态雍容,栩栩如生。壁画原藏于河北省唐县清凉寺,1925年,一位英国人把此壁画从河北清凉寺移除,分成12块运回伦敦。

up主“斜杠玩家吉叔”导演的《历时6个月,横穿欧亚大陆,我们把大英博物馆里的敦煌文物“带回家”》,短片也是将流失文物拟化成人,讲述了一个逃出大英博物馆的敦煌文物,回归祖国的故事。公开数据显示,敦煌藏经洞中的4万多件经书书稿,大英博物馆就独占1.3万卷。

另外一位up主“三叹三声收wendy”制作的《请将破碎的我一片片捡起,带会故国吧》,则以八国联军入侵时从我国掠夺走的青花瓷器为主角,当时为了方便存放和携带,他们甚至不惜将宝器割裂打碎带往异国他乡。

据媒体报道,作为当今世界规模最大的博物馆之一,大英博物馆内至少有800多万件藏品,它们来自世界各地,很多都是通过非正当途径获取的。

大英博物馆也是目前收藏中国文物最多的海外博物馆,公开数据显示,其藏有中国文物约2.3万件,包括书画、青铜、玉器、瓷器、织品、雕塑、金属、漆器、服饰等,很多都是国内难见的艺术珍宝。

但令人痛心的是,大英博物馆并未妥善保管这些流失文物。以《女史箴图》唐摹本为例,大英博物馆用“日式折屏手法”将其裁成数段,并装裱在镶板上展出,造成此画严重开裂并掉粉,留下了无法逆转的伤害。

“没有一个中国人,能笑着走出大英博物馆。”这句话,从来并不是一个梗。

以上内容来自专辑
用户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发表第一个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