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保存古物及文化之关系(李良和)

论保存古物及文化之关系(李良和)

00:00
03:39
论保存古物及文化之关系(李良和)



社会者,人类生活之过程也;文物制度者,民族生活之表现也;历史者,文明进化之蝉蜕也。今之社会,其非突至,后之社会,亦难忽生,因革损益,必有赖于往古之社会也。生乎今之世,以观古人之史书,不独可以想见当时之文物制度而已,又可因以知夫一民族文明进化之状况也。是故考究文化,睹实物为上,研文字为下。今苟欲得较文字精切之证据,以为探索往古文明之资料,则舍古物又何求乎?
吾之为是言也,岂臆说哉?
昔孔子观周,入后稷庙,见金人铭也。史迁上会稽,探禹穴;适鲁,观仲尼庙堂也。盖深知文字所载不若徵诸古迹为愈耳。“舜在璇玑玉衡,以齐七政”,使今尚得睹此仪器,岂不较空读此二言所得者为多乎?汲冢现而竹书出,殷墟陷而龟文显。敦煌石室之经,三体石经之碑,大有资于古史之考证,而因窥见当时之文化。禹之九鼎,三代所重;泰山石刻,希世之珍;云冈之石佛,龙门之造象,悉为今世所重视,职是故也。古代希腊人爱美温柔之性孰从而见之?非以其雕刻乎!埃及之文明,乌从而知之?非由于金字塔乎!由是观之,古物与文化关系之重大可知也已。
是以近世科学发达,地质讲求尤甚,考古者不惮烦劳,涉沙漠,经荒域,殚尽精力,以期期于古物之发现,瓦石骨片,贵胜珠玉。是以今世文明诸国,注重古物之保存、分部设员,法至严密。盖以无者尚求之,而有者绝不当稍使散佚也。孔子曰:“文献不足故也。足,则吾能徵之矣。”文物者,文献中之文献也,其应保存为何如也!
惜乎吾国之古物最富,而散失亦甚巨。故宫所存者,庚子之役几为外人所略尽,斯于文化史料之损失岂不巨哉?嘻!亡羊补牢,犹未为晚,古物所存,亦尚不少,愿执政诸公慎设法以保存之,毋使好学考古之士无所征而兴叹也。


【注释】
①此文作于1929年就读于山西大学文学院时。
师评:文笔流利,引证切当。

清风评:

开篇理论阐释精切,中间征引史实广博,且夹叙夹议,篇末痛惜“吾国之古物最富,而散失亦甚巨”,并提出“执政诸公慎设法以保存之”之愿。全文有理有据,逻辑严密,文辞精炼,多用排比、感叹与反问句,使字里行间洋溢着年轻学子对人类历史与国家现实的殷殷关切之情,极富感染力。
以上内容来自专辑
用户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发表第一个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