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前我会一直吃到胃疼。现在咬下每一口之间,我的大脑都会告诉我,‘你吃完了。’”
撰文 | 田思奇
《看天下》杂志原创出品
在今年3月举行的奥斯卡颁奖典礼上,主持人吉米·卡莫打量了一圈好莱坞最耀眼的明星们,开玩笑说:“当我环顾这个房间时,我不禁想问,我是不是也该来点诺和泰?”
洛杉矶杜比剧院里传来一些稀稀拉拉的笑声,仿佛听到什么上不了台面的私事。但他们没必要这么紧张,毕竟诺和泰已经成为“好莱坞公开的秘密”。
大多数相貌回春的名人否认自己正在注射这类糖尿病处方药,比如金·卡戴珊和她的妹妹克洛伊。但也有人大方承认靠诺和泰与同款产品Wegovy瘦了26斤,那就是去年夏天因为大肚腩照片被人嘲笑的埃隆·马斯克。今年5月访华时,马斯克已经因为身材高大挺拔,精气神十足而获得微博热议。
这两款产品都来自全球糖尿病药物巨头诺和诺德,主要成分都是司美格鲁肽,但剂量和规格不同。名人带货效应之外,司美格鲁肽的受众,更多的还是对身材不满的普通人。他们感到自己因为注射新型减肥药物而收获了前所未有的自信与尊重。
然而消失的不仅仅是对食物无止尽的渴望。部分注射者表示,他们好像患上了抑郁症,感到“空虚”,似乎“很少有什么能让我快乐”。
7月中旬,欧盟药品监管机构宣布将依据150份相关报告,扩大对诺和泰等同类药物的调查,将研究这些处方药与自杀念头和自残风险的联系。价格高昂和是否进入医保等问题,也让新型减肥药备受争议。
这些明星产品的高歌猛进之路,就这样被猛踩一脚刹车。
全世界变胖
新型减肥药的风潮,来得正是时候。
目前,欧盟 27 个国家约有 53% 的人超重或肥胖,而美国这一比例约为 74%。世界肥胖联合会还表示,到2035年,全球超半数人口都会陷入超重或肥胖的境地。
方便的快餐摄入过多,就容易超重;找到体面的白领工作后坐在办公室里,就容易久坐并堆积腹部脂肪。随着工业化进程的迅速发展,肥胖早就不算一种“富贵病”。埃及、墨西哥和沙特阿拉伯等发展中国家的肥胖率正以更快的速度飙升。
肥胖会导致许多健康问题,这已是公认的事实。糖尿病、心脏病、高血压、痛风和多种癌症都与肥胖相关。新研究也证实,肥胖群体感染新冠的重症和死亡率远高于一般人群。
但还不广为认知的是,肥胖对各国经济的损害。《经济学人》援引研究称,到 2035 年,超重对世界经济造成的负担可达到4万亿美元——相当于每年一场新冠大流行的损失。其中包括医保支出,以及肥胖导致的过早死亡而损失的工作时间。
谁不想减肥呢?2022年,全球消费者在节食和减肥上花费了 2500 亿美元,但减肥之战基本宣告失败。
总有人批判说,减肥失败肯定是他意志力不行。《纽约客》报道称,三分之一的医生认为肥胖患者“马虎”且“懒惰”,经常误诊或羞辱肥胖患者,从而让他们更不敢寻求医生的指导。
在哈佛医学院研究肥胖问题的法蒂玛·斯坦福指出,通过节食和锻炼来减肥只对10-20% 的人有效:“对于大多数人来说,我们并不会看到体重因此大幅下降。”
主要原因在于人类进化的倾向。原始社会中很难从大自然获取充足的食物,于是智人进化出储存脂肪的功能。另一种适应法则是,当人体的热量摄入减少时,其静息新陈代谢就会减慢,并额外释放胃饥饿素——这是一种向大脑发出信号,让人觉得饿的激素。
更糟糕的是,减肥后的身体似乎会“记住”之前的体重水平,并努力恢复原有的体重。英国减肥外科医生艾哈迈德感叹道:“你的整个身体都会做出反应,让你想去吃饭。”
对于一小部分人来说,只要改善生活方式就能减肥成功。但对于大多数疲于奔命的普通人来说,生活方式的改变是一种遥不可及的特权,很多人没有时间严格执行锻炼计划,也负担不起精心搭配的营养三餐。
从政府决策者的角度考虑,另一种常见方法是要求食品提供更多有关配方和卡路里的信息来警告消费者。同时,从英国到墨西哥等数十个国家曾向碳酸饮料和甜品征收“糖税”,但效果不算明显,部分原因在于它给穷人带来的负担远高于富人。
对广大普通人来说,诺和诺德的新产品,可能才是人生的救赎。
大脑会说:你吃完了
美国华盛顿50岁的建筑工人斯黛茜·麦格拉思,就凭借司美格鲁肽获得了新生。
她超重将近100斤,为此在工作中饱受关节疼痛的折磨。但去年下半年注射司美格鲁肽期间,她减掉了36斤,也没有出现之前让人很难熬的饥饿感。
2023年6月16日,马斯克在巴黎的科技展上发表讲话。
与其他司美格鲁肽注射者一样,麦格拉思尝试过多种减肥策略,但都没有成功。“我以前可以减掉4斤,然后长胖5斤,”她说,“以前我会一直吃到胃疼。现在咬下每一口之前,我的大脑都会告诉我,‘你吃完了。’”
2017年,美国食品和药物管理局对缓解糖尿病症状的诺和泰予以批准,又在2021年批准了成分同为司美格鲁肽的Wegovy,专门用于治疗肥胖症。
同样在2021年,中国也批准了诺和泰作为糖尿病药物上市,销售额在2022年突破20亿元。2023年7月,作用机理类似的利拉鲁肽注射液在中国获批,可帮助患有高血压等并发症的肥胖患者减重。
司美格鲁肽和利拉鲁肽都属于GLP-1 受体激动剂。这些药物会模仿肠道中名为GLP-1的激素,可刺激胰岛素分泌,减慢胃排空的速度,帮助患者控制血糖。食物在胃中停留的时间更长,人们也会感到更饱,想吃得更少。此外,GLP-1 还有助于分解脂肪。
“我确信这取代了我的身体一生都在错过的信号,”一位Reddit 论坛上的司美格鲁肽使用者写道,“难怪瘦子认为胖子没有意志力。他们的大脑确实会告诉他们要停止进食。我之前可不知道。”
2021年3月在《新英格兰医学杂志》发表的研究称,每周注射一次司美格鲁肽的患者,在68周内体重减轻了15%,相比之下,服用安慰剂的受试者体重仅减轻2.4%。今年6月《柳叶刀》期刊上的新试验也证明,新一代司美格鲁肽药物会以更方便的口服药丸形式上市,减重效果与注射相当。
分析人士认为,到 2031 年,GLP-1 类药物的市场规模可达 1500 亿美元,与目前的癌症药物市场相差不远。挣得盆满钵满的诺和诺德公司,市值也在近两年内翻了一番。
科拉·莫耶成年后的大部分时间都在努力减肥。她尝试过生酮饮食、间歇性断食等近年来流行的方法。但直到用上了司美格鲁肽,她的体重才明显减轻,而且她认为这种药物帮助她克服了对自己的饮食习惯和体重的内疚和羞耻。
“近 40 年来,我都感觉自己很懒,而且在食物方面没有毅力,”她说, “直到现在,我才意识到我大脑中‘食物在喋喋不休’不是我的错。我再也不会将肥胖视为一种个人的失败。”
一切都值得吗?
在开始注射Wegovy之前,斯塔西·克莱默的生活都是围绕着食物度过的。早上一醒来,她就想好了要吃什么,吃完午饭又开始想晚饭。但进入司美格鲁肽的疗程后,她感觉到“食物的噪音”消失了。
“我不再总是想着炸玉米饼了,”57 岁的克莱默说,“我不再有任何欲望了,这是最奇怪的事情。”由于减重效果明显,她选择性地忽视了司美格鲁肽的一系列副作用:胃酸反流、便秘、恶心和疲劳。
对于部分注射者来说,失去的东西还有更多。一些患者便秘,但另一些人会腹泻;动物研究表明,司美格鲁肽与较高的甲状腺癌发病率和胰腺炎相关。
Reddit论坛上一位加拿大注射者甚至表示:“我从来不明白为什么有人会自杀,现在我明白了。”在他停药三周后,他依然能感受到注射司美格鲁肽的副作用——激发自杀倾向。
除了欧洲收到的150份报告外,美国食品和药物管理局统计也显示,自2018年以来,已收到至少 60 份注射司美格鲁肽的患者出现自杀念头的报告。
一位使用 Wegovy 的用户表示,Wegovy 将他的焦虑程度提升至“1000 级”,而且陷入了绝望的循环。“到了周末,就在我开始新一次注射的时候,这种情况会逐渐减弱,但在我注射后,一切又会重新发生。”
纽约市内分泌学家弗洛伦斯·科米特对《每日邮报》表示,使用减肥药物的患者的确可能会出现自杀念头和抑郁症。虽然低血糖和抑郁症之间没有直接联系,但当血糖下降时,注射者容易出现疲劳、紧张和感觉不佳的情况。“如果此时生活对你也不太好,你可能就开始思考:‘一切都值得吗?’”
另一方面,当原本令人愉快的饮食习惯改变后,科米特表示:“如果你习惯通过食物来安慰自己,但现在你不想吃东西,这可能会破坏你的健康感,让你感到疲惫。”
也有人指出,欧盟启动大规模调查的由头之一,是冰岛药品管理局发现3例注射含有利拉鲁肽和司美格鲁肽药物的患者出现自杀念头和自残的情况。这在仅有30多万人口的冰岛容易引起重视,但在世界范围内,它的影响可能被夸大了。
归根结底,我们该如何理解减肥这件事?目前流行的算法是BMI数值在18至25之间为健康,25至30之间是超重,超过30是肥胖。但发明BMI指数的比利时科学家奎特莱研究的对象是欧洲男性,BMI很难准确反映女性或亚洲人的健康。还有研究发现近半数超重者身体代谢一切正常。
但为了符合社会当下的审美标准,许多BMI不到30的群体正在滥用司美格鲁肽类药物,导致真正的糖尿病患者面临药物短缺。各国政府应确保最需要这些药物的患者能够低价拿到药品,而单纯为了追求美的注射者,最好自掏腰包。比如德国有望在7月批准 Wegovy上市,但已明确不会把它纳入公共医保范畴。
专门研究体重的活动人士兼作家雷根·查斯坦表示,Wegovy 的营销存在两面性:一方面它想标榜体重是超出个人控制能力的事,必须靠药物辅助,进而减少人们对体重的羞辱感;另一方面,它仍然希望利用超重带来的社会压力来获取庞大的利润。目前Wegovy在美国售价约每月疗程1300美元。
“人们已经习惯相信,胖子的问题在于他们吃得太多,任何能帮助他们停止这样做的事情,无论有多么痛苦,都是‘值得’的。”查斯坦说。她强调,人们应该做出最适合自己生活的选择,同时认真考虑司美格鲁肽的风险,并在注射前与医生沟通。
* 参考资料:
New Yorker: Will the Ozempic Era Change How We Think
About Being Fat and Being Thin?
The Economist: New drugs could spell an end to the world’s
obesity epidemic
Daily Mail: Is Ozempic causing a wave of suicidal
Americans?
健康第一↓↓↓
i also think fat people are weak-willed
超重很多才要考虑药物疗法吧,BMI正常还要药物减肥就很恐怖了。这篇文章好奇怪,明星本来超重的很少,还要吃药减肥,明显是不正常的行为。然后文章列举的例子主要是超重肥胖的普通人,感觉牛头不对马嘴。难道不该写写体重正常还要吃药的普通人吗?
是不是就是二甲双胍?
至少少吃糖还是可以做到的,少吃或不吃甜点,不喝甜饮料,这两项还是比较容易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