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介绍:黄卓才,籍贯广东江门台山,古巴侨属。暨南大学中文系教授,国际关系学院/华侨华人研究院兼职教授。
侨乡台山:天然的华侨博物馆
侨乡台山,我的原乡。当你走在海风吹拂、洋味扑面的大地上,冷不防,一件件活生生的华侨文物就会展露在你眼前,让你惊叹,令你震撼。你会不知不觉地受到华侨艰苦奋斗、敢为人先、念祖爱乡精神的熏陶和感染。
在台山访问华侨华裔名人故乡,陈宜禧、伍冰枝、黄三德、伍连德、骆家辉……一个个烙印着深厚历史文化色彩的华侨华人故园,会让你感觉这就是最生动的华侨博物馆。在上、下川岛沙滩捡拾当年海上丝绸之路遗落的瓷片……你会觉得这些就是最真实的华侨文物。你在某个村落大榕树下听长者讲银信(侨批)故事,听孩子们唱“阿爸去金山”的儿歌,停车在乡间公路边华侨捐建的亭台楼阁休憩,你会领略这些就是富有生命的华侨文化馆藏。你去台山海侨经济区(海宴华侨农场)观赏东南亚风情园,到印尼、越南、泰国、马来西亚等十多个国家的归侨家里作客,看他们表演侨居国的民歌和土风舞……此时,你会惊讶于自己的重大发现——原来,台山就是一座无边无际的自然生态华侨历史文化博物馆!
请跟我到台山看碉楼吧!台山是著名的“中国第一侨乡”,全市碉楼近3000座,常见的四五层、五六层,大多兴建于20世纪二三十年代。为何要建这么多、这么高大坚固的碉楼呢?你看看姜文编导和主演的电影《让子弹飞》就知道了:当年侨乡盗贼猖獗。华侨在海外,把辛苦钱寄回家乡,首要的就是安居乐业,安全是第一位的。因此,碉楼墙壁一般有四五十公分厚,以黄泥拌石灰舂成,或用青砖、花岗岩石砌成,更多的是钢筋水泥结构,刀枪不入。
从宜居角度欣赏,台山最美的别墅碉楼群在斗山镇的浮月村——海上生明月,浮在水中央,多么诗意的村名!村中有中山阁、贤安庐、安雅庐、兰芳居、觉庐、蓁华居、恒安居、仕庐、英庐、源庐、炯庐、鋈庐、晃庐、惠华居和陈国旗楼等15座别墅式碉楼,每座都有说不完的故事,引得多少摄影发烧友来此抢镜。1917-1936年间,该村华侨纷纷从侨居国将设计好的图纸带回家乡,按图建造。每栋碉楼各具个性和创意,还与周边环境相互映衬。庭院内外古树苍苍,宅前屋后翠竹竞秀。风格各异的“十五兄弟”别墅先后在美丽田野中傲然崛起,成为“金山客”及其眷属的梦中乐园。
四九镇的碉楼另具典型性。这里有全江门最高的十层碉楼——福临碉楼,有已经修复变身为侨乡风情民宿的望岗村碉楼,还有藏品丰富的私人银信博物馆和侨文化研究基地的儒芴村三益碉楼……而把五邑碉楼的防御功能发挥到极致、在抗日战争中立下奇功、极具史诗意义的,则是上南村英雄碉楼。
商住楼是洋楼中最有经济价值的建筑,多集中在侨墟。台山侨墟商住楼1万多座,二至三层为多。其特点是统一规划,上住下商,连排成街,骑楼贯通。台城老城区的西宁墟是为代表。台山县政府大楼、步行街、谭宅、东风旅店、天桥大厦、人民电影院等都各有来历和故事,建筑很有气派。那儿的景观与广州西关上下九、恩宁路等处的老旧洋楼有异曲同工之妙。
台山的侨校建筑大多是中西合璧的新型校舍,规模宏伟,外观典雅,功能齐备,我的母校台山一中是其中的佼佼者。首期校舍系由加拿大华侨捐资加币24万多元,于1926年建成。主体建筑教学大楼为钢筋混凝土平屋顶结构,平面呈“山”字形,由门楼、南院、北院三部分组成。门楼正面有8根标准的希腊式爱奥尼亚柱,气势恢宏,庄严肃穆,充满欧陆风情。这是当时全省乃至全国最具规模和最富丽堂皇的校舍,被列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五邑侨墟的前身是农村集市,侨村则是泥砖草顶的农舍。110多年前,美国华侨陈宜禧回到家乡发起兴建新宁铁路。一列列火车如铁龙般从台山奔向新会、江门。这在交通还不发达的当时,连大文豪巴金的目光也被吸引了。他赞誉这条飞奔的长龙为“钢铁的诗”。路通财通,其后二三十年间,大量华侨资金(侨汇)涌入,台山、新会、开平等地掀起了侨墟、侨村建设的高潮。古老的墟镇集市实现了华丽转身,成了以中西合璧为建筑特色,以土洋产品贸易为主业,以侨批钱庄为金融活水的侨墟。而茅房瓦舍的农村,也变成了一排排整齐的青砖钢铁水泥有楼阁住宅。这么一场伟大的现代化运动,从物质到精神,彻底地改变了五邑的面貌。
当年台山侨墟有96座,目前还保留下来的82座。其中有几处特别出名。一个是台城,台山的中心城市。拥有1000多间商铺,街道纵横,四通八达,人气旺盛,有水上飞机直飞省城,曾有“小广州”之称。最妙的是如今还有寓于一隅的西宁墟,每逢二、七墟期,四乡侨眷和农民依时前来“等墟”(趁墟),热闹非常。还有汀江圩,又称梅家大院,以及公益埠,两个典型的华侨集资兴建的侨墟。海口埠,则是广东几个古驿道起点之一,近年整修一新,台山银信博物馆早已开放迎客,馆外有个银信纪念广场,20根银信柱上用石湾陶瓷烧制的家书,经常引来游客围观。
在台山,与洋楼、侨墟齐名的,还有别具一格的侨村。台山有4000多条侨村。这些侨村大多也是20世纪二三十年代与侨墟同时建成的。它的基本格局是整齐划一、土洋结合的青砖排屋,有通风透光的天井和西式阁楼,巷子有排水、排污系统;村前宽阔的“塘基”(村场)宜于村民活动、方便打禾晒谷和车辆进出。塘基前面是“以水为财”的鱼塘。排屋背后则是竹木林或果园。村头有祠堂,大榕树;村尾有水井,或有庙宇。有的侨村还有学校、书室,村口有牌楼和凉亭。整体设计亮丽、环保、舒适。是见多识广的华侨结合当地农耕生活别出心裁的设计。台山政府投入大量资金,帮助村民侨属修整村容,进行厕所革命,增建鱼塘不锈钢围栏等安全设施,面貌焕然一新。
你是回来寻根的美洲华裔么,是内地前来“深度游”的客人么,你随便走进一个村子,都可以找到北美、南美的侨属。许多人喜欢加勒比,关注古巴华侨,所以我想特地为你推荐几条台山古巴华侨村。一条是三合镇松咀村。全村100余户人家,原有400人口,曾到古巴谋生的有90多人。还出过古巴侨领、旅古诗人等。一条是台城镇的泡步村,因洪门大佬朱家兆及洪门成员众多而被称为“古巴洪门之乡”。而端芬镇的东宁里则享有“最美丽的古巴华侨村”的盛誉。它始建于1921年,由古巴华侨李晨富兄弟发起,采用股份制的集资方式主持建造。参股的都是美洲华侨和侨眷,股份簿至今保存良好。整条村子长500多米, 38间青砖房屋工整地排列着,笔直而足够宽度的巷子保证家家户户进出方便,通风透光。最让人吃惊的是有些住宅的门前有 “民权发达”、“世界维新”等对联,体现了当年华侨的思想风貌。东宁里如今虽已人烟稀少,但侨房保护得力,鱼塘碧波荡漾。村前田野一望无际,令人流连忘返。东宁里曾被江门市授予“岭南民居风貌名村”称号。
也许是华侨文化资源太过丰富,五邑天然博物馆许多文物至今仍未引起文博部门和游客注意。比如你旅途中休憩的凉亭,很多是华侨捐建的。台山凉亭特别多,堪称一道靓丽风景线。我家乡五十墟周边就有东方亭、桐荫亭、合水亭等几座设在交叉路口便于歇脚的凉亭。我小时候走路上学,途中总爱在亭里逗留一会。可喜的是,半个世纪过去了,它们依然容颜不老,有的还得到政府维修而焕发了青春。
台山凉亭最多最美的村庄,是斗山镇浮石村,有树德亭、凤瑞亭、小兰亭、众乐亭、百岁亭等五座。浮石村是一条具有600年历史的赵宋皇族村,台山飘色之乡,拥有可与浮月村比美的别墅洋楼群。该村2019年入选“全国乡村游重点村”,实至名归。
在台山,还有一样非常特别的“藏品”,那就是活在人们嘴里的台山话。台山方言属于粤语系的一支,但音调相当特殊,而且保留着大量的中原古语词汇和语法,又夹杂着英语单词、短语,被称为“半唐番”。当中国女排到“排球之乡”集训,听到当地球迷喊“骨波”(good ball)、“呖波”(netball)、“奥赛”(outside)时,也许会觉得奇怪,广州来的球员也不一定听得懂。散文大师秦牧是台山女婿,他写过一篇《“小世界语”的故乡》,说“在国外旅行的时候,你几乎到处都可以听到许多华侨讲着这种方言。由于世界上广大地区的人们,都经常听到这种声音,台山话又有‘小世界语’的美誉。在台山参观访问,我就不期然想起:这回来到‘小世界语’的故乡了。”是的,他说得很对。不过,我要补充一下:台山话并非台山人的专利,整个五邑的方言,都属于台山话,只是各地“大老乡”的音调略有差异而已。
浩浩台山,何处无华侨!何处无华侨历史文物!
请到广东台山来。在这个天然的华侨博物馆,你可以尽情领略华侨历史文化的风采。
还没有评论,快来发表第一个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