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战为王!《逐梦》是一部暗露解放军最新高端战斗力的纪录片

实战为王!《逐梦》是一部暗露解放军最新高端战斗力的纪录片

00:00
10:54

前段时间,一部反映解放军最新精神风貌的8集纪录片和大家见面了,在这部最新的纪录片当中,解放军展示了自己强军路上的最新成果。该纪录片问世之后,也引发了国内外很多爱好者的诸多解读。

本期推送,军武菌我就结合最近各国各地区的最新军事动态,也给出一番自己的见解。依我看来,这部纪录片里面的解放军形象可谓是“洋的很潮,土的极致”。

既有解放军追求现代化的最新成果,也暴露了一些短板上的不足,更向我们展示了一种新的心态“在从武器研发的‘跟跑者’转变到‘并跑者’‘领跑者’的时候,我们该用怎样的一种思维方式去应对”。

并不宽松的国防安全形势

在《逐梦》的第一集当中,最能吸引我的是两个片段,第一个片段为山东舰穿越台湾海峡时的战斗部署,为了查证特定海域的不明敌机,山东舰一次性就部署了4架“空战构型”的歼15战斗机。

▲随着解放军海军的逐渐壮大,在大洋上与“同行”遭遇的次数和烈度都大大上升了

而在稍后飞行员出击的画面当中,我们更是可以看到全舰之上浓浓的战斗味道。在山东舰的走廊里,是随时可以穿戴上的防火服。

▲舰内走廊里随手可以穿起的专业防火服

而在舰内的各个战斗岗位上,则是专门披挂了消防服和“防闪爆面罩手套”(Anti-flash gear)的舰上操作官兵。

▲佩戴了防闪爆面罩和手套解放军海军官兵

虽然只是一个面罩和手套,但这却是英美海军在长期残酷的海上战斗当中总结出来的实战经验。在真正的海战来临时,如果军舰被击中,海军官兵将面临大量的瞬间造成的头部和手部烧伤,这些烧伤从等级划分来看,未必会很严重,但是却能在短时间内造成战斗员的感官失能,使得该战斗员失去战斗力和逃生能力。

“防闪爆面罩和手套”近些年来在解放军海军中的普及,显然是一种更加实战化的表现。这种表现,归根到底还是更加严峻的斗争态势所逼出来的。

在《逐梦》的第二集当中,这种体现浓厚战斗意味的片段还有很多。

▲潜艇部队对自己日常任务的描述

▲在《逐梦》第三集当中曾披露,山东舰一个波次有时就要应对19批26架空中敌情的威胁

第一集中另一个最吸引我的片段来自陆军两栖合成部队的海上训练。在之前的两栖部队海上训练当中,一般情况下都是两栖战车排好队从登陆舰的尾部进入,从舰首部驶出,而在最新的画面当中,解放军的陆军两栖部队练成了同时从登陆舰的首尾部驶出战车,同时在海上编队向陆地方向发起冲击的技能。

▲传统的战车出水编队方式

▲新版本的出水编队方案

相比于旧方案,新方案的难度虽然更大,但是显然更加节省时间,这对于“寸秒寸金”的两栖登陆作战来说,明显是非常有利的。在这种新式登陆方法的背后,一定是战士们无数个日日夜夜的刻苦摸索。

在《逐梦》第三集当中,解放军空军“杜凤瑞大队”研究如何用精确制导炸弹,高效精准地攻击地下掩体的片段也十分耐人思考。

▲飞行员们研究如何攻击地下目标时的场景

在解放军之前的大规模作战行动当中,空军起到的主要作用是掩护地面部队,阻止敌方航空兵对我军的野战部队和重要的后勤线路及枢纽实施打击。鲜有主动出击,替陆军部队清扫前进道路上的重要目标的案例。

▲虽然打了马赛克,但也能看出大概是一个位于旷野中的永备工事目标

随着解放军空军在质量和数量上地逐步成长,今天的中国空军已经压倒了周围绝大部分潜在的假想敌。过去那种国土防空时代的保守防御打法显然已经不能满足需要了,我们现在需要的是一支“攻防兼备”的空军。

在未来的战争当中,无论是兵出西南解决边境争端,还是向东南跨过海峡完成祖国统一,都需要空军对敌军长期盘踞的“筑垒”地域发动打击。这些“筑垒”地域里的每一个永久战备工事,都需要我们的战机用重磅钻地炸弹好好“伺候”一番。

在纪录片中为我们展示的这个场景,应该早已是有关部队的日常生活了……

新质战斗力

除了展示我国目前所遭遇的并不轻松的国防安全形势压力以外,《逐梦》这部纪录片还着重展示了近些年来解放军“新质战斗力”建设的最新成果。

这其中,国产空中加油机和海上反潜机,这两个重要特种机机队的建设成果尤为显眼。在展示运油20的片段时我们可以看到,解放军的特种加油机机队已经形成了可观的规模,并且已经与我们的重型战斗机部队进行了长时间的磨合训练。

以往只有英美等列强空军才能掌握的多次加油、长时间滞空、远程奔袭的战法已经不是它们的专利了。

▲纪录片中展示的“运油-20”的加油场景

而公开展示大量反潜机机队的海上巡逻与贴近实战的攻击潜艇训练,则在宣告“被海空一体追杀”的待遇“美、日”的潜艇也能“享受”到了。

▲在相当长的时间里,都是我军的潜艇躲避别人的立体追踪。以后双方的潜艇都能得到平等待遇

除了在传统大型装备领域的厚积薄发以外,在新兴的装备领域,解放军的很多努力也令人眼前一亮。

在俄乌战争当中,双方现在都在普遍地使用由民用“穿越机”零件组合而来的智能“巡飞弹”,一架穿越机捆一个RPG弹头的组合,能够轻松地飞到装甲战车的炮塔后方,精准爆破它们的薄弱位置,取得以往十万多美元一发的反坦克导弹才能达到的毁伤效果。

▲这样的场景每天都在俄乌前线发生

在纪录片《逐梦》当中,解放军也展示了一个无人机生产研发大国应该有的水平。

在过去的刻板印象当中,无人机似乎是一个昂贵高端的装备,但是现在的实践表明,小型无人机的定位和一次性反坦克火箭筒一样,都属于大量消耗的战场易耗品。

一个真正具有战争潜力的工业化大国,就应该像供应子弹炮弹一样,为它的军队在前线无限量供应各种各样的无人机。

▲解放军在演习当中使用的一次性自爆无人机,相比于传统的火箭筒,它能空中拐弯,更加精准、智能、灵活

除了日常反恐作战中的小型无人机以外,解放军在大型察打一体无人机及大型旋翼机方面均玩出了新的高度。

在大型察打一体无人机领域,解放军正在琢磨多机协同,以便同敌军的强大电磁干扰力量进行对抗:

▲这样的演习强度和战法,显然不是为了“弱敌”准备的

在中型无人机领域,解放军正在练习蜂群组网战术,让无人机们在天空中变得更加“聪明伶俐”更具自主性和灵活性。

▲拦截一架无人机容易,但是面对四面八方涌来的智能无人机蜂群,绝大部分现代防空系统都得歇菜

▲在俄乌战场,单个逐一发射的“柳叶刀”都能让装甲部队痛不欲生,那么一大堆高性能、更聪明的巡飞弹呢?

即使是传统的解放军后勤单位,大型无人机也不是什么新鲜玩意了。遥想当年上甘岭战役时,为了突破美军的火力封锁,我们的志愿军先烈往往要付出许多后勤战士的生命才能将补给品送至前沿一线阵地,而在以后的战役当中,替战士们走完最后一公里最危险路段的就会是无人化的“机群”、“车群”或者是“电动骡子群”了。

相比于战士的生命而言,这些流水线打造的工业品,可以说就是完全意义上的低级消耗品。

▲蜂群无人机前送最后一公里,这些无人机都是正常的易耗品

洋到极致、土到极致、一切为实战

现在的解放军可以说是新旧装备、新旧作战思想交替最频繁,碰撞也最激烈的时刻。在《逐梦》这部纪录片当中,我们既可以看到有些特战单位还在使用老式的“双目镜单物镜”夜视仪,也可以看到有些单位已经试装了最新式的AR眼镜系统。

▲还在使用部分老式夜视仪的特勤分队

▲试用新式AR眼镜的解放军分队

我们既可以看到一些前沿的无人机蜂群战术,也可以看到一些解放军战士在巷战训练时返璞归真,利用最原始普通的红、蓝胶布标识友军和敌军的场景。

▲和俄乌战场一样,巷战中佩戴红胶布作敌我标识臂章的解放军

以往因为常年比较珍惜,很少看到在日常训练中使用夜视仪、热成像瞄准镜等贵重装备,如今正在不断频繁的出现在训练场中。

▲我军似乎格外重视热成像瞄准具

结合现在我国所面临的国防安全压力,我觉得解放军目前的各种做法,实际上都是为了一个目的在试验,那就是某种技术和战法,在实战中到底好不好用?

无论是先进的AR眼镜还是土气的红蓝胶带,都需要在日常高强度的对抗环境当中,才能知道哪项技术真的有用,哪项技术还不成熟,什么样的技术手段具体适用于什么样的战场环境。

AR眼镜再好,在高强度长时间的巷战环境下可能还是不如红蓝胶带直观可靠;现在还在襁褓中的雏形技术,也许再过几年就能成为颠覆战场规则的利器……

▲允许基层指战员自行探索新技术,肯定能收获意外的惊喜

在《逐梦》纪录片当中,也为我们披露了一些试验失败的例子。

▲某型导弹的一次试验失败案例

这也是解放军的武器研发从“跟跑者”到“并跑者”乃至于“领跑者”的身份与心理的转变,在之前追赶他人的过程当中,总有人在前面“吃螃蟹”试错,而在之后的发展之路上,交学费试错的角色就逐渐要由中国来承担了……

这一角色不但需要付出更多的学费,更需要一种更加成熟的心理状态,“错就错了,没啥值得隐藏或气馁,下次成功就行”。

《逐梦》为我们揭开的尽管只是现在解放军强军备战工作的冰山一角,但是它传达出的信息却很坚定,为了实现祖国统一,民族复兴的目标,全军上下都在争分夺秒地赶时间,练战法,一切对实战有用的措施方法,最终都会被解放军呈现在杀敌报国的战场上。


以上内容来自专辑
用户评论
  • 歪比巴6154887

    主播注意嗓子啊,好好休息

  • 69833269qlwo

    人是一切的根本 你总在强调实体武器的作用 而操作武器的是人 若敌方用你种族特有的基因图谱直接研制病毒基因武器 瘫痪你的有生力量然后再发动攻势 到时你认为该如何应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