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比澳洲还富,却过得比非洲穷?富饶的蒙古为何沦落得一贫如洗?

资源比澳洲还富,却过得比非洲穷?富饶的蒙古为何沦落得一贫如洗?

00:00
13:04

俄乌对抗的最大收获,是让所有人都明白:资源在手真的非常豪横。

比如俄罗斯,在面对北约30国的群起而攻时,明明形势极端不利,却硬生生地靠着石油和天然气让西方国家尤其是欧盟呼天抢地。

而沙特阿拉伯等产油国,也因为手握海量的石油资源,坚决奉行“石油在手,天下我有”的原则,不但美国加班增产的要求置若罔闻,反而主动减产,完全不拿美国当干部。

事实上,纵观世界历史,尤其是大航海时代以来的很多国家,首先基本都是资源富集型国家,比如中东石油富国靠着石油开采挥金如土,澳大利亚靠着矿石和畜牧业一骑绝尘,美国则靠着石油和煤炭后来居上甚至称霸全球。

可以说,因为老天爷赏饭吃,所以资源富集型国家首先比其它国家更幸运,毕竟起点更高。然后配合前赴后继的努力,成为发达国家只是时间问题。

所以,蒙古作为资源富集型的国家,似乎也没有理由不富裕。

时至今日,在蒙古156万多平方公里的广阔国土上,已发现和确定的矿产多达80多种。在800多个矿区和8000多个采矿点中,主要蕴含着极其丰富的铁、铜、钼、煤、锌、金、铅、钨、石油、油页岩等资源,其中铜矿20多亿吨,黄金3400多吨,煤矿3000多亿吨,石油80多亿桶,铁矿20多亿吨,萤石矿床2800多万吨,磷矿2亿多吨,钼矿24多万吨,锌矿6万多吨,银矿7000多吨等,是和澳大利亚一样“坐在矿车上的国家”。

不仅如此,相比于四面环海的澳大利亚,蒙古作为亚欧大陆上的国家,与南北两个邻国有便捷的铁路和公路网相连,通勤成本远低于澳大利亚。说白了,无论是俄罗斯主导的欧亚经济联盟还是我们的“一带一路”倡议,稍微倾斜一点儿就足以令蒙古如虎添翼。

毕竟,时至今日,蒙古人口也不过区区320多万人,想要在金山银山上实现共同富裕,无论怎么看都没有任何问题。

然而,现实情况是,虽然和澳大利亚一样资源富集、地广人稀,蒙古却过得比广大非洲国家还家徒四壁,资源的动力作用根本就无从谈起。

那么,蒙古为何会出现捧着金饭碗要饭,守着矿山饿死的尴尬局面呢?静夜史认为和蒙古特立独行的历史轨迹以及心术不正的内外政策有密切联系。

虽然今天的蒙古和成吉思汗只有几毛钱的关系,但不可否认,成吉思汗确实是在蒙古高原发的家。蒙古帝国盛极而衰后,很快在明朝的打击下回到了各自为政的游牧状态,期间鞑靼虽然短暂统一,但也是昙花一现,瓦剌则在盛极而衰后远走西域,并在17世纪孕育了极盛一时的准噶尔汗国。

明末清初,鞑靼分为漠南蒙古和漠北蒙古两大部,瓦剌则成为漠西蒙古。后金崛起后,很快征服漠南蒙古并与之结成反明联盟,漠南蒙古各部也为清朝统一中原立下了汗马功劳。

彼时的沙俄,早已将侵略触角延伸到了黑龙江流域,并配合准噶尔汗国,对漠北蒙古形成巨大威胁。在走投无路之下,漠北蒙古投向清朝怀抱。随后清朝在东北将沙俄逐出黑龙江流域,在蒙古高原两次击败准噶尔汗国入侵,并与沙俄确定了清俄两国的中段边界。

1757年,清朝消灭准噶尔汗国并将势力延伸到中亚,漠北蒙古则成为清朝抵御沙俄的坚固长城。

不过,出于对游牧民族的天然防备,清朝依然对漠北蒙古进行了一系列“经营”,包括推行“盟旗制度”,杜绝了各部逐水草而居的习性,降低了其聚沙成塔的可能。而因为难以抵御天灾,各部不得不更加依赖清朝。

再配合八旗蒙古军对青壮年的吸纳以及大兴黄教对人口生育的遏制,漠北蒙古各部到辛亥革命前只剩下区区50多万人。

清朝盛极而衰后,沙俄趁虚而入并开始了对漠北蒙古的疯狂渗透,甚至在19世纪晚期炮制了臭名昭著的“黄俄罗斯”计划。

1911年辛亥革命爆发后,沙俄公然煽动漠北蒙古自立门户,打开了蒙古远走高飞的潘多拉魔盒。

尽管北洋政府一再争取,但只是争取到了名义的主权,直到一战爆发沙俄帝国覆灭,俄国境内局势风起云涌,皖系军阀徐树铮才重新收复蒙古和唐努乌梁海。

只是,北洋政府内部相互倾轧,皖系军阀很快倒台。而苏俄在评定了国内白军反扑以及挫败了帝国主义野蛮干涉后,也在蒙古卷土重来,并先后在蒙古建立了君主立宪制和共和制政权。

相比于清朝上百年如一日的潜移默化,苏联对蒙古的改造猛烈而深刻,比如控制蒙古的军政大权,禁止崇拜成吉思汗及使用回鹘蒙古文,从而将蒙古的历史彻底割裂。不仅如此,苏联还在蒙古境内发动大规模肃反,消灭大量喇嘛和封建王公,并要求一手扶持的亲苏精英与苏联人通婚。

可以说,经过苏联的一系列改造,蒙古成为苏联事实上的第16个加盟国,内政外交悉听苏联调遣。

虽然二战后的苏联一跃成为与美国并驾齐驱的超级大国,也“法外开恩”得将不在东欧的蒙古拉入了经互会的组织。但因为蒙古服从苏联大局的安排,具体来说就是苏联负责开矿建厂,蒙古负责种地放羊,于是蒙古经济非但没起来,反而沙漠化有点儿严重。不过因为有苏联几十年如一日的救济,蒙古的日子也还过得去。

但随着1991年苏联解体,蒙古连最基本的生存都成了问题。

彼时的俄罗斯,经历了苏联解体的猛烈打击后,依然不改“一路向西”的初心。再加上确实心有余而力不足,于是随着俄军的撤退,蒙古彻底被晾在一边。

而因为蒙古在苏联时代早已被彻底换血,与昔日祖国早已成为最熟悉的陌生人,所以一时间蒙古可谓叫天天不应叫地地不灵。

关键时刻,蒙古的瞳孔中出现了美国上蹿下跳的身影。对彼时的美国来说,也许再也没有一块地方,能像蒙古这样同时威胁中俄并起到中间开花的效果。所以不等蒙古叫爸爸,美国就立刻投来了父亲般慈爱的目光,并准备好了改口的红包。

面对蒙古没钱糊口的窘迫,美国不仅大把撒钱,更充分发挥榜样作用,号召日本、韩国等小弟踊跃出血;面对蒙古举目四望只有两个邻国的孤独感,美国联袂蒙古创造性地提出了“第三邻国”的概念,让蒙古的邻国遍天下;面对蒙古被中俄背对背“保护”得严丝合缝,根本没有锻炼机会的情况,美国积极推动蒙古精锐到阿富汗和伊拉克给联军看大门。

可以说,在美国无微不至的支持下,蒙古总算度过了苏联解体后的黑暗时期,并开始向着温饱甚至小康不断努力。

但问题是,蒙古有勾结美国狼狈为奸的自由,中俄也有怒不可遏的“借口”,所以蒙古虽然能与西方国家称兄道弟,但却根本看不到脱贫致富的可能。

毕竟,蒙古不仅不想和南方邻国重修旧好,还把连狗加起来才10000多的武装力量基本布置在南部边境。而南方邻国恰恰是蒙古资源最大和最近的消费国,是蒙古资源变现最便捷和利益最大化的通道。

在这样的情况下,蒙古一度想要借助西伯利亚大铁路实现矿产的外销,为此甚至出动了强大到连美国海军都无法近身2000公里的蒙古海军。但问题是俄罗斯的资源都供大于求,远销它国又面临着运费比矿产还贵的尴尬情况。

至于说用飞机运矿物的疯狂想法,做做梦就好了。

所以,勾结美国得罪中俄,才是蒙古矿产难,发家致富更难的根本因素。

事实上为了自己的矿能出手,蒙古也确实努力过,比如蒙古在1994年颁布了新的采矿法,允许外国资本投资蒙古矿产,于是中美日等国企业纷至沓来,蒙古经济一度繁荣,甚至被某些专家惊呼为“下一个迪拜”。

然后,因为怕外资把便宜都占了,蒙古又在2012年5月份通过了《关于外国投资战略领域协调法》,限制外资在矿产领域的投资比例,在法律层面限制外资控股,规定凡是想控股蒙古矿厂的外资,都要得到蒙古议会的批准。

法案一出,外资纷纷撤出,蒙古矿业的管理和技术水平一夜回到了解放前。

时至今日,除了矿业开采和发电,蒙古其他的工业可以忽略不计,因为没有独立且发达的工业体系,蒙古工业化无从谈,也工业化的聊胜于无也影响了蒙古的农业和畜牧业。更要命的是,粗放低效的采矿业,让本就脆弱的植被几乎破坏殆尽,蒙古也不可避免地沦为沙尘暴的中心。

所以对蒙古而言,追随美国注定死路一条,即便不会沦为下一个乌克兰,其结局也相当凄惨。

虽然今天的蒙古,似乎有意向南靠拢,但沉疴难返的历史恩怨,注定了蒙古想要改头换面并非易事。而且,作为夹在两个大国之间的国家,即便蒙古决心与美国一别两宽,但无论偏向南还是北都会让另一个邻国心生戒备。

所以,一个安分守己且半死不活的蒙古,符合各方势力的利益。

多有疏漏,烦请斧正。

我是静夜史,期待您的关注。

以上内容来自专辑
用户评论
  • 白万猫咪

    矫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