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主席视察杭州,市委书记未去迎接,事后得知有人故意制造事端

毛主席视察杭州,市委书记未去迎接,事后得知有人故意制造事端

00:00
06:05

1953年1月,毛泽东亲自主持召开了中央委员会第二十次会议。他在会上指出“治国,须有一部大法”,最终经参会代表举手决定,成立一个以毛泽东为首的“宪法起草委员会”,并由中央指定陈伯达、李维汉、胡乔木和田家英等人,组成“宪法起草小组”。

当时,刚成立不足4年的新中国,还没有一部完整的宪法,毛泽东认为法律是治国之本,只有尽早起草并颁布一套符合国情的宪法,才能起到稳定社会秩序、维护百姓利益、促进国家发展的重要作用。

为了避免在起草宪法初稿时受到不必要的干扰,毛泽东经过一番慎重考虑之后,决定亲率“宪法起草小组”前往杭州。同年12月27日,毛泽东一行人抵达杭州,这是他在建国后第一次对杭州进行视察,为此受到了杭州市委领导的高度重视。

不过,在迎接毛泽东的杭州市委领导中,却唯独不见“父母官”江华,这也让毛泽东深感意外。当年,他们是并肩作战的革命战友,建国后江华又是主政一方的官员,于公于私他都应该前来迎接。

于是,毛泽东带着疑惑询问杭州方面的工作人员:“江华去哪了?”但他们却都面面相觑,看到他们如此窘迫的样子,毛泽东大手一挥说道:“他是市委书记,肯定有很多事情要忙,他不来见我,我就去见他嘛!”一句话说得大家顿时放松了下来。

其实,毛泽东并没有把江华未出席欢迎仪式的事情放在心上,因为他此次杭州之行的目的很明确,那就是集中精力把立国安邦的宪法起草出来。当天,在杭州市委接待人员的安排下,毛泽东住进了位于西子湖畔的“刘庄”一号楼。

忙完一天的工作之后,毛泽东在警卫员的陪同下开始游览杭州,一直到很晚都不见回来,这下可急坏了罗瑞卿。他赶紧找来杭州市委的工作人员,经过询问之后,根本没有人知道毛泽东的去处。

罗瑞卿在情急之下,突然想到了江华,他身为主政杭州的一方大员,如果毛泽东在杭州出了任何闪失,他绝对是第一责任人。于是,罗瑞卿经过几番周折之后,才把电话打到江华的住处,不分青红皂白的上来就是一顿数落,这也让江华听得一头雾水。

但彼时的江华却从罗瑞卿的话中明确得知,毛泽东一行人已于今日抵达杭州,但他这个杭州市委书记却全然不知。他作为主政杭州的“一把手”,这么大的事情他居然一无所知,明眼人都能看得出来,这是别有用心之人的一次暗箱操作。

目的很明确,那就是人为的制造毛泽东和江华之间的矛盾,但他们的如意算盘落空了,因为凭借二人深厚的感情,根本不会因为这点小事而翻脸。江华在接到罗瑞卿电话之后,立即亲自带人四处寻找毛泽东,最终有惊无险的化解了这场危机。

其实,毛泽东在游览钱塘江时,一路走到了天竺山,由于天色已经很晚了,为防止出现不必要的意外,只能在警卫员的陪同下步行往回走,所以才会耽搁了时间。罗瑞卿、江华等人,见到毛泽东安然无恙后才放下心来。

毛泽东看到江华后,对着这位老战友打趣道:“人家都说你江华架子大,我今天算见识到了嘛,你这是要我三顾茅庐请你出山啊?”江华闻听此言后心里五味杂陈,他深知这是有人故意封锁消息,看来他要面对的“敌人”还不止一个。

事后,毛泽东将自己的来意和盘托出,他之所以把起草宪法的重任放在杭州,一方面是因为江华是他值得信赖的老战友,另一方面则是可以借欣赏杭州美景为由作为掩护,避免有人蓄意破坏起草和修订宪法工作。

而那些故意封锁消息的人,最终的目的就是为了阻止毛泽东和江华见面,进而阻碍起草宪法。因为,一旦宪法修订工作完成之后,他们的利益势必会受到影响,故此才会百般阻挠江华见到毛泽东,进而人为的制造了一场江华“摆官架子”的乌龙事件。

1954年1月,毛泽东在杭州主持了宪法起草工作会议,期间制定了有关宪法起草的工作计划。同年2月,“宪法草案”初稿形成,一个月之后,经过激烈的讨论和反复修改,“宪法草案”雏形在杭州完成,历时两个多月的宪法起草工作大功告成之后,毛泽东一行人才返京。

以上内容来自专辑
用户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发表第一个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