银行失去资管业“头把交椅”背后有哪些问题值得思考?

银行失去资管业“头把交椅”背后有哪些问题值得思考?

00:00
08:10

据《中国银行业理财市场半年报告》中的数据显示,截至今年6月末,我国银行理财市场存续规模为25.34万亿元。而同期公募基金资产净值合计为27.69万亿元,银行理财首度被公募基金反超,资管业第一把交椅已让位给了公募基金。

银行无论是客户数量、发行渠道,还是产品数量以及品牌影响力,原本应比公募基金要有优势;而且在市场环境不稳的当下,保守投资是趋势,公募基金的稳健性往往不如银行理财。尤其是银行理财产品在10年前的规模就已达到了10万亿元级别,而当时的公募基金则大约仅为3万亿元,只有银行理财的三分之一。而10年之后的今天,资管业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公募基金则由弱到强、由小变大,资产净值由10年之前3万亿元规模增长到了2023年6月末的27.69万亿元,而同期银行理财产品市场存续规模仅为25.34万亿元,比公募基金少了2万多亿元。从成长性看,公募基金自2012年以来的十年复合增幅为24.69%,更是将银行理财产品远远甩在后面。

市场是无情的,不进则退是市场永远不变的法则。银行理财产品与公募基金这种身份的转化,既有投资者的风险偏好变化,更有两者在产品性能、管理能力等方面的差异,正是这种内外因素共同作用才让银行理财与公募基金地位发生历史性的转变。而作为银行,应引起高度重视和深度思考。

从当前银行理财产品发展与演变的现实看,至少有五方面问题值得银行高度重视:

银行理财公司团队的理财能力尚需提高。自资管新规实施之后,监管部门为防范理财风险传染给整个银行业信贷经营,建立严格的经营风险“隔离墙”,将资管产品与银行信贷经营实行分开管理,消除二者的“混业”局面;而为了更好地推进理财产品管理,各银行成立了理财公司,专门经营理财产品的发行、投资营运与风险管理。然而,经过这几年实践,不少银行理财公司专业理财团队的能力略显不足,存在较大的局限,让广大投资者感到失望,主要表现是2022年以来屡屡出现的大面积、大幅度的理财产品破净潮,更让投资者感到失望,迫使投资者纷纷到期赎回甚至是未到期就已忍痛赎回,这对银行理财产品投资带来较大的负面冲击。

而相对银行理财团队来说,公募基金行业更具较强的专业投资能力,在把控投资风险方面可能比银行理财公司略胜一筹。尤其是头部公募债基依靠强大的投资管理实力,能够满足银行理财稳健收益的诉求,有望成为“后房地产时代”的资产配置选择,更对广大投资者产生较大的吸引力。

对广大投资者的疏导教育工作力度仍需加大。资管新规实施之后,净值型理财产品全面取代此前的预期收益型理财产品,刚性兑付被打破,银行理财就已经不保本了,这种投资性质的变化,虽然银行机构对投资者作了相当多的宣传,但可能宣传的力度尚未全面彻底到位,致使不少投资者对打破理财产品刚兑没有完全适应,承受能力弱。于是,在理财产品既不能保证收益又不能保本的情势下,不少投资者对理财产品看法发生了变化,甚至还产生了一种投资恐惧心理,不得已弃理财产品而去,甚至宁愿选择货币基金、或者公募基金,也不选择银行理财产品。

正是在投资者这种心态驱使下,公募基金成为全民级理财新选择,这不可避免地让银行理财产品处于竞争劣势,也在很大程度上制约了银行理财产品业务规模的增长。

银行理财产品信息披露的透明性尚需提高。目前,银行理财产品一旦被投资者购买之后,投资的底层资产、投资风险的变化状况以及投资收益的高低,不到月末银行将信息向社会正式发布之前,投资者往往心中茫然,无法预知,整个投资过程处于一种“盲人摸象”状态,这让越来越多的投资者心中很是没底,也对银行理财产品产生一种敬而远之的心态。

而相对银行理财产品,公募基金则有不少优势,比如分散投资、净值化管理和定期报告制度,能让投资者及时掌握投资信息与动态,让投资者做出明确的判断和理性的选择。尤其是公募基金建立了广泛的销售渠道,为其产品销售和曝光带来了很大的推动力。这样,使得公募基金具有更多的投资品种和策略选择,能够更好地满足不同投资者的需求;其投资组合和业绩公开透明,投资者可以更清楚地了解自己的投资情况,增加了投资者的信任度,也自然为其业绩大幅提升带来了动能。这是需要银行理财公司认真汲取的宝贵经验。

银行理财产品的收费有待进一步降低。目前银行理财产品有一个广受投资者诟病的问题,就是银行理财公司赚钱而投资者不赚钱或者亏损,这种现象也是近年投资者心里颇感不合理的问题。而造成这种结局的原因,在于银行理财手续费仍然较高,目前银行理财产品涉及的收费主要有认购费、托管费、销售费、管理费等,这些收费加在一起通常较高,让不少投资者感到难以承担;尤其是无论投资者是否赚钱,这些费用都不能少,这显失公平原则,造成了银行理财公司只赚不赔的局面,这种格局需要打破。

当然,公募基金也存在这个问题,比如“基金赚钱、基民不赚钱”的问题,但目前基金公司正在加快改革步伐。2022年4月,《关于加快推进公募基金行业高质量发展的意见》发布,公募基金改革提速。

银行理财产品销售渠道有待进一步拓展。目前银行理财公司发行和销售理财产品主要依靠自身的机构网点和网络体系,各银行之间都是相互封闭,形成较大的行业“壁垒”,依靠第三方平台销售理财产品也处在起步阶段。理财产品销售渠道过于单一和狭窄,这在很大程度上制约了银行理财产品销售,使银行理财产品增长速度处于缓慢状态。

而公募基金则截然相反,据相关机构披露,2012年的时候,公募基金销售有75%是银行,剩余的资金渠道20%是券商,还有一点是直销客户。而到了2022年,只有50%是银行,对银行依赖性大大降低,剩余的资金渠道20%是券商,还有25%左右是第三方销售平台,比如蚂蚁金服等,据披露截至2022年末,蚂蚁金服代销的基金公司家数多达166家,代销基金7835只。从保有规模上看,蚂蚁金服渠道非货基金保有规模超过1.15万亿,稳居行业第一,股票+混合公募基金保有规模5712亿元,位居行业第二。

由此,银行机构及其理财公司应有危机感和紧迫感,在努力引进理财人才、提高理财公司团队理财能力的同时,还应加快理财产品收费的改革步伐,尽快建立管理机构与投资者共担盈亏风险的机制,即打破理财产品收取固定管理费的“行规”,实行赚钱收费和亏损不收费甚至与投资者共同分担亏损的收费机制,重塑投资者对银行理财产品的信心。

以上内容来自专辑
用户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发表第一个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