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死不开第一枪?中国后发制人的防御策略,是否已经不合时宜?

打死不开第一枪?中国后发制人的防御策略,是否已经不合时宜?

00:00
08:04

1988年3月14日,越军海军悍然入侵南沙群岛赤瓜礁,不仅无视中国考察人员警告并向岛上考察人员开火,越南海军舰船更野蛮射击停泊在赤瓜礁附近海区的中国海军舰船。

面对越南海军的野蛮挑衅,中国海军考察舰船的人员在忍无可忍的情况下被迫进行自卫还击,这就是震惊世界的南沙海战。

今天的很多人,始终在为我国没有为南沙海战烈士立碑纪念耿耿于怀。殊不知,在短短48分钟的南沙海战中,我军击沉越船2艘,重创越船1艘,打死打伤越军约400人,俘虏越军40多人,中国海军舰艇仅杨志亮1人受伤,可谓赢得酣畅淋漓。

但我们也应该看到,身经百战的人民子弟兵,根本不值得去和丧心病狂的侵略者拼消耗,如果不是“不开第一枪”的原则束缚,杨志亮同志的胳膊应该也不会受伤。

那么,为啥会有“不开第一枪”这样不可思议的原则呢?要知道,古语有云“先下手为强,后下手遭殃”,在瞬息万变的战场,战机可谓稍纵即逝,如果坚持所谓“不开第一枪”的底线,眼巴巴地等着敌人开枪再还击,不仅要承受惨重的伤亡,更可能失去战场主动权,最终一败涂地。

所以,“不开第一枪”绝对是作茧自缚的操作。

但所谓“存在即合理”,尤其是从新中国成立以来我们参与过的几次战争来看,我们不仅严格遵守了“不开第一枪”的原则,更取得了最后的胜利,说“不开第一枪”弊大于利,似乎也说不过去。

那么,为何我们会严格遵守“不开第一枪”的原则呢?静夜史认为这种后发制人的操作不仅是我们的战术,更是我们的战略。

从战术上讲,后发制人固然要承受伤亡,但也不意味着乏善可陈。

以18世纪的欧洲战场为例,当时各国为提高燧发枪的命中率,发明了所谓的“排队枪毙”战术,即要求士兵分几排线性排列,在距离100米左右的位置同时开火,以此取得最大杀伤力。然后,几排士兵轮流装弹射击,最终保持火力的持续性。

应该说,这种你一枪我一枪的打法确实公平,但英国为提高杀伤力,要求士兵在敌人前几轮开火时一枪不发,等到敌军装弹时再发动齐射。

此举由于近距离开火,杀伤力大大提高。再加上英军射击完成后马上可以近距离拼刺刀,因此战无不胜。

所以,尽管开始承受了伤亡,但英军往往能笑到最后。

虽然击发枪取代燧发枪后,射程和射速都有了质的飞跃,不需要在战术和距离上投机取巧。但敌人先开枪并给己方造成伤亡,往往容易激起己方同仇敌忾的士气,并爆发出更强大的战斗力,这对战斗的胜利也是一个很大的推动。

而在战略上,后发制人的优势就更明显了。

众所周知,自古以来我们就是一个名副其实的大国,虽然在国际斗争中我们基本不用担心先力战不支的情况,但也容易给人以以大欺小和恃强凌弱的口实。而如果对方动手,而我们忍无可忍的情况下作为受害者被动反击,情况就完全不一样了。

要知道,我们作为数千年的礼仪之邦,从不打“师出无名”之战,在遭到敌人侵略的情况下被动反击,往往能得到更广泛的国际同情。

虽然古今中外,拳头始终是硬道理,但民心所向和千夫所指,还是有云泥之别的。

因此,为了得到道义上的支持,先做出必要的牺牲是值得的。

但问题是,如果“不打第一枪”已经不再是战术或战略,而是包袱和负担,那么坚持这样的原则就不再是高明,而是愚蠢。

要知道,随着武器的更新迭代,现代战争的面貌也在日新月异。尤其是核武器横空出世后,往往一颗核弹就能瞬间摧毁一座城市甚至一个国家。在这样的情况下,如果任由敌人先发制人,那么即便我们被迫还击并取得最后的胜利,付出的代价也必将是极其惨烈的。

而且就算是常规战争领域,二战时期的纳粹德国,早已发明了飞机和坦克为先导的闪电战,目的就是第一轮打击就基本让对手元气大伤。事实上苏德战争前期,苏军也确实因德国的闪电战伤亡惨重,不得不一溃千里,差点儿掉进了亡国灭种的可怕深渊。

可以说,现代战争的杀伤力早已今非昔比,很多时候“第一枪”就足以让人伤筋断骨。在这样的情况下,且不说二次反击的效果如何,己方承受的伤亡和冲击就已经足够可怕。

因此,为了所谓的道义而主动牺牲,这种思维绝对不合时宜。

更重要的是,战争从来不只是国与国之间的较量,一个国家内不同势力的对抗同样是血淋淋的战争。在这样的情况下,如果一味地恪守“后发制人”原则,本质上就是姑息养奸、养虎为患。

以宝岛为例,面对岛内跳梁小丑们的上蹿下跳,我们必须主动作为,积极作为,不能等到它们尾大不掉时再动手,届时不仅局面难以收拾,付出的代价也必将空前惨烈。

静夜史始终认为,“不打第一枪”的后发制人,本质上是一种弱者思维,企图以“得道多助”的环境取得最后的胜利。

然而现实情况是,世界上的大多数国家,并不信奉所谓的道义,尤其是印度这种寡廉鲜耻的国家,从来都只能听得懂拳头的声音,对这样的国家讲道义无异于对牛弹琴浪费感情。

应该说我们的国家已经意识到了这个问题,所以才会有“不打第一枪,但绝不让敌人打第二枪”的进步。

然而静夜史认为这样的进步依然是相当有限的,毕竟我们依然没有开第一枪,就意味着我们依然要在面对侵略者的挑衅时做出必要的牺牲,而以我们的武器和战斗意志,这样的牺牲根本就不应该有。

所以,静夜史认为,随着时代的不断发展,我们的“不打第一枪”原则也应该与时俱进。比如说“不打第一枪”,不代表我们“不打第一炮”,毕竟解释权在我们手里嘛!

而且,我们还应该让“不打第一枪”从弱者思维真正过渡到强者思维,即我不打第一枪,是因为我一旦开枪,那么敌人必将灰飞烟灭。只有这种风卷残云的可怕威慑,才能让敌人连打第一枪的勇气也没有。

在静夜史看来,今日世界的所谓道义,早已不是受害者的同情同理,而是强者的枪林弹雨。只有我们足够强大,强大到任何国家都不敢挑衅,我们的“不打第一枪”才是真正的大国谋略。

多有疏漏,烦请斧正。

我是静夜史,期待您的关注。

以上内容来自专辑
用户评论
  • 听友388540498

    静夜思我是你的粉丝,但是在中尼铁路是否修建上我与你的想法不一样,我认为不可能修建这条铁路,因为其成本太高!

    静夜史 回复 @听友388540498: 老铁说得有道理,青藏高原修铁路,成本确实高昂。但这条铁路还有重大的战略意义,所以静静感觉修建的可能性还是很大的!

  • 1828189yssj

    超赞每次听这样的文章都热血沸腾!

  • 听友224855322

    妈的。文章垃圾。还上传这么多重复的。

  • 刘姥姥0

    快来抢沙发吧

  • 老派上海闲话传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