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学良晚年谈起溥仪时,坦言:我是共产党,我就干掉他

张学良晚年谈起溥仪时,坦言:我是共产党,我就干掉他

00:00
16:14

如果您喜欢这篇作品,欢迎点击右上方“关注”。感谢您的鼓励与支持,希望能给您带来舒适的阅读体验。

“如果我是共产党,我就干掉他。”

张学良说出这句话的时候,带上了杀伐果决的气势。而他要杀的对象正是末代皇帝溥仪。

且不说所谓身份,但看张学良要杀溥仪,倒也没什么令人惊讶的。

但是张学良与溥仪之间却有一段往事,张学良与溥仪的弟弟溥杰还曾是至交好友。

那么,两人之间发生了哪些故事?为什么张学良晚年会这般说到呢?这两人之间到底有什么深仇大恨呢?

张学良好言相劝溥仪

张学良,奉系军阀张作霖的长子,我国近代著名爱国将领,西安事变的主要领导者,与汪精卫、周总理、梅兰芳几人齐名的民国四大美男子之一,西安事变之后就被蒋介石软禁,历时四十多年,晚年在夏威夷修养。

溥仪,宣统帝、末代皇帝,三岁即位,六岁退位,随后一直为复辟祖业奔波,不幸沦为日本人的傀儡,就任伪满洲国的皇帝,最后荣获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身份。

两人都是近代我国政坛上响当当的人物,他们一言一行甚至会影响历史的发展,但就是这样两个人,他们之间却有一段传奇的交往故事!

甚至,两人见面时,张学良还“苦口婆心”好言相劝比自己小几岁的溥仪就此“从良”,而溥仪却对张学良的劝告充耳不闻,一意孤行。

那么,张学良究竟是如何劝告溥仪的?溥仪为何不听劝告呢?

1926年张学良与溥仪在天津的一家饭馆碰面,张学良以平辈姿态劝告溥仪放弃复辟祖业的妄想,安安分分另寻他路,但这时的溥仪被有心人利用,利益熏心根本不把“好心人”的劝告放在心上。

可以说此时的溥仪如同一匹脱缰的野马狂奔在错误的道路上,根本不会回头。

但有因必有果,溥仪最终也为自己的错误付出了代价。只是,这个代价过于惨重了些。

我们说“人非圣贤,孰能无过?”

我们也说“知错能改,善莫大焉。”

但是有些错误是我们终其一生都要避免的,比如卖国求荣,溥仪在后来的岁月里就犯了这样不可原谅的错误。

或许这也是,张学良直到晚年闭口不谈政治时,也要坦言:我是共产党,我就干掉他的原因。

但其实,溥仪日后能犯这样的错误,并不是毫无征兆,早在天津与张学良碰面就已经初露端倪了。

1924年正值第二次直奉战争时,被直系军阀曹锟、吴佩孚任命为讨伐奉军第三路军总司令的冯玉祥,临阵倒戈,领兵回京,趁北京防务空虚之际,发动北京政变。

软禁了当时的总统曹锟,夺取北京政权,将溥仪一行清朝遗老遗少赶出北京城,成为北京的实际掌控者。

而溥仪也因此无“家”可归,可谓是真正的“虎落平阳被犬欺,龙困浅滩被虾戏。”

走投无路的溥仪携带家眷及其前清遗老前往天津,住进了张园。

但是,此时的溥仪怎么可能甘心呢?此前可是享受过无上荣光的,一朝跌落云端,怎么可能甘于平凡呢?

所以在有心人的怂恿下,加之溥仪年少气盛,一心复辟。

溥仪等人虽然人住在张园,但他们的心,早已飞进了紫荆城!他们为了夺回祖业,重享荣华富贵,一直为复辟忙碌,但是复辟不能单靠他们这点人马,必须要有强大的军队。

他们没有军队可如何是好?

于是开始疯狂笼络各路军阀,而此时的奉系在第二次直奉战争中大败直系,军事实力不可小觑,自然是他们拉拢的重点对象。

张学良作为奉军的少帅,更是重中之重。

于是就有了溥仪和张学良在天津饭馆的碰面,但是此次碰面并没有如溥仪等人的意,反而让溥仪碰了一鼻子灰。

张学良初见溥仪时说道:“欸,你怎么出来跑呢,这很好嘛。”

对于昔日的皇帝来说,其中的大不敬味道重极了,仔细品味这简单的问候,其中的讽刺意味再明显不过。

但是,落毛的凤凰不如鸡,溥仪并没有与张学良计较,自然也没有把张学良之后的劝告听进去。

张学良虽然讽刺溥仪,但是对溥仪的劝告可谓是苦口婆心。

张学良劝告溥仪,放弃复辟这样的儿戏,安安分分做个普通百姓,或者去国外安安心心上个大学,毕竟溥仪满清皇帝的身份在那儿,说不定将来中国选大总统还有可能有溥仪的份儿。

但是,此时的溥仪真的是好赖话听不进去。

面对溥仪的冥顽不化,张学良甚至毫不客气的威胁道,皇帝老爷的把戏早就过时了,如果执意如此,溥仪的脑袋早晚会落地。

溥仪终究是把张学良的劝告当成了耳旁风。

但是,溥仪的忙活注定是白忙活,就连奉系这样实力雄厚的军阀都不会帮助他,何况其他各路军阀呢?

张学良的拒绝,加速了溥仪投入日本人怀抱的速度,所以溥仪成为日本人的傀儡,这时已经有了苗头。

虽然,张学良和溥仪的初次见面并不和谐,但这并影响溥仪继续向张学良“抛橄榄枝”不遗余力把张学良拉上贼船,甚至不惜让溥杰出面。

那么,在这场拉锯战中,溥杰是否能动摇张学良呢?

张学良与溥杰的交往

溥仪虽然致力于“拉帮结派”但始终自命清高,不愿弯下腰来亲自与军阀们拉关系、攀交情,与张学良的碰面是个意外,只是不知是人为还是天意?

但是光复大清祖业又刻不容缓,于是溥仪派自己的弟弟溥杰频繁出入各种声色场所,结交军阀,也就不可避免的认识了张学良。

溥杰认识张学良并不是偶然,正是溥杰兢兢业业执行溥仪命令的结果。

1927年年初在北京饭店举行了一场声势浩大的舞会,当时中国有头有脸的人物悉数到场,张学良自然是宾上客,也就在这场舞会上,溥杰夫妇经人引荐认识了张学良。

溥杰结识张学良的动机本就不单纯,加之,溥杰一直以来替溥仪四下拜访军阀,把与人交往的技巧掌握得炉火纯青,与张学良认识没多久,就开始称兄道弟,北京各大娱乐场所几乎都有他们的身影。

他们可把我们老祖宗礼尚往来的交友法则运用的淋漓尽致。

今天溥杰请张学良参加舞会,明天张学良请溥杰请张学良打球,形容两人的交往如影随形并不过分。

同样为光复祖业,拉拢张学良,溥杰的手段明显要比溥仪老练,溥仪是开门见山,而溥杰则是不动声色。

就过程而言,溥杰的效果明显要强过溥仪,毕竟溥杰是快要混进奉军的人!

在与张学良的交往中,溥杰发现,张学良不论在哪儿都是众星捧月的待遇,而这等殊荣本该是爱新觉罗家族的。

但现在,作为爱新觉罗家族的一员,自己身上所带的家族光芒早已暗淡,甚至要借助张学良身上的光才能微微闪一下。

前后对比过于明显,溥仪接受不了,同样为皇族后裔的溥杰也接受不了。于是,溥杰的复辟心思更加急切。

他认为众人追捧张学良,完全是出于对他手中权力的畏惧,与其说众人追捧的是张学良,不如说众人追捧的是张学良手中的权力。

如果自己像张学良一样,手握重兵,割据一方,一定能让爱新觉罗家族重新走上巅峰。

在1928年的一天,张学良请溥杰参观奉军的工事,参观完毕,溥杰有感于奉军工事构筑的严密,同时也更加坚定了自己从戎的信念。

于是,溥杰便趁机向张学良说出想要加入奉军的想法,但是这个请求让张学良很为难。

毕竟,张学良一直以来都视溥杰为朋友,一旦准许溥杰加入奉军,两人便是上下级关系,张学良怕委屈了溥杰。

但是,溥杰心意已定,再三请求,张学良推辞不过,只得答应先让溥杰去奉军设在奉天的讲武堂试试!

溥杰听到张学良松口,满心欢喜,一心期待前往奉军讲武堂报道从此投身军营,然而,计划永远赶不上变化,溥杰终是没能去奉军大展宏图!

1928年6月4日发生了震惊中外的皇姑屯事件,日本人设计炸死了张作霖。

张学良的二夫人要前往奉天奔丧,溥杰原计划要随二夫人一起去奉天,却不想溥杰的行踪被溥仪所掌握,溥仪根本不同意弟弟的计划,但是这次,溥杰并没有任溥仪摆布。

毅然决定前往奉天,只是溥杰小看了哥哥的能力,高估了自己,溥杰刚乘船到大连,就被日本方面劫持,并押送至酒店软禁,随后就被溥仪派来的人接回天津。

原来,溥仪得知弟弟上船离开的消息后,立马向日本方面请求帮助。

日本人便动用关系提前在码头布防,围堵溥杰,溥杰落入日本人手中,根本没有反抗之力,只得乖乖回去天津。

回到天津,溥杰遭到溥仪的破口大骂,但是,溥仪并没有完全否定溥杰的计划,而且还很赞成溥杰创建军队的想法,只是反对溥杰去奉军。

最后溥仪还同意送弟弟去日本留学。随着溥杰远赴日本,溥杰与张学良的友谊也暂告段落了。

张学良与溥仪反目

溥杰东渡日本留学,而溥仪在国内依然频繁与军阀联络,为复辟做准备。民国已经十余年,民主共和观念早已深入人心,溥仪一行人还沉浸在复辟祖业中不可自拔,自欺欺人,正所谓叫不醒装睡的人。

如鲁迅先生所说党浑浊成为常态,清白便是唯一的原罪。所幸有人沉睡,还有人清醒,张学良便是众多清醒人士中的一个。

张学良从一开始便反对溥仪复辟,现如今更反对与日本人勾结。

不仅仅是因为日本人炸死张作霖,张学良与日本人有私仇,更因为穷凶极恶的日本人在我们家门口为非作歹,始终把家国大义放在第一位的张学良,与日本人又有国恨,国恨家仇夹杂在一起,张学良怎么可能与日本人站在一起?

张作霖去世后,张学良以惊人的手腕迅速稳定东北政权,但是日本人对与东北可谓是司马昭之心,路人皆知。

一方面是日本人的步步紧逼,一方面是蒋介石的和平解决东北事宜的方案,张学良再三权衡,决定东北易帜。

张学良决定接受南京国民政府的领导,促进国家形式上的统一,以维护国家利益。

张学良虽然是军阀之子,但是在家国大义面前,没有一个中国人会退缩,张学良身为一方少帅,一个决定动辄影响上千万人的生死,在民族大义面前更是义不容辞!

何况这些年,国内各路军阀混战,割占地盘,盗卖国家财产,向帝国主义摇尾乞怜换取金银珠宝壮大自己的实力,全然不顾百姓死活。

这等劳民伤财的行径害苦了中国人自己不说,反倒让帝国主义坐收渔翁之利,中国是时候统一,一致对外了!

而张学良便是众多有识之士中的一个!

在民族危亡之际,溥仪偏偏有人倒行逆施。日本人发觉自己左右不了张学良,便寻找新的代理人,溥仪成为他们的最佳人选,而溥仪也有意寻找外援,与日本人合作,于是臭味相投的双方勾结在一起。

双方能在短时间内达成共识,溥杰可是发挥了重要作用。毕竟,溥杰两次回国度假是假,充当传声筒,传递消息可是是真的。在溥杰等人的力促下,溥仪会见了日本方面的代表——土肥原贤二,此人对中国的情况了如指掌,在他的诱惑下,溥仪心动了!

但是,溥仪的行为激起了张学良极大的不满,于是张学良便向溥仪府上赠送了一个水果篮,只是这个水果篮暗藏玄机,里面有两颗炸弹。但是,这个水果篮还没进入溥仪府邸的大门,就被人查了出来。

想来张学良此举本意并不是要置溥仪于死地,而是想敲山震虎,敲打一下溥仪罢了。

但是此时的溥仪犹如惊弓之鸟,收到有炸弹的果篮,根本没做他想,一心只想保命。于是飞速投入日本人的怀抱,想来张学良也没想到此举会事与愿违。

溥仪与日本人的交往日益密切,很快双方各取所需,达成一致,日本侵占东北,成立伪满洲国,溥仪也如愿成了伪满洲国的“皇帝”。

只是此“皇帝”非彼皇帝此“皇帝”只是日本人手中的一枚棋子,始终要看日本人的眼色行事,溥仪发掘时为时已晚!

自溥仪与日本人频繁来往时,自张学良向溥仪赠送果篮时,两人就已经反目成仇了,即使张学良曾经和溥杰时是好朋友。

杀父之仇不共戴天,何况张学良还与日本人有国仇,溥仪偏偏心存侥幸投入了日本人的怀抱,这也是为什么张学良晚年坦言:我是共产党,我就干掉他的原因。

结语

这个世界破破烂烂,却总有人缝缝补补,自古以来,从来都是!

国恨家仇面前有人面前,卖国求荣,一心谋私,有人大义凛然,赴汤蹈火!

有如溥仪,有如张学良!

但是好在,溥仪晚年认真参加劳动改造,有幸被赦免,为国家文史事业做贡献;张学良将军晚年被释放,在夏威夷海滩晒太阳,颐养天年!

所以,历史的遗憾到底是什么呢?

是一身赤胆忠心、满心家国大义的张学良将军始终被软禁,没能抵抗侵略者的战场上搏杀?

是逼迫蒋介石停止内战,一致对外的张学良将军却没能在抗日战争中建功立业?

还是能在国家文史领域大展宏图的溥仪生命终结在花甲之年?

作者:糖味奥梨奥

编辑:二爻

参考文献:

1.张学良给溥仪送炸弹[J].农家之友,2016:37.

2.康艳华.张学良与溥仪二三事[J].天津政协,2012:41-42.

3.邹蕴.一桩终生的憾事——溥杰与张学良的一段交往[J].党史纵横,2001:45.

本文由“睿鉴历史”原创,未经授权不得转载,侵权必究。

由于平台规则,只有当您与我有更多互动的时候,才会被认定为铁粉。如果您喜欢我的文章,可以点个“关注”,成为铁粉后能第一时间收到文章推送。

以上内容来自专辑
用户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发表第一个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