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50岁,住进上海临终医院,给了隔壁病友一块蛋糕,第二天人没了

他50岁,住进上海临终医院,给了隔壁病友一块蛋糕,第二天人没了

00:00
14:05

如果您喜欢这篇作品,欢迎点击右上方“关注”。感谢您的鼓励与支持,希望能给您带来舒适的阅读体验。

上海临终医院的一位50岁的病人,在他过生日时,给了旁边的病友一块蛋糕,没想到这位病友第二天就去世了。

如何面对死亡?这是很多人都难以回答的问题。不过这几位老人给出了属于自己的回答。

人生的最后时光

2010年,在护士和家人的陪伴下,50岁的王学文来到了临终医院的病床前。

临终医院,顾名思义,来到这里的都是生命即将走向终点的人。他们或是病入膏肓,或是得了不治之症。

王学文便是癌症晚期患者,早在他27岁那年,就已经查出来身体有问题了。

当得知自己患了癌症后,王学文心里有些崩溃。27岁正是他人生的黄金时期,本该大展身手的他,却因为癌症不得不每天躺在床上。

王学文的父母也十分伤心,但事到如今,只能想尽一切办法,治疗癌症。

王学文开始了自己的医院生活,为了照顾自己的儿子,王学文的父母为了更好的照顾儿子,便换了份更清闲的工作。

但癌症是很难被治疗的。在医术不发达的古代,癌症就相当于不治之症。

直到如今,现代的医术也不能保证每一位癌症患者都可以被治愈。

为了治疗王学文的病,王家人花去了所有的存款,甚至还向亲戚朋友借了大量的钱。

看着父母背负这么大的压力,王学文心里也很愧疚。他也不愿意让父母这样辛苦,他也想担起自己的责任,但癌症拖垮了他。

为了能够治好自己的病,王学文每次都积极配合治疗。他听从医生和护士的话,无论是打针还是吃药,他都强忍着病痛,服从医生的安排。

在医院里,他也常常给其他的病友打气,鼓励他们一起对抗病痛。

由于王学文的配合再加上他乐观的心态,他的病情很快就有了起色。

听着医生最新的诊断结果,王学文和他的父母都很高兴,只要在接下来的一段时间里,王学文病情不再复发,那么他是有极大的概率治好癌症的。

但苦难并不愿意就这样放过这一家人,在王学文的治疗期间,癌症病情又一次复发了。

在医生得到抢救下,王学文才暂时脱离生命危险。

就这样,王学文的病情反反复复,一直治疗了二十多年,也没有被痊愈。

不过,王学文早已习惯了这样的生活,对他来讲,只要自己活着,就仍然有治疗痊愈的希望。

但在一次手术时,医生发现了王学文的身体已经不堪重负了。经过这么多年的治疗,癌症的发展速度被大大延缓,但治疗到现在,癌症的范围已经扩散到全身了。

这意味着王学文的癌症,已经到了晚期。在病床外,王学文的主治医师沉痛的告诉了王学文父母这一事实,并且还说道:“按照经验来看,他可能活不过三个月了。”

王学文的父母听说后,一言不发。他们看向躺在病床上的儿子,这么多年来,王学文所受的苦,他们两人都看在眼里。

在治疗之前,王学文曾是一个很有精神的小伙子,但在癌症的折磨下,王学文已经憔悴了不少。

在王学文得知这个消息后,只是无奈的叹息一声。看来自己这么多年的治疗,依然过不了癌症这一关啊。

自从王学文查出癌症之后,他的家便搬到了医院。这么多年来,王学文表面上非常乐观,可心里的悲伤,只有他自己清楚。

在接受治疗期间,王学文有多次在深夜里被痛醒,但他从来都没有向自己的父母提起过。

在得知自己只有三个月可活时,王学文做出了一个决定:在生命的最后时光中,他不愿自己再过着每天吃药,化疗的生活。他想活的快乐一些,走的体面一点。

在一次偶然间,他听说了上海有一家临终医院,医院里住着的,都是像他这样的病人。

于是,王学文便在家人的同意下,搬进了这家医院里。

生日蛋糕

搬进医院后,王学文迎来了他生命里的最后一段路程。看着眼前陌生又熟悉的环境,王学文心里已经有了隐隐预感:看来这里就是自己这辈子的终点站了。

在临终医院,王学文不必再像之前一样,每天接受化疗的痛苦。更重要的是,王学文竟然在这里撑过了三个月。

就连王学文自己也没有想到,他竟然创造了“奇迹”。在临终医院里,王学文一共度过了五个春秋。

当然,在这五年的时光里,王学文的病友也换了一批又一批。

在临终医院,几乎每一天都会有人离开。

在王学文的病友中,舒国是让他印象比较深刻的一名病友。

舒国是最近来到王学文病床旁边的,他已经八十多岁了,同样处于人生的最后阶段。

尽管和舒国差了三十多岁,但王学文一点也不觉得拘束。在兴致来了的时候,王学文总要和舒国聊上几句。

但渐渐的,舒国的病情逐渐恶化,他开始昏迷不醒,有时候一睡就能睡好久。

不过,王学文生日的那天,舒国难得清醒了一段时间。他勉强挤出一个笑脸,祝贺王学文生日快乐。

在临终医院里,王学文的生日是一件大事情。这家医院自从创办以来,能够像王学文一样一直呆在这的病人,少之又少。

王学文已经是这家医院的名人了。大家都非常关心他,也希望他能挺过病魔,一直这样努力活下去。

在王学文过生日时,护士们都会前来看望他,并围在一起给他唱歌。

每到这一天,王学文就会特别开心。他兴奋地感谢每一个前来祝福他的人,并同他们一起聊天。

在他过的第五个生日这天,护士们还特地为他准备了生日蛋糕。

看着眼前的生日蛋糕,王学文的脸上洋溢了幸福的笑容。

早在他之前过生日时,便透露自己想要吃生日蛋糕了。但由于自己的身体,这一愿望一直没能达成。

如今终于实现了愿望,他开心的不得了。在吃蛋糕时,王学文也没忘记身边的舒国,特地嘱咐家人,要给他也留一份。

而此时的舒国,已经沉沉睡去了。对于他这样的老人来讲,能够给王学文祝福,已经花费了很大的精力。

但舒国的孙女那天也来了,这个可爱的小姑娘得知王学文过生日时,还送给了他一个八音盒做生日礼物。

看着这个发出奇妙声音的八音盒,王学文非常喜爱,他还希望等舒国醒来时,跟他好好的炫耀一下。

但这一切,都在当天晚上结束了。

第二天醒来,王学文发现自己的身边的床位已经空了。王学文有些累,便睡得很沉,竟然不知道舒国已经离开了。

看着身边整洁的床铺,王学文心里已经明白了怎么回事。

王学文呆呆的看着桌子上的那块蛋糕,那时昨天王学文特意留给舒国的,没想到舒国竟然就这么走了。

王学文伸手拿过那块蛋糕,他的心里并不感到悲伤,只是觉得有些惋惜。

看着眼前的蛋糕,王学文喃喃自语道:“舒国和我还挺合得来的,可惜啊,临走前,他要是能吃口甜的该多好。”

在这家医院里,生离死别是很正常的事情。有的人甚至刚刚住进来一天,第二天便离开了。

舒国的离开,并没有打乱王学文平静的生活。接下来,他要做的便是整理好心情,继续努力的活下去。

在这家临终医院里,像舒国这样的临终病人,还有很多。

在舒国去世之后,王学文的身边又迎来了新的病友。但在这一次,王学文没能挺到下一个生日。

这么多年来,病情的每一次恶化,都是对王学文的考验。幸运的是,王学文一次次从死神的手中逃脱了。

2016年,王学文的病再次加重。这一次,王学文没能成功挺下来。

在距离他的生日仅有一个多月时,王学文走了。

但对于王学文来讲,他早已放下了对死亡的畏惧,他是从容的,平静的。

在这里生活的这段时光,是王学文自从患癌症以来少有的幸福时光。

除了王学文之外,在医院里还有很多像他这样的病人,他们不惧生死,努力的活着。梁金兰便是其中的一位。

平静的离开

梁金兰是一位从业多年的医生,在医院里,她为了病人与死神搏斗,如今她要为自己而搏斗了。

梁金兰患的病是胸腺癌,这种病同样很难治疗。早在她搬进临终医院之前,她已经辗转多家医院,与病魔抗争了十几年了。

但到最后,梁金兰还是不得不面对死亡。

但在谈及死亡时,梁金兰的脸上十分平静。她是一名医生,早就见惯了生死之事。在她看来,死亡这一件事是每个人都要面对的。

在得知自己患了绝症之后,她的女儿还带她去旅游了一圈,看一看各地的风景,了却了梁金兰的的遗憾。

不过,在生命的最后时刻,梁金兰的心里,仍然有些放心不下。

她的老伴陶家林也已经满头白发了,而且他还患了脑梗,每天都需要吃药。

为了更好的照顾梁金兰,陶家林每天都会前来医院,静静的陪着她。

而她的女儿陶文杰也放心不下她,经常在照顾孩子和工作之外抽出时间,前来医院看她。

看着自己的丈夫和女儿,梁金兰非常愧疚。她想要一个人静静的走,不愿意拖累其他人。

但看着身边人为了她忙上忙下,梁金兰有些于心不忍。

在她生命的最后时光,仍然想着为自己的家人做一些事情。在病床边,梁金兰开始了拿起资料,开始查找一些养老院的事情。

梁金兰明白自己时日无多,她担心等自己走后,剩下老伴一人孤独在家。为了让老伴能够尽快的走出来,也为了减轻女儿的负担,她便开始为老伴找一家养老院。

在梁金兰忙完为老伴选养老院的事情后,她又着手写下了一封信。这封信写完后,她还特意交代,等她走后才能打开看看。

在梁金兰搬进医院十几天后,便在睡梦中离世了。

在她走的时候,陶文杰正陪着父亲,在一起前往养老院的路上。得知梁金兰的死讯,陶家林哭的像个孩子一样。

老两口在年轻时就认识了,这么多年的相濡以沫,早已让陶家林习惯梁金兰的存在了。对他来讲,梁金兰已经深深刻在了他的生命里。

在梁金兰去世之后,她在临终前写的那封信,也被打开了。

信中写的,全是梁金兰对身边人的感谢。多次慰问她的居委会,为了她的病情付出努力的医生和护士以及陪她一路走来的丈夫和女儿等等,都是梁金兰所感谢的对象。

梁金兰是一位善良,慈祥的老人,在她临终前,仍然怀抱感恩,真诚的感谢每一位帮助过她的人。

除了梁金兰和王学文以外,这家临终医院里还有很多这样的病人。他们不畏惧死亡,而是从容的坦然的面对它。

每个人都无法躲避死亡,但在临终前的最后一段时光里,我们都可以选择如何去走向死亡。

在外国,已经有相关法律规定,实施安乐死是一种合法的行为。但在我国,目前还没有明确的规定。

在我们的传统观念里,生与死一向是人生中的头等大事。面对死亡,我们都很畏惧它,生怕哪一天降临到自己的头上。

当走到生命的尽头时,有太多的人都不愿意离开人世间。有些子女,也为了表达自己的孝顺,想尽一切办法来延续自己父母的生命。

所以我们经常在医院里看到,有很多病人,身上插满了各种管子,头戴着呼吸面罩,在艰难的活着。

这固然是一种为了生命,为了生活的伟大做法,但在床上痛苦的躺着,每天接受各种药物的治疗,这样的生活,是否又真的有意义呢?

就像王学文,梁金兰这些人一样,在临终前选择体面的离开,或许也是一个明智的决定。

结语

我国的老年人口已经越来越多了,这不仅需要更加完善的老年人服务设施,更让我们开始思考,应该如何面对死亡。

死亡,是一个人离开这个世界的终点,如何度过这最后一段路,或许从王学文等人的身上,可以得到一些启发。

生命的意义不在于长度,而在于质量。如果不能有尊严,有意义的活着,那么徒留一副皮囊在人间,又有什么意思呢?

持有这种观点的人越来越多,有很多人都在重病时选择放弃痛苦的治疗,而是迎面直接面对死亡。

不过,现在也有一些观点认为,在死亡面前的挣扎与努力,正显示了人对于生命的尊敬,对于死亡的尊敬。

各位读者朋友们,你们又是如何看待死亡的呢?

本文由“趣知史馆”原创,未经授权不得转载,侵权必究。

由于平台规则,只有当您与我有更多互动的时候,才会被认定为铁粉。如果您喜欢我的文章,可以点个“关注”,成为铁粉后能第一时间收到文章推送。

以上内容来自专辑
用户评论
  • 我是蚕丝_我骄傲了吗

    说历史的说上人生百态了 取关

    听友497928808 回复 @我是蚕丝_我骄傲了吗: \\灬一一L\

  • 头目黑粉

    说的啥?这也能上榜?花钱买的吧?

  • 程列达杰

    不会是谋杀吧

    听友497928808 回复 @程列达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