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论1+1:开放校门,大学要有“大格局”

评论1+1:开放校门,大学要有“大格局”

00:00
04:06

据澎湃新闻8月16日报道,近日,针对大学校园是否对公众开放、入校需求高涨催生付费乱象等问题,广东省教育厅安全保卫处处长江存余表示,“大学当然应该开放,如果开放以后出了什么问题,也不是开放带来的问题,而是管理不善带来的问题。”

江存余称,封闭和隔断只是疫情期间造成的“例外”状态,但是这种状态可能让一些学校形成了依赖。封闭也许能减少一些管理成本,但管理不便不能凌驾于开放之上,要在开放中倒逼校园精准、精细管理能力的提升。

羊城晚报:校门封闭,不利于双向交流

且不说,大学自带公共属性,其诸多资源和基础设施的配备,从一开始就有让社会共享的考量,大学日常的运行,也从来就离不开与社会的正常联系。比如,学术交流,学生实习,企业招聘,社会活动等,哪一种不需要大学与社会保持顺畅的双向联系?如果企业到学校招聘,学者到学校交流,连正常的入校环节都需要层层审批,如果大学校园对市民而言是一个只能想象的存在,这样的大学何谈“精神高地”,何以让社会产生足够的认同?

更进一步说,大学本身是学生走向社会的过渡阶段,如果大学生在这个阶段长期生活在一种封闭状态,又会如何潜移默化地影响与社会打交道的能力?甚至,是否会在无形中增加对社会的隔膜,从而培养更多的“精致利己主义者”?这些不可不察。

南方都市报:开放大学,应成社会共识

“大学当然应该开放”,这句既是社会常识,也应当是共识的表态,从主管部门相关负责人口中说出,依然难能可贵。大学与滋养它的时代始终休戚与共,不管是基于公共资源的社会共享,还是高等学府与整个社会良性互动的历史与现实,都在反复印证着大学校园开放的必要性。

老实说,近段时间的相关讨论多少让人心生悲怆,什么年代了,“大学当然应当开放”的道理还得反复重申,还需要排除万难地去反复督促?广东省教育厅相关负责人的明确表态,可以说态度异常鲜明。

南方日报:固守围墙,不如精细化管理

目前完全封闭的高校鲜有耳闻,完全开放的也屈指可数,更普遍的做法,是对校友及其亲属有限开放。这显然不足以让人“解渴”,反而容易催生“黄牛”乱象。

“应然”和“实然”的矛盾,并非不可调和。正如省教育厅安全保卫处负责人所言,“封闭也许能减少一些管理成本,但管理不便不能凌驾于开放之上,要在开放当中倒逼校园精准、精细管理能力的提升”,以存在安全隐患、管理不便之名“固守围墙”,始终给人一种因小失大、因噎废食之感。毕竟,这些可以预见的问题并非无解,可供借鉴的办法有很多。只能说,曾经的防疫管理模式,的确让不少高校享受到了便利,多少养成了路径依赖。

中国妇女报:有序放开,须合理推进

大学开放不可避免地会对校园秩序、环境乃至安全等造成一定影响,如交通隐患、不文明现象等,同时还可能造成资源分配的矛盾,如图书馆、体育场馆、食堂等服务,可能造成学生便利受损,因此高校对开放存在不同程度的顾虑。

推动大学开放,不仅要求大学顺应社会期待,转变观念,增强开放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也要求高校行政主管部门将大学开放纳入高校的管理与评价体系,将校园开放变成大学的标配,指导和督促大学通过预约控流、限时段限区域等方式,有序引导校园参观访问,合理有度推进体育场地、图书馆、实验室等资源开放共享等;合理有效引导外卖、快递服务进校园,提升学生校园生活服务体验。

以上内容来自专辑
用户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发表第一个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