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访著名城市经济专家牛凤瑞:大运会创造契机,让成都绿色低碳发展更进一步

专访著名城市经济专家牛凤瑞:大运会创造契机,让成都绿色低碳发展更进一步

00:00
12:24

7月28日,第31届世界大学生夏季运动会在四川成都开幕。8月8日晚,在成都露天音乐公园里,在灯光、星光和年轻人的微笑中,这场大型国际赛事落下帷幕。

举办这样一场大型国际赛事,会给城市发展带来哪些机遇?秉持“绿色、智慧、活力、共享”的办赛理念和“绿色、节俭、必须”的办赛原则,将绿色低碳理念贯穿到筹办、举办和赛后全过程的成都大运会,会给城市绿色可持续发展带来哪些启迪?

近日,红星新闻记者专访了中小城市研究院院长、中国社科院原城市发展与环境研究中心主任牛凤瑞。

——①——

“从赛事获得的发展动力会持续响应”

红星新闻:如何看待大型综合性国际赛事对于一座城市,尤其是成都这样的内陆城市的影响?作为一名城市经济专家,你觉得城市该如何把握好因此带来的红利?

牛凤瑞:国际性的大型综合赛事在一个城市的举办,是一个城市推动自身发展的重要契机。比如东京奥运会、汉城奥运会,还有北京奥运会等,都起到了这样的作用。世界大学生夏季运动会素有“小奥运会”之称,通过举办大运会,城市的知名度、美誉度,城市外界的影响力都会有大幅度提升。

成都大运会是首次在中国西部地区举办综合性国际体育赛事,对于成都来说,这应该说是一个大大的利好,有利于提升成都未来的城市地位,也是这座城市未来进一步发展的动力。

成都大运会闭幕式。 红星新闻记者 刘海韵 摄

对于红利,我觉得成都已经在做了。比如说成都大运会的场馆建设、相应的服务设施建设,都按照“绿色、低碳”理念来进行,也取得了成功。现在成都大运会已经圆满闭幕,相信成都会进一步在这方面取得进步,取得进展。

红星新闻:去年成都经济总量跨越了2万亿台阶,选择这样一个西部城市举办大型国际赛事,你觉得成都赢在哪里?成都作为一座超大城市,如何利用好这次聚焦年轻人的赛事机会,吸引更多的青年人来成都工作、生活、落户?

牛凤瑞:首先,成都是中国的成都,成都筹办大运会也是中国综合国力大幅度提升的时期。就成都本身来说,各方面已经做了非常充分的准备,包括建设理念,各个场馆设施以及服务设施的建设,都达到了国内外满意的水平。

大运会的举办,成都未来的美誉度、知名度,在世界上会得到一个极大提升。同时它自身的场馆建设,未来也要继续发挥为成都市民服务,提高成都人民生活幸福感、获得感的作用。这种获得感会长期发挥,对成都来说既是当前的利好,也是未来的利好。

总而言之,准备赛事期间,成都获得了发展动力;成功举办以后,它的红利还要继续响应下去。

成都是一个超大型城市,又是副省级城市,2100多万人口,2万多亿的GDP。应该说成都这几十年的经济社会建设走在了全国城市的前列,也在向着国际性大城市迈进。

近年来,畅游绿道成为成都人的一种生活方式。红星新闻记者 王效 摄

至于今后的发展,有一个横向竞争的问题。城市发展首先是人才竞争,人才会向能够最大发挥其作用的地方流动和聚集,成都在这方面具备很多有利条件,比如城市环境、城市区位以及城市地位、城市产业等等,这方面都具备吸引人才的强烈效应。

当然,国内其他同类城市也在实施人才吸引战略,这是一个普遍规律,哪个地方做好了,就对人才具有更大的吸引力,成都要在这方面精准发力。

——②——

“低碳发展转型发展再上台阶令人期待”

红星新闻:近年来我国举办的各类展会、体育赛事都将绿色、低碳、节俭、可持续相关理念作为追求。成都大运会也提出“绿色、智慧、活力、共享”的办赛理念和“绿色、节俭、必须”的办赛原则,将绿色低碳理念贯穿到成都大运会筹办、举办和赛后全过程。你如何看待大型展会和体育赛事对绿色低碳的追求?大型体育赛事实现绿色低碳有哪些路径和方法?在赛事结束后,如何把“绿色办会”的理念,依旧贯穿于城市的发展当中?

成都大运村“低碳魔方”的碳积分小票,按照国家的碳中和官网对于垃圾回收与碳中和对应值按比例进行换算,从而获得碳积分

牛凤瑞:绿色低碳的追求,这是新型城市化或者有中国特色城市化的一个基本的内涵。绿色低碳,我们的新型城市化里就有一条:资源节约、环境友好、人与自然和谐相处,这是一个共识。作为成都来说,以往几十年来,在这方面是走在全国前列的;这次又通过举办大运会这一契机,使成都绿色低碳发展更进一步。

绿色低碳是一个城市未来可持续发展的必由之路,利用大型赛事或者展会的契机,来把自己的城市在绿色低碳的道路上推进一步,各地都在做。这需要成都更加与时俱进,比如说现在绿色转型中数字化、新材料、新能源的利用。

成都大运会会成为城市前进的契机。未来,利用成都大运会的资产,使成都绿色低碳发展、转型发展再上一个台阶,非常令人期待。

红星新闻:成都大运会提出“源头减碳、过程管控、末端中和”的低碳办赛路径,场馆建设及大运村出行、餐饮、垃圾处理,都有低碳方案。成都大运会探索的绿色低碳方法,是否适用于城市未来的建设推广?

牛凤瑞:在推进新型城市化过程中,绿色低碳城市建设,包括绿色建筑、绿色交通、绿色出行、绿色生活方式等。

成都大运会的场馆建设以及它在举办过程中的一些举措,都与绿色低碳这个理念相符合。成都未来怎么样利用好成都大运会的这种遗产,使自己的绿色低碳城市更加进一步,这也是成都官方和市民应该努力的方向。

成都高新区“碳中和”红领巾主题公园里的发电自行车,骑上去转动脚踏板就可以实现发电

——③——

“成都大运会将成对外开放新契机”

红星新闻:近两年前,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规划纲要》。在唱响“双城记”的过程中,成都如何利用好这次举办大运会带来的机遇,辐射带动整个经济圈的发展?还可以采取哪些方式,提升过程中的可持续性?

牛凤瑞:成渝是我国西南地区的顶级城市,也是西南地区发展的高地龙头,成都是其中之一。从更大的范围来讲,带动整个区域发展,成渝两市都有着重要的历史责任。西南地区有5个省区市,有约两亿人口及250万平方公里的国土面积。它的资源禀赋是山多、石头多、土少、平原少,但是水电资源极为富集。在这一个生态本底上,怎么发挥城市的龙头带头作用?

首先就是宏观层次上,有一个人口和产业空间优化布局问题,在这样的生态环境下,巩固扶贫成果,推动扶贫搬迁。同时因为西南地区自然生产条件不好,土少,有一个生态移民问题。此外,西南地区要开发水电资源,建设新能源基地,有工程性移民的艰巨任务。这三项移民都涉及如何一劳永逸,不再发生二次移民的一个战略性的问题。这三类移民要依靠城市化统筹,通过人口和产业的空间优化布局,统筹城市化人口聚集,是未来无论是成都,还有其他相关的省区市应该考虑的宏观问题。

中小城市研究院院长、中国社科院原城市发展与环境研究中心主任牛凤瑞

红星新闻:你曾经提过,中心城市、强省会的关键是在于质量的提升、新兴产业的发展和对周边地区的带动作用,而不是简单的规模扩张。对于一座内陆超大型城市,要从哪些方面实现这样的“高质量发展”,哪些产业是您觉得更重要的一环?发展路径应该如何看待?

牛凤瑞:西南地区城市总体上来说不是多了,而是少了。城市平均规模也不是大了,而是还有很大的发展空间,因为城市化还没有完成。西南地区城市化率不到58%,全国是65%,也就是说西南地区的城市化率比全国平均水平低7个多百分点。未来几十年农村人口向城市聚集是一个主流,相应需要城市接纳,有一部分可能转移到西南地区以外,大部分还要在省内、区内进行城市化进程。

城市大小不取决于人为规划,尽管它受到人为规划的影响。一个城市的成长,既有内外部的要素禀赋的决定性作用,同时也有经济社会发展对它的定位,对它提出的要求,是一个综合性的东西。如果人为限制或者人为去推动某些城市发展还是不发展,或者扩张还不扩张,那么在城市客观发展规律的认识上,还是存在着不足。

要实现绿色发展、低碳发展,城市要有更高要素配置效率。城市有比农村更高的要素配置效率,同时城市又是人们享受美好生活的主体家园,同等生活水平在城市消费要比在农村更节约。从这么一个原理出发,更多的人进入城市,居住在城市,资源效率就会更高,低碳发展、绿色发展,就会更有更高的效率,也会有更多的动力。

红星新闻:今年是提出共建“一带一路”倡议10周年,倡议提出以来中西部地区获得了很多发展机遇和红利,成都大运会的举办,是否可以看作是西部地区对外开放、参与国际交流的一次有效探索?

牛凤瑞:既是对外交流的探索,也是登上一个新的台阶。成都大运会是一个契机,抓住了这个契机,对外开放就是上了一个台阶。过去10年通过共建“一带一路”,成都已经成为欧亚大陆桥的一个重要的节点城市和桥头堡。

从整体上看,内陆与东南沿海在开放的传统及营商的意识上都存在着差距。但我认为,成都是一个很大的例外,因为第一支股票首先在成都产生,所以成都人历史上营商传统比较厚重。成都成为西南地区2000多年的政治中心、文化中心不是偶然的。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成都在这方面还有一个自己的传统优势再发挥的问题,同时也有一个与时俱进、学习东南沿海地区的过程。

以上内容来自专辑
用户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发表第一个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