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他人当作镜子,是一个人成长的开始

把他人当作镜子,是一个人成长的开始

00:00
06:35

工作和生活中,有些伙伴会有这样的疑问:“明明是别人做得不对,为什么需要我反省呢?


就事论事,弄明白是谁的问题,谁错谁改不就可以了吗?为什么还要反躬自省从自己心上找原因呢?”


01


通过“心-道-德-事”四部曲的学习,我们认识到:心是道、德、事的源泉。心决定道,道决定德,德决定事。


而心体现在起心动念上,起心动念决定了意识、语言和身行,意识、语言和身行决定了事。


如果我们遇到问题时,只是就事论事的话,我们就很难穿越事的层面深挖背后长时间存在的知见。


就算解决了这件事情,之后遇到类似的情况,我们还是会烦恼、忧虑、不知所措。


所以说,从事的层面解决问题,永远解决不完,唯有从心上垂直攀登,破除自己不好的知见,才能事半功倍,更好地成长自己。


比方说,最近一段时间身边某个伙伴表现很不友好,他总是挑刺,总是制造一些负能量,整天都让我们的情绪很受打扰。

这个时候,我们从管理层、从经营的角度出发,可能想到的是给这个人做一些岗位上的调整,或者其他的安排。这都是在事的层面。


当然了,这位伙伴可能确实有他自身的毛病,给我们带来了烦恼。因此,公司对他如何安排,都是他人生走出来的路,由他自己承担。


可是这样一件事情,如何能帮助我们成长呢?


我们通过“事-德-道-心”,发现自己之所以很苦恼,原来是因为我们有着一颗玻璃心,受不得别人一点点不同的意见,特别敏感,特别害怕和别人发生冲突,总是希望大家彼此维护一种“你好我好”的状态。


这样的话,我们就找到了自己成长突破的途径。


不然,留着一颗玻璃心,稍微一碰就稀里哗啦,我们的生命可能早晚要付出很高的代价。


因此,我们学习的目的就是要通过别人照见自己,反躬自省,从心上找到自己需要突破的地方。


否则,大家只是就事论事,今天你对了,明天我对了,道理讲来讲去,把感情讲没了,每个人也没有得到成长,还是各自活在各自的知见里,固守着自己的思维模式,永远都会纷争不断。


02


我们常说成长需要从事上磨,从心上练。


那到底该怎么磨,怎么练呢?


人生就是一个橐龠场,每个人都是来成就我们的,身边的每个人都是一面镜子,通过镜子可以照见我们自身的不足。


我们学习了解到,阳明心学的核心是反求诸己,而解决人生问题的根本路径也正是反躬自省。


那反躬自省的话,就需要身边人这一面面的镜子,镜子或许好看,或许不好看,但重要的是我们总有机会照见真实的自己。


就比如说,我们的钱包或者手机被小偷偷走了,做错事的肯定是小偷,他应该被抓,他应该去反思自己的罪恶。可是我们自己有没有做得不好的地方呢,我们平时是不是总有一颗忽心在作祟,对自己的东西总是保管得不小心呢?


职场中,面对上级的责难,我们很不爽,可能上级有上级的问题,或许他很挑剔,但是我们自己是否对待工作有那么一份怠心呢?或许自己确实有些地方没做到位呢?


所以小偷也好,或者不好的上级、同事也好,那都是别人的事情,他们怎么成长那是他们的事情,社会怎么安排是社会的事情。


我们要成长自己的话,就是要抓到阳明心学的精髓,借助生活中一面面的镜子,来照见自己,然后反求诸己、反躬自省、自我革命。


哪怕95%都是别人的责任,我们看自身那个5%的责任是什么。通过这5%的责任,我们来认识自己是否有一些不当的知见,或者就是一些不良的习性。


古人云:“小人无错,君子常过。”意思就是说,小人永远觉得自己没有错,错的是别人,而君子则常常反省自己的过错。


一个不懂反省的人,始终在原地踏步。漫漫人生之路,他就会只有经历,没有经验,在人生道路上常常是从这个坑里出来,又掉进另外一个坑里。


而时常以他人为镜,照见自己,不断修正自己、提升自己的人,才能真正地成长,让自己日新一日,心明眼亮。



以上内容来自专辑
用户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发表第一个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