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为你“充电”的人在一起
每晚出品 不二大叔
作家老杨的猫头鹰写过一段话:
“跟不同人相处是完全不一样的。
有的人给你充电,和他聊两句,你就满血复活了;有的人只会耗电,你跟他说一句话,感觉能少活好几天。”
人要补充能量,就像手机需要电量一样。
多靠近为你充电的人,跟消耗你的人撇清关系,才能让你获得长久的滋养。
情绪充电
日本作家古川武士在《65种微习惯》中提到一个说法:
高能的情绪,需要减少放电,增加充电。
在他列出的“情绪充电清单”中,第一项就是寻找好情绪的朋友。
人与人之间的情绪是互相流动,相互传染的。
和一个常带微笑,遇事乐观的人在一起,就能驱散你的坏心情,滋润你的心田。
在电影《触不可及》里,白人菲利普家财万贯,喜欢到处旅游。
可他却在一次跳伞事故中,摔成了高位截瘫,下半生只得在病床上度过。
为了照顾自己的饮食起居,菲利普一连聘请了数位护工,但他们无一例外,连一周都没待上就被辞退了。
反倒是一个野蛮粗鲁的黑人戴尔,留了下来。
原来,其他护工都只是小心翼翼地照料菲利普的身体,对他的情绪视而不见。
这使得原本就郁郁寡欢的菲利普,更加压抑。
而戴尔则不同。
洗澡时分不清沐浴液和乳霜,他把脚霜涂在菲利普的头上;
喂饭时光顾着看女助理,他把饭喂到菲利普的眼睛上;
为了测试菲利普的腿是否有知觉,他把热水浇在他腿上……
菲利普的助理见状大为恼火,但菲利普却被戴尔搞笑的举动引得开怀大笑。
每当菲利普心情阴郁的时候,戴尔还带他兜风,教他约会。
有戴尔在的地方,总是充满了欢笑。
菲利普也在他的感染下,变得乐观开朗,重新找回了生活的乐趣。
心理学家黄启团在《圈层突破》中曾说:
如果一个人能够温暖他人,给人带来快乐,这样的人被称之为“发光体”。
人生向来都是悲喜交加,每个人总有心情低落的时刻。
若是跟情绪差的人交往,你只会陷入抑郁沮丧的囚笼。
而与“发光体”朋友相处,他们积极的言行举止,就能为你的情绪充电。
在你满心烦恼,对生活提不起兴致的时候,他能带你寻找趣味,放空心灵;
在你遭遇挑战,压力大到快崩溃的时刻,他则逗你谈笑,助你宣泄情绪。
把时间留给情绪好的人,生活才能时时充满温暖。
能量充电
在电视剧《人生之路》中,巧玲有个同村发小三星。
两人从小一起读书上学,不料高考双双落榜。
巧玲很不甘心,便打算读一年。
她找到三星说出了自己的想法,谁知三星一听就叹气道:
“就连成绩那么好的高加林,都没考上大学,更何况是我们?”
此后两人在一起的时候,三星总是一副忧心忡忡的模样:
复读费用太高了,家里根本承受不起;
要是考不上,一年光景又白费了;
数学还有很多知识点没掌握,英语听力一点都听不懂……
巧玲听后逐渐丧了气,也跟着放弃了复读。
最终,她留守在山村,成了一名农妇。
想起心理学教授大卫·霍金说过的一段话:
负能量人的磁场则是紊乱无序的,令人烦躁消极;而正能量人的磁场,能有序运行,则会带给身边的人力量。
两个人关系再好,可对方总是消极颓丧,只会拖你后腿,令你堕入深渊。
而选择与正能量的人在一起,即便你身处低谷,也能获得源源不断的鼓励与帮助。
知名编剧里则林与作家刘同相识时,还只是一个不起眼的学生写手。
他的文笔好,写出来的文章生动细腻,却鲜有人知。
刘同见状,就经常把他的文章分享到微博,为里则林引流。
大学毕业后,里则林的父母反对他继续写作,就停掉了他所有的生活费。
正当他打算妥协,放弃写作的时候,刘同又主动联系他,想帮他出版作品。
最终在刘同的人脉与资源加持下,里则林顺利出版了自己的第一本书。
收到稿费后,里则林决定孤身前往北京闯荡。
而刘同又想方设法地为他提供工作岗位,直到他在北京站稳脚跟,逐渐成名。
回忆这段往事,里则林充满感激地说:如果当初没有认识刘同,就没有今天的他。
其实生活中,人人都会遇到里则林的处境。
那些难迈的坎,棘手的问题,很容易让人进退两难。
负能量的人会劝你放弃,举手投足间都是丧气话。
而充满能量的朋友,无论你做什么,即便有天大的困难,也会帮助你,鼓励你,为你持续补充能量。
就像作家胡束辛所说:
“在生命的艰难跋涉中,别人一句简单的鼓励,往往就能给你无限的动力。”
选择和高能量的人在一起,方能在不知不觉间,让你得到精神的赋能,永远状态饱满。
认知充电
著名商业顾问刘润说过一段话:
“当你停滞不前的时候,就去找不同的人聊天,尤其是各行各业的高手。
因为他们的认知水平远高于你,思想交流的过程,就是在给你的认知充电。”
当你拓宽了思路与认知,面对迷雾重重的局面,或许就会瞬间豁然开朗。
企业家刘昌仁曾讲过自己的亲身经历。
他是一家百年烤鸭老店的店主,一直想做大自己的品牌。
2008年,老店被评为“中华老字号”,他迅速开了几家分店。
他还提出“百年传承”的口号,想要以此招揽顾客。
谁知不到半年时间,分店竟纷纷濒临倒闭。
刘昌仁为此还召集了员工开会讨论,却仍旧毫无头绪。
直到一次饭局上,他意外结识了知名战略定位咨询专家顾均辉。
两人闲聊中谈及此事,顾均辉笑道:简单,把你家烤鸭“干又香”,放进口号中。
刘昌仁听后,慌忙摆手:“千万不能提,周边就有不少人嫌我家的烤鸭太干。”
顾均辉直言道:“众口难调,你的顾客应该是全国范围内喜欢干香的人。”
刘昌仁恍然大悟,回去之后迅速更改了口号。
结果短短两年内,“干香”的口味就吸引了一大批顾客,连锁店年销售额破亿。
此后刘昌仁经常找到顾均辉交流,每次交谈总有不少收获。
正是得益于顾均辉,刘昌仁得到了一次次认知升级,完成了从店主到企业家的蜕变。
人生路上,很多时候,你所遇到的困境,说到底都是认知不够。
你绞尽脑汁也无法攻克的难题,有些人却轻而易举地化解。
你费尽心思也谈不拢的客户,有人换个话术,对方就能欣然同意。
很认可《天道》中的一句话:
认识一个高人就是开了一扇窗户,就能看到不一样的东西,听到不一样的声音,能让你思考、觉悟,这已经够了。
与其扎堆在一群低层次的人中间,为肤浅的观点争论不休,不如靠近一个高认知的人。
往往对方的只言片语,就能给你启发,助你开拓思路。
记住,常与高人交往,就是在给自己的认知充电,为未来的发展蓄能
▽
作家洪昭光说过一句话:
“如果人是需要电力才能正常运转的生物,那么不同的人际关系会对人的电力有不同的影响。”
跟耗电型的人在一起,他们会消耗你的情绪,否定你的能力,怀疑你的想法。
与充电型的人同行,对方则能开导你,鼓励你,提升你的认知。
远离消耗你的人,多去靠近为你充电的人。
当你得到了源源不断的能量补充,就能以充沛的精力去实现人生的蜕变。
早上好呀,艾米,你演播的很好,我听了这篇,更加相信我们不但要靠近能为自己充电的人,也要让自己学会鼓励我,为别人提供正能量!
艾米313 回复 @小青柠的夏天1: 哇偶才看到,谢谢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