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PO观察|巨额亏损、加盟商逃离,KK集团三闯港交所

IPO观察|巨额亏损、加盟商逃离,KK集团三闯港交所

00:00
09:58

成立于2015年的KK集团,在7月31日晚间向港交所第三次发起冲击。

公开资料显示,KK集团是国内一家潮流零售企业,集团运行多品牌战略,目前旗下主要拥有精致生活潮流零售品牌“KKV”、美妆潮流零售品牌“THE COLORIST调色师”、全球潮玩文化潮流零售品牌“X11”、进口商品集合店“KK馆”。

招股书显示,2020-2022年,KK集团营业收入分别为16.46亿元、35.24亿元、35.51亿元,2022年营收开始止步不前;同期净利润分别为-20.17亿元、-56.81亿元、0.62亿元,三年累计亏损76.36亿元。

巨亏之下,红星资本局注意到,KK集团招股书显示企业的门店数量也有所下滑。三闯港交所的KK集团,究竟能否顺利成为“潮流零售第一股”?

“网红”标签明显

门店数量不断下滑

KK集团成立的时间并不长。

官网资料显示,2015年企业所属母公司“广东快客电子商务有限公司”注册成立,并开设首家“KK馆”门店,主要经营零售美妆、零食等进口快消品。

2019年,KK集团开始陆续开拓新品牌,并加速了门店扩张。

2019年5月,企业推出精致生活潮流零售品牌“KKV”;同年10月,开始尝试美妆赛道,推出“THE COLORIST”门店;2020年1月,又推出首个全球潮玩文化潮流零售品牌“X11”。

根据更新的招股书数据,截至2023年3月31日,KK集团共有门店690家。其中“KKV”共有387家、“THE COLORIST”共有196家、“X11”有47家、“KK馆”有60家。

显然,目前KK集团主要集中在“THE COLORIST”和“KKV”这两个品牌上。而要说KK集团的门店特点,“网红”无疑是它身上最大的标签。

以旗下品牌“KKV”为例,招股书中提到,企业在选品时非常重视这些商品的美学和实用价值。

此外,还特别强调,企业投入资金用于设计KKV门店的色彩主题和货架陈列,使得KKV门店成为深受网络红人欢迎的打卡地,而这些网红又会不遗余力地在社交媒体平台上分享他们的购物体验。

美妆品牌“THE COLORIST”也是如此,比如店面独特的美妆蛋彩虹墙设计也成功吸引了不少年轻女性前去打卡拍照。

总的来说,KK集团门店特点主要在于宽敞的门店面积、丰富的SKU以及别致的装修风格,企业再通过网络社交平台产生裂变式传播,因此吸引了不少年轻消费者前去打卡、购物。

KK集团想要抓住的,正是当下年轻人追求颜值、社交和个性化的购物需求。

不过,“网红”标签明显的KK集团,近年来门店数量却开始不断下滑。

招股书中显示,2020年-2022年以及2023年前三季度,KK集团旗下门店分别为556家、721家、707家、690家。

红星资本局注意到,导致KK集团整体门店数量减少的原因,与加盟商的“出走”密不可分。而这背后,则需要从KK集团与加盟商的种种关系说起。

纷纷“出走”的加盟商

KK集团前期能够实现快速扩张,离不来加盟商的助力。

招股书显示,2019年KK集团门店数为211家时,其中加盟门店有164家,自有门店仅47家。

2020年,门店数增至556家,其中加盟门店达424家,自有门店为132家。这也是加盟店数量达到顶峰之时。

而加盟商能够快速开店,这也与KK集团的“帮助”有关。

招股书显示,前期为了吸引加盟商加入,KK集团曾向加盟商提供无担保并计息的贷款,以为其相关门店的营运提供资金。

贷款给加盟商开店,对于KK集团来说,既避免了自己开店的重资产投入,又可以收取来自加盟商的贷款利息,还可以从加盟门店中获取收益,可谓是一举三得。

招股书显示,截至2018年、2019年及2020年12月31日以及2021年6月30日,KK集团提供给加盟商的贷款分别为0元、0.35亿元、2.72亿元、2.58亿元。直至2021年6月30日起,KK集团才停止了对加盟商的这项“扶持”计划。

不过,值得一提的是,曾经贷款给加盟商的举措,也给如今正在谋求上市的KK集团,带来了一定风险。

根据《贷款通则》第21条及第61条,仅有持牌金融机构可合法从事放贷业务,非金融机构的公司之间的贷款则被禁止。

这意味着,在冲击IPO之前的很长一段时间里,KK集团可能还涉嫌“金融违法”。

KK集团对此则表示,尽管截至最后实际可行日期,并未收到任何有关向关联方提供贷款的申索或处罚通知,KK集团无法保证中国人民银行未来不会对其处以可能为贷款垫付活动所产生收入一至五倍的罚款。

当然,暂不说借贷问题给企业带来的潜在风险,如今KK集团面临的真正挑战,其实是加盟商的纷纷出走。

招股书显示,KK集团2020年加盟商数达到424家后开始持续下滑,2021年下降至357家,2022年则骤降至114家,今年3月底又在此减少至95家。

而据招股书,KK集团与加盟商的合作期限一般是3-12年,也就是说可能是在合同期到期之时,大批加盟商便选择集中撤离,这或许可以从另一层面窥见门店的经营现状。

当大批加盟店退出后,KK集团也不得不加速开设自有门店或出资收购加盟店,以此来维系企业的门店规模。

不过,新的问题也随之而来。如今加盟商的批量撤退让直营门店大幅增加,这也让曾经的轻资产加盟模式变得越来越重。

这势必会影响企业此后的扩张速度,同时对企业的盈利能力带来更大的挑战。

回到“生意”本身

回到KK集团的潮流零售本身,是一个好生意吗?

首先从成本角度看,据KK集团招股书,其门店所销售的商品,接近90%都来自第三方品牌。

这就意味着KK集团对于大部分商品并没有绝对的产品定价权与采购成本的控制权,使得第三方品牌产品毛利率较低。

招股书显示,2022年KK集团旗下自有品牌产品毛利率为52.3%,第三方品牌毛利率为36.8%,可见自有品牌和第三方品牌的毛利率差异较大。

与此同时,由于KK集团旗下门店面积偏大,SKU数量偏多,这就意味着除了需要支付更多租金费用外,企业对于库存与管理经营的成本支出也较高。

其次,从复购率看,KK集团搭上了新零售的快车,通过迎合年轻群体的偏好,吸引了消费注意力与资本注意力。

但正因如此,KK集团也被贴上了前文提到的“网红”标签。

这个标签确实有助于企业前期的迅速走红,但当代年轻消费群体注意力易被转移,消费者在门店拍照打卡后,KK集团又靠什么来留住这些年轻人?

这些都是KK集团不得不面对的问题。毕竟线下实体店之路并不好走,如今加盟商的出走让KK集团只能“靠自己”,而KK集团在渠道以及定位上都不易于控制成本,如果失去了复购率,用户在新鲜感过去后,企业将会面临最为沉重的一击。

最后,从市场竞争角度看,国内潮流零售市场集中度并不高。据弗若斯特沙利文报告,以GMV计,2022年在国内生活方式消费品潮流零售市场上,KK集团市占率约为1.9%。

而KK集团的一大竞争对手正是坐拥超5000家门店的名创优品,同时名创优品在成本控制方面优于KK集团,加盟模式也基本跑通,在迅速扩张下逐渐形成规模效应。

总的来说,作为潮流零售企业,KK集团如今扩张进入瓶颈、加盟模式存疑、行业竞争激烈,未来所面临的挑战依旧严峻。

小结

三闯港交所的KK集团此次能否成功上市?目前还不得而知。不过透过企业招股书,KK集团在商业模式上的脆弱性,以及企业并没有完全构建起自己的核心护城河,却是一个不争的事实。

以上内容来自专辑
用户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发表第一个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