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638期:人生下半场,千万别染上这三种“病”

2023-638期:人生下半场,千万别染上这三种“病”

00:00
08:44


周国平曾说:

“健康的心理,来自智慧的头脑。


现代人的病根,多半在想不明白人生的道理,看不开生活的小事。” 


然而很多时候,真正的病根,不在于身体上的劳累,而在于头脑里的病态认知。


当我们能跳出自我认知的局限,能清楚了解自己,才能为自己祛病养身。


人生下半场,想要健康快乐,千万别染上这三种“病”。


01


管窥病


你有没有遇到过这样的人?


害怕失败,不敢突破舒适圈,工作上一直止步不前;


崇尚名牌,为了满足当下欲望,哪怕消费超支也要刷信用卡购买;


与人相处,不肯让半点好处,等自己需要帮忙时被人避而远之……


只看到眼前的利益,而忽略长期的投资,这就是所谓的“管窥病”。


想起国宝级音乐家谭盾的故事:


谭盾刚到美国时,只能靠在街边拉小提琴,维持生计。


很幸运的是,他和一位琴手争到了一个好地盘——商业银行门口。


三个月后,谭盾赚了不少钱,就和琴手告别,继续学习深造。


在学校里他不断跟老师学习、跟同学切磋,把所有的精力和时间都花在音乐上。


10年过去了,谭盾再次经过那家银行,看到琴手依然在那里拉琴。


琴手热情地问道:

“伙计,你现在在哪里拉琴呢?”

谭盾说了一家很有名气的音乐厅,琴手好奇地问:

“那家音乐厅,门口生意怎么样?”


谭盾愣了下,便说:

“还行,生意不错。”

琴手不知道的是,此时的谭盾已经是著名的音乐家,经常受邀在音乐厅里演奏。


两人都在努力,但最终走向了不一样的道路。


我们常常认为学习是辛苦且漫长的,喜欢赚快钱,可人无法赚到自己认知以外的钱。


越热衷于当下的好处,越容易造成目光狭隘,无法改变贫穷的困境。


作家琢磨先生曾说:

“很多人每天只在日复一日重复着,却幻想着自己有一个与众不同的未来,没有比这再扯的事情了。”

真正成功的人,从来不是“重复的努力”,而是“精准的勤奋”。


他们会用开阔发展的眼光,准确地做出选择,然后辅佐以足够的努力。


当我们有了长远的构建,不再执着于眼前的得失,终会迎来改变生活的良机。




02


知识松鼠病


自媒体博主阿涛分享过一段经历:


有一段时间,自己没有创造灵感,看到大V们推荐的书单,他赶紧下单购买;


看到网上发布的各种干货类文章,他会速速点赞收藏;


看到别人推荐的好课程,他生怕错过,马上跟着报名;


搜集到各种学习教程和资料,还专门充了个网盘会员来保存……


事实却是,购买的书没怎么翻过,报名的课程没时间上,收藏的资料没看过。


时间一长,他发现自己虽然看似囤积了很多资源,但是“买到”并不意味着“学到”,“找到”也并非就是“得到”。


虚假的快感让自己没有任何提升,反而更加焦虑。


这种像松鼠喜欢囤积坚果一样,喜欢囤积知识的人,在心理学上被称为“知识松鼠病”。


他们习惯安慰自己:


“总有一天我会用到这些东西”、“这些东西一定有它的价值”……


可实际上,一次次“码而不看”,会让你习惯“以后再说”,渐渐削弱你的行动力、加重你的坏情绪。


有一位网友问罗振宇:

“你不觉得这个世界知识太多了吗?
读不完,学不完,我很焦虑。”

罗振宇说:

“其实,我并不在乎在这世界上能搜集到多少知识,因为没用,搜集不完。”

收藏再多的知识,如果自己不吸收消化,那么永远都是待在别人的肚子里。


人的成长,不在乎知识的数量,而在乎知识的内化。


囤积不是目的,使用才是王道。


懂得放弃,不怕错过新信息;懂得舍掉,努力学完已有的。


少摄入多消化,踏实努力,才是真正的学习捷径。




03


空心病


某心理学品牌,做过一项关于生活意义的调查,结果显示:


在4万多人中,仅有9.49%的人,认为自己生活“很有意义”。


为什么很多人,哪怕日子过得不错,内心依然觉得空虚?


其实,是因为他们都患上了“空心病”。


短片《雇佣人生》,就讲述了“空心病”患者的日常。


早上闹铃一响,一个男人面无表情地下床,然后缓缓去洗漱和吃早饭。


可令人头皮发麻的是:


开灯时,站着的是“灯人”;吃饭时,跪着的是“桌椅人”;


出门时,遇见的是“电梯人”、“车人”……


这些“工具人”眼神空洞,像是被抽走灵魂一样,呆呆地做着分内事情。


就连主人公自己,最后也心甘情愿,在办公室门口当起鞋垫,被人们反复踩踏。


电影里,每个人都习以为常,做着岗位的“螺丝钉”。


一如现实中的很多人,习惯听从安排,满足社会的期待,却忘了自己真正的热爱与追求。


柏拉图曾说:

“人是寻求意义的动物。”

如若我们能跳出现有的圈子,遵循自己所想,去选择、去奋斗,就能看到不一样的风景。


孙小寒,原本是一名企业高管。


她年纪轻轻就拿着高收入,生活过得很滋润,但是她内心仍有些茫然。


直到有一天,她认真了解中国古建筑后,就像是找到了主心骨。


于是,她便裸辞化身为文化使者,开始记录寻访古建的经历。


镜头外,她每到一个地方,都会提前查阅相关历史资料,并且向当地学者求教。


镜头内,当她到了和卢舍那大佛平视的视角下,看到大佛柔和慈悲的目光,一瞬间,她哽咽流泪。


随着视频广泛传播,最令她高兴的是,有更多人因此喜爱上了中国古建筑。


毛姆写过:

“满地都是六便士,他却抬头看到了月亮。”

生活里,那些所谓的金钱、收入、地位等等,似乎成为评判我们的标准。


然而真正厉害的人,他们总能在人群里保持清醒,有自己的判断和思想。


与其随波逐流,泯然众人,不如倾听内心,活出本色。


因为只有在不断的自我追寻中,我们才能看到自己真正的价值。


感受自我存在,体会生命意义,纵使渺若星辰,亦可璀璨发光。



杨绛先生说:

“这个世界上没有不带伤的人,无论什么时候,你都要相信,真正能治愈你的,只有你自己。”

真正的医生,是我们自己;


真正的良方,是自我修复。


主动为自己“看病”,不断调整自己,终究会让我们变得越来越好。


祛除管窥病,做好长远规划,生活便能过得更顺;


祛除知识松鼠病,注重消化应用,处事便能变得更稳;


祛除空心病,追求自我价值,人生便能活得更美。


往后余生,愿你能修炼好心境,经营好生活,绽放出属于自己的芬芳馥郁。






以上内容来自专辑
用户评论
  • 田馨苑

    为什么不更新啦啦啦啦

    静静_3b5 回复 @田馨苑: 微信公众号更新,不知道为什么喜马拉雅不更新。

  • 陈锡明

    快来抢沙发吧

  • 初恋栀子花su

    好棒

  • 冬日看海的范西西

    早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