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山洞中,常年“吐鱼”上万斤,鱼又大又肥,专家调查后:不行,鱼不能再吃了

​湖北山洞中,常年“吐鱼”上万斤,鱼又大又肥,专家调查后:不行,鱼不能再吃了

00:00
03:47

湖北一山洞中,常年“吐鱼”上万斤,鱼又大又肥美,可没想到,专家来查看后直接说:不行啊,鱼不能再吃了。

这个村子位于湖北省十堰市谭山镇,村庄三面环山,气候温和、四季分明,是个养生养老的好去处。但这20年间,村子也却发生了一件很奇特的事情,让村民们乐的合不拢嘴。

在上世纪90年代某天,几位村民在上山挖野味时,意外发现了一个山洞,里面有一处不小的泉洞,看上去并没有什么异样,从此之后,村民每次上山,都会来到这里休息洗把脸。

时间一长,村民就发现每到清明节前后,这个泉洞就会哗哗往外“吐鱼”,又大又肥美,一共能持续吐上一个月,左右数量更是达到了惊人的万斤。

发现了这个现象后,每在清明节前后,村民便会早早的拿出渔网、箩筐,排着队一筐一筐的在泉洞口接鱼,有些村民自己拿回家吃掉了,还有些人则把鱼拿到集市上换钱。由于这种鱼肉质鲜美,没有河鱼常有的土腥味,内脏小刺少,吃起来也方便,因此总能卖上一个好价钱。

靠着这些鱼,村里家家户户过的都很滋润,成为了收入来源的一部分。

值得注意的一点是,这种鱼所有人都不认识,即便有些开养鱼场的大老板前来,也摇摇头表示没见过这种鱼。

就这么捞了差不多20年,村民们渐渐发现,泉洞的鱼每年吐的越来越少,而且个头也小了许多,这让他们尤为头痛。

同时,随着互联网信息的发展,不少媒体闻讯前来采访,这也引起了政府相关部门的注意,2012年,相关部门特意派出专家组,来到泉洞进行调查。

在村民的帮助下,专家组很快就来到了泉洞口,一眼就发现了这里属于岩溶地貌,洞的地底下存在着大量的地下暗河。

就在专家勘探地质情况时,伸出手摸了下泉洞里面的水,眉头瞬间紧皱了起来,泉洞是与小溪相连的,溪水也一直在流动,但泉洞里的水温,要低出小溪4度。

又经过精细的测试后,专家又发现不仅水温不同,而且矿物质成分也不同,这就代表泉洞和小溪来自两种不同的水源,泉洞的水源大概率要更深一些。

就在此时,一场突如其来的大雨打断了勘探,专家组小心翼翼的回村修整。

“快来快来,又吐鱼了!”

第二天一大早,一位村民就赶来通知专家组,专家来到泉洞一看,只见洞中不停地在冒水,同时还有很多的鱼一起被吐了出来。

专家连忙抓了一条鱼,查阅了大量资料,才确定了它的身份——多鳞白甲鱼。

每到清明节前后,正是白甲鱼交配的时期,因此才会从平时生活的地下水中,集合在温度较暖的泉洞,在此进行交配产卵。

到此,泉洞“吐鱼”之谜就被解开了,但是专家组却在村子里徘徊了很久,忧心忡忡。

这是因为白甲鱼虽然是可食用鱼,但由于这些年来越来越稀有,已经被国家列为二级保护动物。一方面,专家担心白甲鱼会被吃的越来越少;另一方面,专家也担心不明情况的村民触犯法律。

为此,专家们挨家挨户说明情况,告知村民要保护动物,虽然不能借着“吐鱼”再卖钱,但却可以把这里打造成旅游景点,保护动物的同时还是创造收入,是一个完美的方案。

专家说明情况后,村民都表示理解,泉洞也成了著名的旅游景点“流鱼洞”。

以上内容来自专辑
用户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发表第一个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