汤尤杯、世运会、世界科幻大会……建设世界文化名城,成都还有这些“大动作”值得期待!

汤尤杯、世运会、世界科幻大会……建设世界文化名城,成都还有这些“大动作”值得期待!

00:00
06:54

文化,是一座城市的根与魂。成都作为古蜀文明的重要发源地,拥有4500年文明史、2300多年建城史,是国家首批历史文化名城、中国十大古都。千年文脉的不断演进,文化之魂的不断发展,孕育出特质鲜明、独具魅力的天府文化。

成都将如何以此次成都大运会为契机,推动天府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持续擦亮“三城三都”城市品牌,为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贡献成都力量?7月31日,成都大运会城市宣传系列新闻发布会“文化成都——世界文化名城”专场举行。

成都市新闻出版局局长王炯在发布会上介绍,2018年,成都市作出建设世界文化名城的决策部署,提炼和概括“三城三都”作为成都建设世界文化名城的时代表达。5年来,成都放眼世界、对标国际、系统谋划、开拓创新,紧紧围绕“三城三都”城市品牌目标,努力打造彰显中华文明魅力、天府文化特色的世界文化名城。未来,成都将始终坚持以文兴业、以文润城、以文惠民、以文互鉴,推动世界文化名城建设。

六大产业持续壮大,总体规模进入全国第一方阵

成都坚持以文兴业,产业规模能级实现新跃升。聚焦产业建圈强链,文创、旅游、体育、美食、音乐、会展六大产业持续壮大,现已成为全市新兴支柱产业和重要经济增长点,产业总体规模进入全国第一方阵。

一组发展数据是文化产业发展的最好注解:2022年,成都文创产业增加值2261亿元,占GDP比重达10.9%,全球城市创新指数居第29位;旅游总收入1814亿元;餐饮销售收入1445亿元,居全国副省级城市首位,成都还是中国内地第四个发布《米其林指南》的城市;体育产业总规模突破1000亿元,体育赛事全球影响力居全球第28位,进入全国前三;音乐产业产值503亿元,跻身国内音乐产业发展第一梯队;会展总收入711亿元,中国城市会展业竞争力指数居全国第4、副省级城市第2。

大型体育场馆设施综合水平进入全国前五

成都坚持以文润城,特色文化地标绽放新魅力。按照国际一流标准,规划建设“三城三都”重大地标设施,以丰富的审美内涵、完善的服务功能打造城市靓丽名片。

以举办成都大运会为契机,成都新建改建大运场馆49座,大型体育场馆设施综合水平进入全国前五,获评央视财经“中国最爱运动健身城市”。作为成都大运会主体育场的东安湖体育公园,融入古蜀金沙文化太阳神鸟图案,俯瞰呈飞碟造型,成为传统与现代、科技与文化交相辉映的标志性场馆。

此外,成都还着眼文化传承与发展,深入挖掘古蜀文化、三国文化和大熊猫生态文化等特色文化资源,延续天府文化根脉记忆,规划建设邛窑、宝墩、东华门等10大考古遗址公园,提档升级武侯祠、薛涛纪念馆等文物展陈,不断彰显城市文化魅力。着力展现城市时代风貌,成都建成投用天府艺术公园、成都自然博物馆、城市音乐厅、中国西部国际博览城等一批重大功能地标,对各类文化资源要素的聚集力和承载力不断增强。

全市现有音乐厅、剧场数量70余个

成都坚持以文惠民,城市功能品质得到新提升,始终把满足人民群众文化需求作为出发点和落脚点,提档升级公共文化设施,加强公共文化服务供给,让城市发展更有人文温度。如今,成都已成为中国最具活力和幸福感的城市之一。

成都加强载体空间建设,全市现有音乐厅、剧场数量70余个,座位总数超5万座;会展场馆可展面积近60万平方米;博物馆186家,其中非国有博物馆117家,居全国第一;实体书店3678家,居全国第一。成都还加强多元场景营造,拥有都江堰-青城山、大熊猫栖息地2处世界遗产,4A及以上景区52家,国际品牌酒店70余家,打造特色美食街区43条,获评首批国家文化和旅游消费示范城市。在文艺精品创作方面,成都推出舞剧《大熊猫》《努力餐》等一批文艺精品,《王者荣耀》手游、《哪吒之魔童降世》动漫电影等现象级文创产品。

把重大节会活动作为文化交流互鉴的重要平台

除此之外,成都坚持以文互鉴,以重大节会活动激发新动能,始终把重大节会活动作为文化交流互鉴的重要平台,充分挖掘文化的精神价值、社会价值、经济价值,推动形成城市高质量发展的动力源。

近年来,成都致力于高水平举办品牌赛事,成功举办2019年世警会、2022年世乒赛等国际高级别体育赛事67项、全国性赛事100余项。除了正在举行的成都第31届世界大学生夏季运动会,成都正积极筹备2024年羽毛球汤尤杯、2025年世界运动会等国际赛事。成都还致力于高标准承办重大活动,成功举办联合国世界旅游组织大会、中国成都国际非遗节、铁人三项世界杯、成都国际美食节、中国音乐金钟奖等品牌节会。

发布会上介绍,今年下半年,成都还将举办第81届世界科幻大会、世界文化名城论坛、世界体育舞蹈节、国际友城青年音乐周、首届“金熊猫”奖等多项重大国际活动,以更加开放的姿态拥抱世界。

红星新闻记者 叶燕 实习记者 胡谦 摄影报道

以上内容来自专辑
用户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发表第一个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