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论1+1:收费避雨?应多角度看待

评论1+1:收费避雨?应多角度看待

00:00
04:15

7月25日,有网友反映,凌晨爬泰山时遭遇大雨,山顶的商家对入室避雨者开出价格——座位40元一位,没有凳子的25元一位。针对网友视频反映的情况,泰山景区当日回应称,收费可能是商家自己的行为,正在调查处理。26日再度回应:通过视频已锁定两家商铺,两家商铺的负责人正积极配合调查中。

红星新闻:收费被骂,商家或许有苦难言

在旅游旺季,每天成千上万人爬泰山,如果很多人涌进餐馆要求避雨,一方面确实会影响商家的正常经营,那么商家从弥补损失的角度,向避雨的游客收取一定费用,似乎也不为过;另一方面,当很多游客涌入餐馆避雨,脚上、身上的雨水会被带进餐馆,弄湿地面,加重了餐馆工作人员的劳动负担,收取一定费用也符合情理。

还有一些网友指出,像泰山山顶这样的地方,因为地理位置特殊,所以租金往往不便宜,在这样的情况下,商家把游客进门避雨当成一项生意来做,似乎也没有什么好苛责的。所以说,面对避雨游客被收费这件事,我们确实不能只顾着指责商家见利忘义,还需要考虑商家的经营,考虑商家的利益,否则就有道德绑架之嫌了。

上游新闻:高价宰客,虽不违法但却“违德”

商家收取避雨费用并不算违法。根据《价格法》有关规定,大多数商品和服务价格应当由市场调节,而商家在提供服务的同时收取费用是合法的市场行为。然而,《价格法》也强调经营者在定价时应当遵循公平、合法和诚实信用的原则,不得利用自身优势地位强行销售,因此商家在收费时是否考虑到公平性值得商榷。

从商业道德角度来看,这引发了众多网友的质疑。关于商家是否应该在游客遇到困难时以此为商机收取费用这一问题,有人认为商家的做法太过计较,缺乏同情心和人道主义精神,因此被指责为趁机牟利,缺乏社会责任感。在旅游行业,尤其是景区经营者,提供优质的服务和舒适的体验应当是首要考虑,而非将游客遇到的困境视为利润的来源。

大河网:格局太小,丢了西瓜去捡芝麻

泰山景区商家搞“有偿避雨”,虽一时收获满满,却背离了助人为乐的中华优良传统,这种“趁火打劫”的行为,无疑让游客反感乃至寒心、失望,从而让景区形象在游客心中大打折扣。好事不出门,“坏事”传千里,淄博走红更印证了双向奔赴的热情与张力。所以,此次“有偿避雨”看似一件小事,在一定程度上可能会降低该景区之品质,影响其声誉。

皮之不存,毛将焉附?作为驻扎景区的商家,景区游客的多少直接影响他的盈利,景区商家向游客收取避雨费这一行为,显然是捡了“芝麻”丢了“西瓜”,得不偿失!

光明日报:打破现状,景区亟需调解监督

景区作为经营商家的管理和组织者,是可以发挥调解和监督作用的。景区可以充分考虑一些商家的经营类别、空间容量、地理位置等因素,为其设置一批弹性的避险点,并根据对其正常经营的影响程度进行适当补偿,避免把道德的选择题完全交给商家。同时,引导商家提升服务意识,避免出现交钱才能入内的“宰客”行为,从而提升游客的服务体验。

“口碑”是景区的无价资产,好口碑不仅在风光,更在服务和配套。经营商家作为旅游基础设施中的重要部分,其服务水平和道德水准,显然也是景区的一块招牌,与景区融为一体。因而,景区管理者也要从整体出发,全盘考虑游客和商家的需求,提升公共服务的意识。就像有的景区为游客提供直饮水、寄存箱、母婴室、售货机等人性化服务一样,为遭遇极端天气的游客提供没有争议的、舒适温暖的“避风港”,也应该逐渐成为景区的“标配”。

以上内容来自专辑
用户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发表第一个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