封面新闻记者刘彦君 谢杰 刘彦谷 闫雯雯 见习记者马晓玉 广元摄影报道
7月25日下午,习近平总书记在广元剑阁县翠云廊考察时指出,这片全世界最大的人工古柏林,之所以能够延续得这么久、保护得这么好,得益于明代开始颁布实行“官民相禁剪伐”“交树交印”等制度,一直沿袭至今、相习成风,更得益于当地百姓世代共同守护。这启示我们,抓生态文明建设必须搭建好制度框架,抓好制度执行,同时充分调动广大人民群众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巩固发展新时代生态文明建设成果。
翠云廊古柏保护是如何“搭建好制度框架,抓好制度执行”的?7月26日,封面新闻记者走进翠云廊,古柏“大管家”唐天勇给7803株古柏都办一张“身份证”的故事就是一个缩影。
又来看你的“娃儿”啦!
雨后初霁,翠云廊这条翡翠画廊越发流光溢彩。青石板路上,唐天勇拿着伞步伐坚定轻快,从游客旁匆匆而过。
“唐主任,又来看你的‘娃儿’啦!”一旁有工作人员打招呼。
“下过雨啦,我来看看它们喝饱没。”驻足停留在龙柏前,唐天勇掏出手机对准树冠拍了一张,满意的看了看。
这是他相册里的第3727张照片,其中古柏占据70%。
这,也是唐天勇来到四川省广元市剑阁县翠云廊古柏自然保护中心当主任的第十个年头。
翠云廊300里,苍茫古柏绵延挺拔于金牛古道两旁。崇山峻岭之间,若蜿蜒苍龙,交错盘旋。
跨越2000余年,7803株古柏,是民众心中的“保护神”,也是无数个“唐天勇”的“娃儿”。
延续千年的一份责任
“唐主任,有棵古柏树上面有个枝丫要掉下来了咋办。”电话那头,护林员语气焦急。
“我马上派人来看看看。”办公室里,正准备喝水的唐天勇赶忙放下杯子,拨出一个电话找人。
作为7803棵古柏树的“大管家”,唐天勇忙碌又操心。去年高温干旱期间,古柏树“喝”不上水,唐天勇带着其余护林员往翠云廊里背水灌溉。
“这都是我们的‘孩子’,是责任啊。”每年,看着一些长不出新叶子、树叶枯黄的古柏,唐天勇更是心里难受。
如果古人会说话,也许能对千年后的唐天勇感同身受。翻开剑阁千年历史,“大管家”并不陌生。
秦汉至唐时期,政府便设有专人管理;到了清朝,官府也常派差役沿路巡察护树情况。
史料记载,明正德年间,剑州州官在交接任时,相互清点行道树,把植树护路的情况作为一项政绩来考核,也是升迁的重要标准之一。
1941年,四川省政府电令剑阁县政府“对古柏进行清理、登记、编号、悬挂木牌,列册备查,以备县长交接”。
斗转星移,如今剑阁县仍沿袭驿道古柏离任交接,将古柏数量及生长状况作为县乡党政主要负责人离任交接重要内容和自然资源审计范围之一。“有人称,这是中国林长制的源头。”
翻开档案柜,唐天勇拿出一本《剑阁县古道古柏离任交接单》,回溯时间至2020年8月31日。
上任剑阁县长张世忠向接收人、新任县长范为民移交7803株蜀道古柏清单。县长签字,汉阳镇新旧镇长也同步签字移交。
党的十八大以来,剑阁当地已完成2次县长离任交接和20余次乡长离任交接。
绿色长廊的“特别档案”
作为大管家,唐天勇的名字,出现在蜀道翠云廊剑阁段7803株古树的每一张身份证二维码上。
办“身份证”,建电子档案,是古树的新配置。
7803株古柏,每棵树都有11位身份证号。编号开头510823,和居民身份证一样,代表广元户籍。后5位,则是每个树的独特编号。
这些编号,将古柏与广元紧紧联系在一起,赋予当地居民相同的荣誉与责任。
扫描身份证上的二维码,手机界面跳转出古柏的电子档案。树高、树径、品种、位置经纬度等全方位信息一览无余。
唐天勇说,这是实行身份化识别管理,能够随时对古柏生态环境、生长发育和保护现状进行动态监测,便于对长势衰弱的古柏“一树一策”制定保护措施。
近年来,剑阁县聘请省林科院、省林勘院、四川大学、川农大等科研院所专家重点对蜀道沿线古树开展全覆盖“体检”。
构建县、乡镇、村组、网格员“四级”树长组织体系,创新建立蜀道古树保护“林长+树长”模式。根据古树名木分布和乡镇区域,划定12个县级树长责任片区、 45个责任段。
按照“一树一人”“一树一档”“一树一策”管理要求,严格落实“定树、定人、定责”制度,逐株挂牌编号,划定责任到人。
事实上,关于古柏的保护,早在每一个细枝末微处,贯通古今。
无独有偶,据《剑阁县志》记载:早在清朝初年剑阁县便对古柏编号挂牌,设专管人员,称“树乡约”,严禁砍伐剔枝。
时间回到现代。2019年,剑阁县获评首批天府旅游名县后,立即启动“皇二代”工程,按照“抚育挂牌一批、补植一批、新栽一批”的方式,在驿道两侧没有古柏的地方培育“二代古柏”,促进蜀道古柏世代相传,延展翠云廊绿色脉络。
近年来,剑阁县持续开展“我为蜀道植棵柏”“我为剑阁栽棵树”等大规模植树活动。2018年、2020年栽种柏树超2500株。
上下一心的“护柏行动”
今年3月,万物生机勃发之际,青少年志愿服务队在古蜀道上拾垃圾。
不远处,另一支小分队正向沿线居民、过往游客发放古柏保护宣传资料2000余份。
这是一支由古蜀道沿线9个乡镇及法院、检察院、公安、应急、林业、生态环境等部门97名青年志愿者,以及6个中小学校65名优秀共青团员、少先队员和少先队辅导员,组成的“柏小青·护蜀道”青少年志愿服务队。
今后,他们将联合218名“树长”常态开展古柏保护。
“近期我们又制作了一批认养牌,准备悬挂。”之后,唐天勇将与同事一起,在翠云廊、拦马墙景区,给部分古树挂上精心设计的、呈树叶状的蜀道古柏认养牌。
为了不伤害古树,他们摒弃传统的钉牌方式,用一根绿色的细线慢慢缠绕树上。
迄今为止,已经有四川国光园林科技有限公司、广安发展建设集团有限公司等单位企业参与认养60余株古柏,募集资金50万余元。
唐天勇点开“蜀道古柏”微信小程序,一个古柏认养店铺跳出页面。这里实时录入了蜀道古柏基本信息、照片,附带店铺链接,实现了蜀道古柏基础数据信息化,为有意愿的单位和个人提供了蜀道古柏认养快捷通道。
在其余社交平台,搜索“翠云廊古柏”,便能通过短视频、直播等方式观看古柏科普,了解古树木名录及价值。
“我们还希望未来能动态实时监测古柏,及时了解它们的各种情况,毕竟古柏年龄大了,更需要小心呵护。”对唐天勇而言,这是一场上下一心的“护柏行动”。
翠云廊三百里,青葱逾千年。自有驿道和行道树以来,老百姓便以护路爱树为己任。
唐天勇还记得,那件让自己哭笑不得的事。一次,唐天勇让一位熟悉地形的村民帮忙换下古柏身份证铭牌时,却被拒绝,“你不要害我,把树整伤了咋办。”
可看到树边的垃圾,村民仍会自发捡起来保护古柏。“于他们而言,这些千年古柏也是‘保护神’一样的存在,寄托着内心美好祈愿。”
7803株古树,2000余年,300里,这些像唐天勇一样的管家,与翠云廊和谐共生,接力千年。
还没有评论,快来发表第一个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