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隋唐五代】101 张继《枫桥夜泊》(下):自然之眼,命运之眼

【隋唐五代】101 张继《枫桥夜泊》(下):自然之眼,命运之眼

00:00
35:16

原文

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

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

译文

月亮已落下乌鸦啼叫寒气满天,对着江边枫树和渔火忧愁而眠。

姑苏城外那寂寞清静寒山古寺,半夜里敲钟的声音传到了客船。


作者简介

张继(约715~约779)字懿孙,汉族,襄州人(今湖北襄阳人)。唐代诗人,他的生平不甚可知。据诸家记录,仅知他是天宝十二年(公元七五三年)的进士。大历中,以检校祠部员外郎为洪州(今江西南昌市)盐铁判官。他的诗爽朗激越,不事雕琢,比兴幽深,事理双切,对后世颇有影响。但可惜流传下来的不到50首。他的最著名的诗是《枫桥夜泊》。


以上内容来自专辑
用户评论
  • sapphire2003

    人的手里只有一把锤子的时候,你所看到的都是钉子,所以人千万不能只有一个思维模型。这节课很烧脑,但令人大开眼界。郦波老师用了多个思维模型解释了这首诗。一,文本传统解读法,知人论世;胡应麟的兴象之合说。二是物理学共振规律,三是数学中的混沌与分形。我首次在诗词课中听到分形与自相似性哦。(自相似性是分形的内在规律,而分形,什么叫分形?就是一个东西的上一层结构,和下一层结构,会呈现出一种自相似性。也就是形状上看起来很像。或者说,你把这个东西的局部放大,发现它和它的整体很相似,再找个局部再放大,又跟刚才很相似,可以这么一直下去,也就是"自相似"。)山高水长,物象千万。人也是万象之一啊,与大自然有自相似性。

    sapphire2003 回复 @sapphire2003: 其实人的觉醒就是找到自己与整个系统总的规律的自相似性。然后,你才会与系统同频共振。当自然之眼(江枫,渔火)看向张继的时候,他的自相似性突然觉醒了。而命运的使者,寒山寺的钟声到客船的一刻,张继顿悟了,开悟了。

  • 在水一方725

    感恩郦波老师带我进入诗词的世界,从此,我的生命绚烂起来。被诗词包围,与诗词共振。

  • 声声起

    先生,这几天听刀郎的《花妖》有些魔怔。人,有来世今生吗?刻在灵魂里的约定,是否会在某一瞬间,突然触碰就莫名心痛。如何可以记得你,在我的来生,如何可以认出我,在你的来世。

    绵绵_hz 回复 @声声起: 喜欢《颠倒歌》

  • 绵绵_hz

    寒山寺

  • 颜赟yy

    我突然明白,“霜满天”是满天的繁星!这次在敦煌,我住在鸣沙山附近,就为了看星星。民宿老板说,下半夜12点多以后,特别是4点钟后看,有豆大的星星在夜空闪耀(应该就是月落之后)。我连续2夜起来看繁星,还特意走进暗寂无光的巷子口看。对,“霜满天”就是指的满天繁星,那种清亮寒白的满天星星,远近各异,静静地闪耀!仿佛整个世界就是它们!

    颜赟yy 回复 @颜赟yy: 讨赖河谷,照片是不及现场效果之万一的。

  • 西雅夜未央_

    老师从另一个角度和纬度讲解了本诗。提到了张晓风的散文,电影长安三万里,李白的物象万千,胡应麟的兴象之合、涉及到了数学和物理、汉语中名词意象的叠加与组合、诗僧寒山的诗: “重岩我卜居,鸟道绝人迹。 庭际何所有,白云抱幽石。” “寒山栖影处,绝得杂人过。时逢林内鸟,相共唱山歌”

    西雅夜未央_ 回复 @西雅夜未央_: 共振🍀 高适与时代命运的共振,李白与大唐气象的共振,杜甫与与使命、价值、信仰的共振。本篇是关于生命与自然的融合与共振。人作为宇宙自然中的一份子,每个人固有的某种特质,在某一时刻,可能与自然界的一座山、一块石、一棵树、一朵花相融合,达到人与自然的共振。共振的前提是这二者之间有同频,或者有某种相似性。🍀 诗无敌,飘然思不群的李白与敬亭山相看两不厌。 李白的辛苦,李白的孤独,杜甫能感觉到,做梦也能梦到🦋🦋

  • 声声起

    自然生吾 吾归自然 物象万千 心绪千万

  • 小尤皎洁的月亮

    先生好,周末愉快

  • 天苹_

    江枫渔火、庄周梦蝶……感恩先生!醍醐灌顶。

  • 璞瑅357

    感谢老师的讲解,又顿了一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