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焦热点】驯服“脱缰之马”,互联网算法技术发展的旨归是“人”

【聚焦热点】驯服“脱缰之马”,互联网算法技术发展的旨归是“人”

00:00
05:14

驯服“脱缰之马”,互联网算法技术发展的旨归是“人”

【事件回放】2022年3月1日起,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互联网信息办公室(国家网信办)等4部门联合发布的《互联网信息服务算法推荐管理规定》正式施行,明令禁止互联网平台利用算法制造虚假流量、操纵榜单和检索结果,同时要求平台设置关闭算法推荐服务的选项。

目前算法技术在短视频、社交媒体、外卖、电商等互联网的各个领域都得到了广泛应用。这项技术虽然为人们提供了诸多便利,但也衍生出了一系列侵害用户权益乃至危害社会公共利益的问题,如过度采集用户信息、大数据杀熟、信息茧房等。

【媒体评论】我们欢呼技术的春天来了,也应该保护个人的信息安全;我们投身“智能化”的发展大潮,也要避免被当做平台肆意收割的“韭菜”;我们利用信息技术的便利,也要躲开种种沉迷与“宰熟”的陷阱。“降伏”算法服务于人,而不是被算法“降伏”。

                                                    ——澎湃新闻《“降伏”算法,向上向善才是正道》

算法:算法是一种技术手段,即互联网平台通过收集、分析消费者的个人信息、使用习惯等大数据,对每个用户的特征进行精准“画像”,从而进行个性化推荐,让用户获取匹配其需求的信息、服务和商品。

大数据杀熟:互联网商家利用通过算法技术分析出的用户数据画像,对价格不敏感的用户、多次购买的熟客等实行同物不同价的“价格歧视”政策,以此提高利润率。例如,在某购物平台中,购买同一产品时老用户需要支付比新用户更高的价格。

"有传播就有责任",这不是一句空话,应当落实到对平台信息审核把关、对内容推送综合治理上来。求取共识而不是扩大分歧,搭台沟通而不是制造撕裂,这才是网络平台亟须补上的社会责任课。

                                      ——北京日报《破除迎合偏好固化偏见的“算法逻辑”》

老子曾言:”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 算法技术的发展,无疑是互联网时代机遇与挑战并存的一个缩影。算法就像一个“数字大脑”,在各种互联网平台的背后高速运转,每时每刻都在记录、揣度着我们的所需与所爱,然后将私人定制的讯息推送到我们面前。它似乎贴心地为我们省去了搜寻信息的时间和精力,然而,在“技术改变生活”的光辉之下,阴影渐浓,在唯利是图的资本手上,算法一步步从便捷的工具沦为作恶的手段。

我们在网上购物时,希望算法能够推荐更加物美价廉的商品,殊不知某些平台却利用它来打“宰客”的算盘,屡见不鲜的“大数据杀熟现象”,便是平台利用算法暗中操纵商品定价的结果,这不仅对消费者而言十分不公平,也是对商业道德的严重违反。

更隐蔽的问题是,某些内容平台往往还将人性的弱点和算法“投其所好”的优势结合起来,诱导用户沉迷于浅薄、刺激、给人及时满足感却毫无营养可言的娱乐。久而久之,本应丰富多元的网络空间逐渐被猎奇低俗的内容充斥,无数网民也在算法构建的“舒适区”中化地为牢、意志麻痹。

此次新规的出台,意味着商业利益裹挟下的算法终于要被关入监管的铁笼。技术发展需要以正确价值观为导向,我们作为技术的受众也是如此,在享受互联网的便利时,切记别被泥沙俱下的信息洪流磨蚀了理性。做一个心明眼亮的网络使用者,才能让技术真正“以我为主、为我所用”。


以上内容来自专辑
用户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发表第一个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