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流的实力,三流的水平?左右摇摆的马克龙到底能不能成欧盟复兴的救星?

二流的实力,三流的水平?左右摇摆的马克龙到底能不能成欧盟复兴的救星?

00:00
11:36

1956年11月7日,在美苏两个超级大国“核蔼可氢”的共同“说服”下,英法两国终于决定放下武器和执念,从埃及苏伊士运河地区撤军。英法联军解散回家后,独木难支的以色列也悻悻而归,苏伊士运河危机暨第二次中东战争至此落下帷幕。

苏伊士运河危机作为英法两国百年来的再度联袂,虽然战术上势如破竹结果却一败涂地。而英法联军的惨败,不仅加速了英法两大殖民帝国土崩瓦解,也使得了美苏真正成为主宰中东乃至全世界的超级大国。

在偷鸡不成蚀把米的情况下,各回各家的英法两国进行了深刻反省,并总结了经验教训,制定了下一步的工作方针。尤其是法国,面对英法联手反而被打包吊打的尴尬局面,坚定认为根源在于两国只是“联合”而不是“合体”,根本没有起到1+1>2的效果。

所以,法国提议,咱们合并吧,名字我都想好了,就叫“盎格鲁法兰西共和国”,鉴于历史上的法国只有在女人和外国人的领导下才能屡创佳绩、大国崛起,所以让既是女人又是外国人的英国女王领导法国,法国人民没意见。

但英国有点儿懵圈,虽然咱们被打脸了,但没有被打残啊,你给我跪着唱征服是几个意思?再想想英法百年战争后,法国专注欧洲争霸,英国醉心于海洋扩张,彼此之间那是一点儿也不一样。

更重要的是,在法国埋头总结失败教训时,英国也在痛定思痛,并最终得出结论:跟着美国有肉吃。

毕竟作为岛国,英国和日本一样都有“择强而跪”的民族特性,更重要的是英美同出一脉,语言相通,顺势拜倒在美国牛仔裤下,完成从“美国大爷”到“美国大孙子”的戏剧性蜕变,英国感觉自己特别能屈能伸。

所以时任英国首相罗伯特·安东尼·艾登婉拒了法国的提议。尽管后来法国退而求其次谋求成为英联邦不可分割的一部分,但英国还是坚决丑拒,于是英法合体还未开始就已经结束。

法国很伤心,虽然二战期间由于迅雷不及掩耳盗铃儿响叮当之势的光速躺平,法国保存了相当的实力,战后比坚决抵抗导致“不败而败”的英国实力更强悍。

但由于在殖民地问题上的“寸土必争”,法国好不容易保存的实力也几乎消耗殆尽。尤其是越南战争,在中苏两国面前,法国即便有美国援助也败得相当彻底。相比之下,英国放手成全的英联邦,反而让英国在保留实力的同时兼顾了国际影响力,可谓识时务为俊杰的一步好棋。

所以,当英国追随美国狼狈为奸,法国则不得不“独木成林”。只是,由于元气大伤也挡不住殖民地的自立门户,法国只能和英国一样,联合它国做新的抗争。而放眼周边,只有宿敌德国能合作共赢。

彼时的德国,在经历了两次世界大战的惨败后,领土萎缩,实力大损,尽管朝鲜战争的爆发让美国默许联邦德国松绑并走向正常化,但两次世界大战的惨痛教训,让撕裂的德国彻底放弃了武力统一欧洲的想法。

于是当法国抛来橄榄枝,联邦德国迅速回应,两国也决心放下历史恩怨,以1951年成立的欧洲煤钢联营为基础,推动西欧的一体化进程。

在两个昔日欧洲霸主的联袂引领下,西欧一体化不断推进,除了成员越来越多,范围越来越大,一体化程度也越来越高。

只是,由于西欧一体化,经济一体化先行,所以战后迅速恢复的联邦德国一骑绝尘,成为西欧一体化真正意义上的领袖。相比之下,同为领袖的法国则逐渐黯淡。

法国很生气,后果很严重,要知道,自己虽然在二战期间迅速躺平,但得益于英国的提携,法国捡到安理会常任理事国席位,国际地位比作为战败国的联邦德国高出好几筹,在西欧一体化的过程中屈居联邦德国之下,法国感觉太憋屈。

所以,当戴高乐上台,法国终于等到了高卢雄鸡雄起的契机。作为名副其实的二战功勋,戴高乐雷厉风行、德高望重,建立法兰西第五共和国之后,首先驱逐本土上的北约军队并退出北约军事一体化组织;其次建立独立的核威慑力量,打破了美国的核垄断;再次推动中法建交,提升法国在国际社会的地位;最后实行非殖民化,退出殖民战争并维持殖民地的影响力。

当然更重要的,还是法国利用自身实力建立一个摆脱美苏控制,以法国为中心的,法德联合为支柱的,由欧洲主权国家联合起来的"大欧洲联合"。

在戴高乐主义的大旗下,法国一度雄起,西欧一体化也迅速推进,成为国际社会不可忽视的重要力量。

但好景不长,随着1970年戴高乐的与世长辞,法国开始逐渐摇摆,并最终以2009年3月11日法国总统尼古拉·萨科齐宣布法国重返北大西洋公约组织军事一体化机构作为法国背弃戴高乐主义的标志。

法国之所以摇摆,不在于戴高乐主义的方向错误,而在于法国的实力,在美苏两大超级大国之间根本就不值一提。说白了,没有实力做支撑,再宏大的思想都是逞一时之快的自欺欺人。

所以当发现特立独行后反而被西方国家孤立和边缘化,法国最终只能灰溜溜地返回西方阵营,并放弃此前坚持的“独树一帜”的安全和外交政策理念。

对于法国而言,虽然也是识时务者为俊杰的应时而动,但问题是“半山半海”的地缘,决定了法国既不能像英国那样离岸平衡,又不能像德国那样专注于称霸欧洲,只能在左右摇摆中迷失自我。

马克龙,就是在这样的背景下登上历史舞台的。一直以来,马克龙都在努力塑造一个不左不右的中间形象。但历史已经证明,没有实力支撑的戴高乐主义只能让法国更加被边缘化甚至抛弃。

在这样的情况下,反其道而行之的马克龙只能选择左右横跳,所以我们看到,马克龙一会儿说要独立自主,并和俄罗斯保持对话,竭尽所能地调停俄乌对抗,同时不时抛出“北约脑死亡”这样的惊世骇俗之论;一会儿又积极参加G7峰会,主导欧盟针对中俄,甚至一场不落地参加西方国家的联合军演。

对于马克龙而言,由于当下的执政并不得心应手,为了保持支持率只能朝秦暮楚、三心二意。但放眼法国几十年来的表现,我们不难看出,法国的处境始终尴尬,不仅难以在欧盟内部挑起大梁,更无法和中美俄等大国分庭抗礼,只能在日薄西山中追忆拿破仑时代帝国之前的辉煌记忆。

而这样一个进退两难的国家,再灵活的摇摆,也盖不住实力上捉襟见肘的尴尬。

在静夜史看来,今天的法国,和战后的法国本质上没有什么两样,都面临着走向何处的问题。而相比于和美国亦步亦趋,或者试图在俄乌之间调停以凸显影响力的努力,法国最现实的选择无疑还是回到欧盟,并试图在欧盟内部取代德国成为真正的大哥大。

毕竟,马克龙外交的两大标志,即平衡立场和捍卫多边主义,意味着法国既不想结盟也不想成为谁的附庸,最大的希望就是在大国之间保持平衡。

而想要达成既不结盟也不附庸的战略目标,最重要的就是提升综合国力。然而由于海外殖民地的丧失殆尽,法国只能从身边的欧盟作为替代品,就像德国将欧盟作为自己的商品倾销市场和原料产地一样,法国需要欧盟作为自己东山再起的殖民地替代。

恰在此时,默克尔卸任,朔尔茨又难堪大任,短短数月就将默克尔苦心孤诣十几年的外交成果挥霍殆尽,于是德国不仅因对俄制裁导致经济困顿,外交上更是逐渐失去了欧盟主心骨的地位。

这样的情况下,作为安理会常任理事国之一的法国后来居上似乎顺理成章,毕竟同为安理会常任理事国的英国早在2020年就远走高飞,如今的欧盟可谓法国的自留地。

但问题在于,法国虽然综合国力有所起色,但经济水平却始终不如德国,毕竟靠殖民地掠夺终归不如技术升级产生的价值大,这种发展模式的差距,从第二次工业革命也来就始终存在,并成为德国经济牢牢压制法国的重要因素。而在经济水平相形见绌的情况下,即便德国不作为,法国也难以成为欧盟的真正领袖,这是马克龙政府遭遇的最大尴尬。

不仅如此,欧盟在冷战结束后面临的危机,法国同样力不从心。舒尔茨政府之所以放弃底线要和美国心连心,一个非常重要的原因在于冷战后由于共同敌人苏联的分崩离析,美国将昔日伙伴欧盟作为重点打击对象,并挑起了一系列危机,尤其是英国脱欧,让欧盟处于分崩离析的危险境地。而欧盟一直以来都是德国赖以生存的自留地,所以为了活下去,德国不得不放弃所有的尊严。

在这样的情况下,法国能否带领欧盟东山再起,马克龙表示根本无能为力,毕竟卧榻之侧的英国就足以让法国生不如死。在这样的情况下,马克龙根本就无计可施,毕竟实力已经框死了法国作为的天花板。

所以,无力领导欧盟,更无力挽救欧盟的马克龙,根本就不可能带领法国创造新的奇迹。

这也意味着,法国的尴尬,注定要持续下去。

多有疏漏,烦请斧正。

我是静夜史,期待您的关注。

以上内容来自专辑
用户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发表第一个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