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物种多样性丰富,是具有全球保护价值的高原物种起源和进化中心,现有野生脊椎动物1400余种,占全国总数的45%以上,居全国第二位;有高等植物14470种,占全国总数的1/3以上。这既是做好生物多样性保护的资源和优势,也是保护生物多样性的压力和挑战。
7月24日,四川省政府新闻办举行“美丽四川”系列主题新闻发布会,主题为“保护生物多样性 建设美丽四川”。会上,四川省林草局副局长王景弘、四川师范大学生命科学学院教授付义强对四川省推进生物多样性保护的措施和成效进行了介绍。
光叶蕨等物种在四川重现
积极制定、修订一系列涉及生物多样性保护的地方性法规
王景弘介绍,四川省积极推进就地保护,围绕大熊猫、川金丝猴、四川山鹧鸪和光叶蕨、疏花水柏枝、峨眉拟单性木兰等极小种群,完善就地保护措施,实施抢救性保护和野外救护,加强栖息地监测巡护。大熊猫从濒危降为易危,疏花水柏枝、丰都车前、光叶蕨等曾被国际国内认为绝灭或行将绝灭的物种在四川重新发现。
迁地保护卓有成效。持续开展大熊猫、林麝等人工圈养种群的繁育研究和野化放归,持续推进崖柏、距瓣尾囊草等极小种群植物野外回归,珙桐、连香树、红豆杉、攀枝花苏铁等物种迁地保护成效显著。同时,四川省持续推进林木种质资源保存库建设,加强水青冈、毛叶山桐子、竹类等本土原生优质种质资源保存,目前已建成国家和省级林木种质资源库20处。
“在法律保护方面,四川省积极制定、修订一系列涉及生物多样性保护的地方性法规,持续开展‘绿盾’自然保护地强化监督专项行动,扎实开展打击野生动植物违法犯罪‘清风行动’等,全力维护野生动植物、微生物及其生境的安全。”王景弘在会上表示,四川还组织开展外来入侵物种普查和风险评估,制定突发有害生物应急预案,持续推进有害生物除治攻坚行动,坚决遏制松材线虫等外来有害生物蔓延态势。
从1000只到2053~2224只
四川山鹧鸪种群数量较2003年增长一倍以上
“据最新的调查评估结果显示,当前四川山鹧鸪种群总数量约2053~2224只。与全国野生动物一调结果比较,四川山鹧鸪的种群数量增长了一倍以上。”四川师范大学生命科学学院教授付义强在会上介绍。
事实上,四川山鹧鸪因种群数量稀少和分布区狭窄,被世界自然保护联盟列为全球性濒危物种。根据2003年发布的全国第一次陆生野生动物调查结果显示,四川山鹧鸪总数量仅约1000只。
1998年和1999年,四川省在中国率先实施了“天然林保护工程”和“退耕还林工程”,四川山鹧鸪残存的栖息地开始受到严格保护。此后,又在四川山鹧鸪集中分布地新建了一批自然保护区,四川山鹧鸪栖息地的保护网络得到系统构建。
此外,由四川师范大学、四川大学等单位组成的国内联合课题组,率先完成四川山鹧鸪及几个近缘物种的全基因组测序,同时建立了针对性的四川山鹧鸪种群监测方法以及繁殖活动全自动监测系统;并针对人工林改造和廊道建设,建立了四川山鹧鸪栖息地修复技术。
“目前,四川山鹧鸪种群适宜栖息地总面积达到6018.3km²,增加1039.5km²,增幅达20.88%。”付义强表示,目前确认的四川山鹧鸪实际分布地包括14个县,较本世纪初增加了5个新分布地。实现了四川山鹧鸪的种群总数量和栖息地总面积“双增长”目标,从根本上扭转了四川山鹧鸪的种群下降趋势。
还没有评论,快来发表第一个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