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药二代”钟情高质量中药材
对话嘉宾
黄晓刚(四川成都荷花池中药材专业市场质管部经理)
刘苏林(“长春灵芝行”掌门人,成都90后“药二代”)
周 杰(“三胶三元堂”掌门人,“药二代”)
人才是中医药发展的第一资源。今年2月28日,《中医药振兴发展重大工程实施方案》公布,在加强中医药高层次人才、基层人才队伍建设和人才培养平台建设等方面作出具体部署。我国将建设以领军人才为引领,青年优秀人才、骨干人才、基层实用人才为主体的高素质中医药特色人才队伍。
当前,社会对高品质中药材的需求,正在倒逼中药材市场从“卖药”到“卖好药”的过程中加快绿色转型。与从前到处“跑商”的销售模式不同,成长起来的“药二代”更愿意在多元化发展、线上线下渠道拓展等方面开辟革新之路。
瞄准绿色转型,回应新需求
黄晓刚:作为四川最大的中药材市场,成都荷花池中药材专业市场内不仅有各种常见的中药材品种,还有四川本地的道地药材,如川芎、川贝母等。每周工作日的早上9点到下午4点,市场内人来人往,交易非常活跃。在市场里,经常会看到推着小推车的买家来买货,市场外的停车场内也停放着不少大货车,都等着转运药材。
传统卖“粗药”的形式已经不能适应社会对高品质中药材的需求,中药材绿色转型势在必行。来我们市场买中药材的人,不仅看重价格实惠,最重要的是这个市场有质量保障,不会买到假货,还能挑好货。以前,中药材市场内的很多商家都是以量取胜,价格低,靠大量批发获取利润,对质量并不太看重。现在,不少药材商家都把“无掺假”“绿色化种植”等贴在商铺内,作为重要的宣传口号。
为了倒逼药材商户改革,保障药材质量,我们市场积极健全监管抽查机制,实施不定期质量抽查,一旦发现问题中药材就会对商户严肃处理;同时,成都市还专门派食品药品监管小组入驻市场,方便实施动态监管。
刘苏林:中药材行业一般是家族传承。灵芝是四川道地药材,知名度高。我接管家里的中药材铺子,也有10多年了。大家一般不叫我的本名,喊我“刘灵芝”。我父亲刘长春几十年前就开始沿街卖灵芝,背着背篓,一筐筐走街串巷卖货,终于积攒了些钱,后来才在荷花池中药材专业市场内租了一家固定商铺。
到我这一代,已经不再满足于单干销售这一环节。我们发现,越来越多的买家更在意中药材的质量,尤其是绿色种植、生态种植的中药材,更受市场青睐。这也是当前中药材市场出现的新变化和新趋势,我们必须迎头应对。
投入绿色种植,打通产业链
周杰:在市场内,大家喜欢叫我的外号“周阿胶”。从我父亲那一辈起,就在做阿胶生意。到了我这一代,对发展自主品牌有了更强的意愿。我们不能光是卖别人的中药材,不能满足做一个中间商,还是要逐步打通上下游产业链。
现在,我已经在阿胶产地山东建立了自己的工厂,生产自己的品牌阿胶产品。最近,我又在考虑开展一些线上直播活动,向消费者普及阿胶的知识。我们父亲那一辈卖药材,大多习惯等着顾客上门,到了我们这一代,守株待兔已经行不通了,得积极主动走出去。
刘苏林:野生灵芝价格昂贵且稀少,从2009年开始,我就在四川江油市发展自己的灵芝人工种植基地,通过当地山区气候条件及绿色化种植,逐渐打响了自己的灵芝品牌,现在已经有了很多固定的回头客。每年的灵芝种植季和采收季,我都要亲自到江油种植基地去几十次,查看灵芝的生长情况。
今年我们基地种植了100多亩灵芝,预计收益会比较好。每一棵灵芝的大小、形状、香味,我都要反复仔细揣摩。跟我同龄的好多朋友喜欢打麻将、逛街,我就喜欢在店里看店,去山里看灵芝。每天一早来店里,看着一排排灵芝,泡好灵芝茶,坐在店里研究灵芝背后的故事,就感觉很满足。
擦亮中药材招牌
刘苏林:在中医药产业链条中,种植业处于最低端,也是最不挣钱的环节。当前,互联网信息发达,渠道多样,中药材行业要逐步打造自己的品牌,通过直播带货让更多人知晓。
黄晓刚:壮大本土中药材品牌,需要一系列政策支持和帮扶。一方面,需要依托中药材重点产区地理优势与种植优势,做大做强道地药材品牌;另一方面,加快健全适合中药材产业发展的标准,这是中药材市场内很多商家的共同期盼。
现在,一些中药材检测的标准还相对西化,衡量一类中药材的好坏,过于依靠单一成分含量检测,但中药材需要考虑整体药效。我们期待今后能不断健全适合中药材特点的相关行业标准。(采写:半月谈记者董小红)
(编辑:郑雪婧)
还没有评论,快来发表第一个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