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5%保险产品“炒停潮”再起 产品将涨价?末班车值得上吗?

3.5%保险产品“炒停潮”再起 产品将涨价?末班车值得上吗?

00:00
07:15

6月的“炒停潮”刚平,近日,预定利率为3.5%的保险产品“炒停潮”再起。这背后是3.5%的保险产品停售最后期限已明确。

据报道,已有保险公司接到“窗口指导”:要求在7月底停售预定利率为3.5%的传统险和预定利率为2.5%的万能险产品。贝壳财经记者从保险公司处也证实了相关消息,业务员也已收到相关通知。资深保险业务员王猛对新京报贝壳财经记者表示,“目前公司说的是月底停售一款预定利率为3.5%的增额终身寿险,这也是我们现在主推的产品之一。”

在监管明确最后期限的情况下,保险业务员又开始新一轮的“炒停潮”,纷纷称“要赶上定价3.5%的末班车”、“3.5%绝唱,产品扎堆下架,要尽快决定”等。

对于消费者来说,预定利率3.5%的保险产品是否应趁着停售前入手呢?

最后期限明确,“炒停潮”再起,但签单量已不如上月

预定利率为3.5%的产品停售,预定利率为3%的产品上新,这一切换过程将直接降低保险产品的保证收益率,而在2022年股市、基金表现不佳、债市大跌引发银行理财产品破净的大背景下,预定利率为3.5%的保险产品备受消费者欢迎。

之前,保险业内盛传6月30日预定利率为3.5%的产品即将下架,引发了代理人的一波“集体狂欢”,更是直接助推了保险公司保费的增长,以上市险企为例,浙商证券研报数据显示,6 月单月保费,上市寿险公司保费总体增长26.9%,环比加速提升了13.3个百分点,单个保司看,单月保费同比增速基本都在20%以上。

保险代理人也赚得盆满钵满,某寿险公司代理人杨怡告诉贝壳财经记者:“6月份时,我们预定利率为3.5%的增额终身寿险卖得非常好,整个月的业绩冲得比开门红时都猛,一场沙龙能签500万元的保费,场外也有很多签单,我上个月也签了好几个几十万保费的大单,一个月就挣了原来一年的钱。”

不过,到6月底,的确有一部分预定利率为3.5%的保险产品下架,但仍有不少产品还在销售中。

如今,监管明确了最后期限,新一波炒停潮又至,但热闹程度与6月份已无法相比,一些支公司7月份的单日签单量还不足6月份单日的五分之一。

据记者了解,在6月份几乎是“全民狂欢”的“炒停潮”之下,留给7月份的客户已经不多了。王猛说道:“6月份时,几乎给所有潜在客户都推销了相关产品,所以该买的都买了,剩下的就是新客户,或者是之前没开发成功的客户,可以趁着7月份再推一波。”

另一方面,保险业务员心态也发生了变化,比如记者了解到,有保险支公司因为6月份业绩完成得不错,便给业务员放了假,但因政策调整,中途又召集业务员回岗展业,导致业务员积极性整体不高。

预定利率下降将导致保险产品涨价 值得赶“末班车”吗?

在利率下行的大背景下,保险产品预定利率下调已是大势所趋。北京联合大学管理学院金融系教师杨泽云曾对贝壳财经记者表示,市场利率不断下降,保险公司的投资收益也趋于下滑,这样一来,保险产品的预定利率也应该下降。否则,要么保险公司贴钱,要么铤而走险,容易出现风险。

那么,对于消费者来说,预定利率3.5%的保险产品是否应趁着停售前入手呢?

杨怡对贝壳财经记者表示,这要根据个人需求来决定,如果是风险厌恶型的消费者,就想追求稳稳当当的收益,且这笔钱可以放着十几年甚至几十年不动,完全可以投预定利率3.5%的增额终身寿险,后续用于养老、子女留学等,是不错的资产配置工具。但是若对资金流动性要求较高,或者是短期就需要取出来的钱,投增额终身寿险就不合适,提前退保有损失风险。

简而言之,预定利率为3.5%的增额终身寿险更适合对安全性、稳定性要求高的客户,但相应地也要损失流动性。

特别值得关注的是,预定利率的下调还会引发保险产品的涨价。

东吴证券研报数据显示,以30岁男性为例,保额为1000元,缴费期限为10年,前五年的费用支出率为50%、30%、20%、5%、5%,研报分别计算了当预定利率从3.5%下调到3.25%、3.0%和2.75%的影响,发现预定利率越低,毛保费上涨幅度越大。

当预定利率从3.5%下调到3.0%后,年金险、终身寿险、定期寿险、两全险和健康险对应的毛保费涨幅分别为18.4%、19.5%、3.5%、7.5%和16.4%,短期险以及保障功能更强的长期险产品对于利率敏感度相对不高。

为何会出现这样的情况?杨泽云解释称,可以简单理解为预定利率是保险公司收取保费用来投资假定能获得的收益率,保险公司投资收益越高,投保人缴纳的保费就会越少,而若投资收益越低,投保人需缴纳的保费就会越高。

因此,消费者可以结合自身需求,作出更合理的保险配置。

保险需求将提前透支?中期看保险产品认可度有望提升

此外,市场也比较担忧,“炒停潮”是否会透支保险需求,从而使得行业后续出现保费增长乏力的状况。

记者采访了解到,业内人士认为,原有的仅通过高预定利率吸引客户的模式已经行不通,这其实也倒逼保险公司更注重产品开发和服务质量,要真正用实力打动消费者。

国信证券研报认为,从中长期来看,无需过度担心因短期内透支保险需求而出现后期储蓄型保险增长乏力情况,预计2023年下半年储蓄型保险NBV增速将超预期。原因包括:过去几年,我国人身险行业已呈现出产品结构多元化转型趋势,叠加养老需求的持续增长、储蓄型保险的核心优势以及保险公司自身保险资金运用能力的提升等多重因素,预计未来储蓄型保险及人身险仍有较大上升空间。

东兴证券研报则认为,从中期角度看,受资产配置需求、产品竞争格局、政策等因素影响,居民对能满足保障、资产保值增值等多类型需求的保险产品的认可度有望持续提升;同时,保险产品定位趋于高度精细化和个性化,保险产品的“消费属性”有望显著增强。而个人养老金、商业养老金业务的相继落地将成为保险产品拼图的有效补充。

以上内容来自专辑
用户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发表第一个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