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16日,广西南宁青山大桥观景台附近的一位外卖小哥,因为找不到收货人急得团团转。据极目新闻报道,一位外卖小哥对着两名女子吐槽:“江边这么多人,打电话也不接,只发信息,太欺负人了,我从江边从头找到尾。我就挣个两三块钱至于吗?还在这里说风凉话。”
这段外卖员对消费者的吐槽,不仅没有让人感到愤怒,反而让人心生同情、感到心酸。为了两三块钱的报酬,外卖员不仅要穿过城市取餐、配送,还要在模糊的取餐点反复徘徊。让人感到生气的是,根据外卖小哥的吐槽,点餐者并未是出于个人疏忽没能接到电话,而是明明手机就在手边,却选择只发信息,其淡定自若的高傲姿态与外卖员焦急的奔忙身影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不少人都认为两位点餐者的行为确实不妥。不过,人们对两个点餐女孩的口诛笔伐,固然能帮外卖小哥讨要到一时的“口头正义”,但与整体行业的改进和升级并无多大益处。对外卖员来说,外卖一旦拿在了手里,就有责任在规定时间内将其送到点餐者手中,整个送餐流程跑下来,往往只能挣几元钱的劳务费。如果碰上超时、态度冷淡、餐食破损,还很可能被点餐者打低分,得不偿失。
针对外卖小哥江边崩溃事件,外卖平台表示,对于下单地址不清晰、用户长时间不接电话等属于用户责任的异常订单,平台会保障骑手权益。但是截至7月17日下午,涉事外卖骑手的订单仍在核实中。
可以想象,就算有免责规定在上,但平台漫长的核实程序以及消费者差评可能造成的影响,也许就是外卖小哥不敢用规则维护自己合法权益的原因,这反映了平台方对外卖员作为劳动者的合法权益,没有展现足够尊重的事实。
一个共识是,外卖员挣钱不容易,但劳动权益往往得不到完全保障。近年来,关于外卖小哥的“奇葩”新闻频频登上热搜,引起广泛关注。从“你叫的外卖可能是外卖小哥炒的”,到“外卖小哥挂吊瓶送外卖”,外卖员身上所发生的种种问题和遭遇,无不指引社会去反思外卖送餐这个行业。
外卖员是人,没有“金刚不坏之身”,遇见不讲理的客人会生气,遇见不合理的诉求也会无可奈何,遗憾的是,外卖平台仅仅给了消费者打“差评”的权利,却没有给外卖员作为一名劳动者对应的尊重和保护。
外卖平台的规则设置的初衷是为了给消费者提供更优质的服务,这本身无可厚非,但这并不代表对外卖员的劳动权益,平台就可以“选择性失明”。给外卖员“反向打分”顾客的权利,可以是照亮外卖员劳动权益的第一步。
还没有评论,快来发表第一个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