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时候无锡还没有电灯,夜里屋子里黑漆漆的,杨绛便蜷缩在黑夜里,紧紧地抱着自己,泪流满面。
这就是她为选择付出的代价。
人生本就是一次充满未知的旅行,路上我们总是不断面临选择。
前路未知,所有的选择是对是错,又是否值得,在走下去之前谁都不知道。
有人惧怕未知,因而踌躇不前,他们不断地犹豫徘徊,最终也无法迈出脚步。他们没有选择的勇气,自然也没有欣赏这路上山川风景的权利。满目山河与他们无关,驿路梨花也和他们无缘。而有些人是不怕选择的,哪怕前路充满危险,他们也敢于前行。因为当他们站在人生的岔路口时,心中并没有迷茫,他们清晰地知道自己内心最想要的是什么。选择了,冲着这个目标而去,风雨兼程,哪怕跌跌撞撞、坎坷不断,也是无悔的。
而无悔,已经足矣。
那时的杨绛懵懂稚嫩,她也许不明白去启明读书于她的未来有什么意义,可她知道那是父亲心里的期望。她喜欢读书,也想要达成父亲的期望。去启明读书可以将自己的喜好和父亲的期待都变为现实,这就是当时的她最想要的。
杨绛并不惧于做选择,也勇于承担选择的代价,她的勇敢并不算盲目。
清楚自己的内心,这是我们自由选择人生路的前提,没有这个前提,选择经不起现实的冲击。
这也是在我们成长的路上,长辈们担心不愿意放手的原因。
他们一边期盼着我们成长,想我们独立,一边却又一次次地介入我们的生活,左右我们的人生。因为他们害怕我们连自己想要什么都不知道,仓促间选择了一条路,还没走多远,就已经承受不起成长的代价了。
我们不否认这是一种爱,只是,当人生路的选择权不在自己手里时,我们总会觉得爱是禁锢。排斥、抗拒、挣扎,我们一次次地尝试挣脱,最终让爱受了伤。其实,我们在抗争之前,似乎极少审视自己。
我们真的清楚自己想要什么吗?我们能坦然面对选择之后遇到的所有好与不好吗?
如果答案是肯定的,人生路按照自己的方式走,自然是最好的。
就像杨绛。
小小年纪,她便清楚地知道自己想要什么,她也敢于朝着这个方向坚定地走下去。
杨绛终是走出去了。她去了启明,开启了全新的生活。无疑,杨绛没有辜负当初的选择。
她在学堂里不但学到了知识,也学到了礼数。这个干净而纯粹的地方,也给了她仁慈情怀,给了她最本初、最纯粹、最持久的信仰。在这里,杨绛对英文和法文产生了强烈的求知欲;她也学会了用自己的眼睛于司空见惯的事物中发现美;她还接触到了很多神奇、深邃的书理。这些,都为她以后的人生路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当然,那时的杨绛也有难过的时候。
每月的“月头礼拜”,对于杨绛来说就是最难熬的。
本市的学生,每到月头礼拜,就可以被家长接回家,去享受家的温暖。可杨绛这样的外地孩子,就只能留在学校里。因为路途遥远,连回家这样最简单的事也成了一种奢望。为此,年幼的杨绛没少伤心难过。即使食堂的姆姆贴心地将多余的糖送过来给她吃,可那蜜糖也只能甜在嘴里,却甜不到心上。
但是,杨绛从来都没有后悔过。
这世间的事情都是有两面的,我们享受着好的一面,也得承受着不那么好的一面,太一味奢求好的而抗拒不好的,最终难为的不过是我们自己。杨绛是能接受这一切的好与不好的,因为她知道自己想要什么,也知道为此值得自己所有的付出和承担。
人生路就在脚下,怎么走,我们要自己做决定。
问问自己的心,清楚自己想要什么吗?也问问自己,能够承担伴随选择而生的所有好与不好吗?
期待你能有肯定的答案,也祝福你所选择的人生路,喜乐无忧,一片坦途。
眼前人须珍惜,当下事要抓紧
人生,不过是一场绚烂的花事。绽放时芳菲沁人心脾,流光溢彩,拨动人心,可一旦繁华消逝,锦瑟流年不过是时光的一段剪影。也许那段时光依旧在记忆中温暖如初,但它也只是在记忆里,一去不再来。
有人说,且行且珍惜。人生路就像是单向而行的车道,我们只能一路向前,却不能回头。
时光匆匆,走在人生路上,我们的脚步总是不自觉地加快,路上的风景就像浮光掠影,在我们眼前一闪而逝,我们甚至还来不及品味它的美,就已经错过了。正是因为有了太多这样的错过和失去,珍惜才显得尤为珍贵。
懂得珍惜的人,才能欣赏到人生路上的风景。懂得珍惜的人,才能避免品味错过的辛酸苦涩。
杨绛是懂得珍惜的人,她对“珍惜”二字的领悟,最初大抵来自于一些她本来拥有,可却还没来得及读就已经消失了的书。
杨绛的父亲杨荫杭是个很懂教育的人,他对杨绛的影响颇深。
杨绛自小就喜欢文学,对此,杨荫杭极为支持。为了让杨绛能够博览群书,杨荫杭时常会买些书回家,尤其对于杨绛最喜欢的辞章、小说,他从不吝啬。如果杨绛对什么书表示有兴趣,那杨荫杭就会亲自寻来以供她阅读。
杨荫杭对杨绛的爱是深沉的,不过他的爱并不纵容。放置在桌上的书是要读的,如果杨绛长期不读的话,那本书就会消失不见。
等到杨绛再去找这些书的时候,已经来不及了。
这些消失的书于杨绛而言,像是一种无声的谴责,让她的心里很不是滋味。
“花开堪折直须折,莫待无花空折枝”的道理大家都懂,只是,人有的时候就是这么奇怪,轻易得到时,那一切仿佛都无足轻重,当真的惶惶然错过、失去,再也没法回头的时候,才知道那是何等珍贵。
对于那些杨绛未曾读的书,杨荫杭从没有说过一句重话,可它们的消失,让杨绛更懂得珍惜。而且这种珍惜,根植到了她的骨子里。不只是对于读书,对于感情、工作、学习、生活等,她都如此。
“满目山河空念远,落花风雨更伤春,不如怜取眼前人。”晏殊的句子,淡淡的忧伤里又满含理智,伤春悲秋无用,珍惜眼前人,珍惜当下,这才是最要紧的。
“珍惜”二字,在一定程度上意味着及时。
时间就像是一条长河,从来不会终止流淌,你不去抓住它,它就会溜过去。懂得珍惜的人,也更懂得把握当下。他们会及时去做应该做的事,及时去爱应该爱的人;他们能及时表达情意,及时感恩付出,及时享受快乐和幸福……他们努力去抓住能抓住的一切,不负流年,无愧当下。
这就是珍惜。
杨绛是懂得珍惜的,她很懂得怜取眼前人。
初识钱钟书,他们之间存在着不小的误会。当时杨绛向同学打听,得知钱钟书已经订婚了,为此她失落过。所有的遇见,都是上天赐予的缘分,能在茫茫人海里遇见一个喜欢的人,真的不容易。“蔚然而深秀”的钱钟书深深地印刻在了杨绛的脑海里,可他们相遇得似乎太迟了。
杨绛叹息过,也遗憾过。
喜欢这回事,能够口是心非、言不由衷,能够去骗别人,将喜欢说成不喜欢,但是,却骗不过自己的心。
杨绛自己心里清楚,她是喜欢钱钟书的,可纵然情深,奈何缘浅。
好在没多久,钱钟书便找上了杨绛,虽然他也听闻杨绛有男朋友,可是,心中的悸动蛊惑着他,让他没有办法做到坦然放手,他不愿就这么悄无声息地与杨绛错过。
钱钟书珍惜和杨绛的这次遇见,同样,杨绛也珍惜和钱钟书
以上内容来自专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