刺世嫉邪赋(赵壹)【八大名赋】

刺世嫉邪赋(赵壹)【八大名赋】

00:00
04:55

《刺世嫉邪赋》两汉 . 赵壹


       伊五帝之不同礼,三王亦又不同乐。数极自然变化,非是故相反驳。德政不能救世溷(hùn)乱,赏罚岂足惩时清浊? 春秋时祸败之始,战国愈(复)增其荼毒。秦汉无以相逾越,乃更加其怨酷。宁计生民之命,唯(为)利己而自足。

       于兹迄今,情伪万方,佞谄日炽,刚克消亡。舐痔结驷,正色徒行。妪禹名势,抚拍豪强。 偃蹇反俗,立致咎殃。捷慑逐物,日富月昌。浑然同惑,孰温孰凉? 邪夫显进,直士幽藏。

        原斯瘼之所(攸)兴,实执政之匪贤。女谒掩其视听兮,近习秉其威权。所好则钻皮出其毛羽,所恶则洗垢求其瘢痕。虽欲竭诚而尽忠,路绝崄而靡缘。九重既不可启,又群吠之狺(yín)狺。安危亡于旦夕,肆嗜欲于目前。奚异涉海之失柂(),(坐)积薪而待燃? 荣纳由于闪榆,孰知辨其蚩妍! 故法禁屈挠于势族,恩泽不逮于单门。宁饥寒于尧舜之荒岁兮,不饱暖于当今之丰年。乘理虽死而非亡,违义虽生而匪存。

       有秦客者,乃为诗曰:“河清不可俟,人命不可延。顺风激靡草,富贵者称贤。文籍虽满腹,不如一囊钱。伊优北堂上,抗脏倚门边。”鲁生闻此辞,系()而作歌曰:“势家多所宜,咳唾自成珠。被褐怀金玉,兰蕙化为刍。贤者虽独悟,所困在群愚。且各守尔分,勿复空驰驱。哀哉复哀哉,此是命矣夫!”

-----------------------------------------------------

       五帝时候的礼仪制度不同,三王时候的礼仪制度也各不相同,气数到了极限,自然就要发生变化,非和是本来就是互相排斥的,施行仁德不能拯救社会的混乱,实行赏罚难道就可以惩戒时代的清浊吗?春秋时代是祸乱破败的开始,战国时又加重了人民的苦难,秦汉时期也没有什么改变,更增加了人民的怨恨和苦难,哪里还考虑百姓的死活,只要对自己有利就满足了。

  从那时到现在,弄虚作假的现象表现在各个方面,虚伪奉承的歪风日甚一日,刚强正直的品德逐渐消亡,舔痔疮的人可以乘四匹马拉的车,正派的人只能徒步而行,对豪强之家溜须拍马,稍微有点骨气、敢于反抗这恶劣风气的,立即遭到祸殃。不择手段追逐名利者指日高升。富贵昌盛,好坏不分,冷热难辨,奸邪之人飞黄腾达,正直的人只能隐居潜藏。

  追究这弊病的兴起实在是因为当政者不贤明。女人和宦官掩住了皇帝的耳目,宠臣把持了国家的大权。他们所喜好的人,千方百计让其长出羽毛;他们所讨厌的人,就不择手段找缺点毛病。正直之士即便想谒诚尽忠,为国效命,也如同面临绝险的境地,找不到路径。皇宫的大门既然打不开,又加上一群恶狗汪汪乱叫,国家的危亡就在旦夕,还在放纵自己的嗜好欲望,只贪眼前之欢。这和渡海的大船失去了舵盘,坐在干柴上等待燃烧有什么两样。荣幸地被重用者都是些善于阿谀奉承之辈,有谁知道辨别他们的美丑。所以,连法律禁令都屈于豪门贵族,皇恩厚泽怎么能到达贫寒之家。宁可忍饥耐寒在尧舜时的灾荒之岁,也不吃饱穿暖在现在的丰收之年。坚持真理即使死去也是活着,违背正义即使活着也等于死了。

  有一秦地的人作诗说:“太平盛世不能等到了,人的生命是不能延长的。只好看风使舵,顺水推舟吧!谁有权势谁就是贤德之人。满肚子学问比不上一袋子钱更实用。卑躬屈膝就可以成为富贵人家,刚直的人只能依门而立。” 鲁地的人听到这些话,接着作歌说:“豪门势家处处遂心满意,咳出的唾沫都能被当作珍珠。贫苦的人空怀美好的理想和才华,如同芬芳的花卉变成喂牛的干草。有才德的人即使一个人很清醒,也只能被那些愚蠢的人所困。暂且守你的本分吧!不要再白白地奔走,痛苦、悲哀,这就是命运!


注:

伊:发语词。

三王:夏、商、周三代开国君主夏禹、商汤、周文王。

乐:指用于祭祀、大典、宴享等的音乐舞蹈。

荼:苦菜。毒:毒物。“荼毒”比喻苦难。

兹:此,指春秋时。

佞:巧媚善辩。谄:奉承拍马。炽:兴盛。

偃蹇:高耸貌。这里是伸屈自如、不受约束的意思。

瘼:病,弊病。

匪:同“非”。

柂:同“舵”。

蚩:同“媸”,面貌丑陋。

“被”同“披”。


声:月九

文字及背景音乐归原版权方或原作者所有

以上内容来自专辑
用户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发表第一个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