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原文摘要
存儒家之志,修身齐家。养道家之风,怡情悦性。儒家之志是让我们更好的适应社会,而道家之风是更好的过好真正属于自己的一生。这就是中国人常说的儒道兼济。我们用了整整半年的时间来谈儒家,从《论语》开始,涉及到《孟子》《大学》《中庸》,也就是儒家四书里边跟现在相关的一些经典内涵。因为它是教人从小长大,认识规则,意识到自我的成长、修养、顺应,调试自己跟社会的关系,跟人的关系,明辨是非这些基本理论。
如果说儒家的坐标是社会的,那么道家的坐标就是自然的。如果说儒家的眼睛是向外看的,看整个大千世界的万水千山,那么道家的眼光更多的向内看,看万古自然微妙的内在规律。如果儒家更多的强调拿得起和担当,道家教我们拿到一定时候人要有放得下的智慧,不然的话我们解脱不了自己的。
如果说儒家教我们的是学和干事,那么道家教我们的是思考和发现。孔子也说过:学而不思则罔,只学不想的话人最后会很迷惘的。思而不学则殆,总在空想不学的话,想着自己最后什么都没了,就陷入了一种过分虚无。所以中国人为什么讲儒道兼济呢?就是社会坐标和自然坐标我们缺一不可。
确立社会的坐标,我们能够融进角色,确立自然的坐标,我们能够回归自我。在社会角色中知其不可而为之,是儒家的奋斗。而我们在大时光、大势之中学习、顺应、判断内心可以从容淡薄,这又是道家的一种境界和修养。
有儒家没有道家我们可能就累死了,光有道家没有儒家我们可能就太闲散,没有主流价值。只有儒家的进取、进取,那我们有时候人生会活得可悲,但只有道家想着自己的散淡、淡薄,什么都不去干,那我们就未免有点可耻。
骄气,就是骄横跋扈的外在气象,多欲,就是心里头欲壑难填,好多想法,好多的贪欲。太色,表面的形态,有的时候前鞠后躬,见了一些地位比自己尊长的人就表现得很谄媚,见了一些地位不如自己的人就表现得很厌恶。
二、课后思考
你是如何理解儒家和道家的呢?它们在不同的生活场景中,会有什么样的表现呢?
道家不是教“什么都不干”于丹老师心里可能不是这样想的,但要注意语言严谨些。
一直在成长的若泓凝香 回复 @Tina甜甜_S: 无为而治,并不是什么都不做哈!
老师好。
每次更新都听,还重复听。
于丹老师讲的这么好怎么没有评论
讲的真好,于丹老师
说亦易,行亦难
什么才是儒道兼济
看破不说破
我也要改!
于丹老师讲得太好了!实用易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