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触蛮奇缘第七章(完整)

7触蛮奇缘第七章(完整)

00:00
24:57

(七)

 【篇首语】

遥远的传说

随着炊烟飘来

你的鸿蒙世界

待时重开……

【小说正文】

见那矮个子男人叉着腰不停地指手画脚,歪歪不满地问道:“这人是谁?怎么这么讨厌?”

“呵,他是你黑叔,皮不黑,你可别看不起他,他个头小,毛病多,但本事也大,脑瓜好用,还能钻地土遁,几十里地他转眼就能溜个来回呢!”

“哼!”歪歪不屑地瞟了皮不黑一眼。

“驼叔有句话你可要听着,这也是你爹说过的,你当酋长要学会用各种人,本领大的人毛病往往也多。没毛病的如果不是圣人,那一定是废物!”

此时歪歪正心烦,哪里还听得进去?一抬头,他看见阿五正提溜着个猪肘子从洞口走过,就招手叫住了他。

“阿五,”歪歪把阿五拉到一旁悄声问,“干嘛去呀?”

“黑叔要我帮他炖肘子……”阿五嘟哝着。不知是有意还是无心,他说“黑叔”时让人听起来更像“黑猪”。

“糟了!”阿五一摸腰间的兜,突然蹦了起来,“咱的鸭蛋!”

“咋啦?”

阿五的脑袋垂了下来,仿佛被霜打了一样:“一定又被黑叔偷偷摸了去,啥好东西一让他看到准都保不住!”

歪歪越发觉得皮不黑可恶,他扯了扯阿五的衣裳,附耳低声道:“诶,我问你,有没有什么草药长得像三白草根,让人吃了会拉肚子?”

阿五一听,顿时来了精神,狡猾的笑意从嘴角直吊到眉梢:“哦,有有有,这事交给我了,你就看好吧!”说着,就一颠一颠地跑了。恶作剧的事他向来在行。

皮不黑像只兴奋的苍蝇一样在忙碌炊烧的人群中东转转、西晃晃。他的肚子好似一个又大又厚的收纳桶,不论冷的、热的、油的、干的、煎的、炖的、烤的,通通照吃不误。只要哪种食物一冒出香味,他便总要第一个先尝。可奇怪的是,直到他吃饱罢手,也没出现任何异常。

“嗝——”皮不黑打了个响嗝,腆着肚子满足地站起身,看见歪歪,便吐去剔牙的木签,晃荡过来朝他一笑,冷不防“啵——”的一声,将油花花的大嘴往他脸上用力亲了一口:“乖乖,干得不错!”说罢,便在众人惊异的目光中“伊伊呜呜”哼着小调,一步三摇地走进了大嘴洞。

歪歪顾不得擦脸上的油渍,一把将阿五拉近问道:“诶,那东西你没放?”

“放了呀,可能得过些时候吧,哼,这个光会动嘴皮的吃货,一会儿看他不拉干净!”嘴上这么说,阿五心里也不禁疑惑起来,过了一会儿,他终于忍不住道:“我去瞧瞧!”说着,他一溜烟就钻进了大嘴洞,没过多久,就捧着一盘黑果子跑了出来。

“咋回事呀?”歪歪接过果子问。

“怪事!黑叔像猪一样呼呼睡着了,没见他拉肚子呀。难道说我放错了药?不会吧?嗐,管他呢,先偷他一盘果子尝尝!”

果子还算甜,但有些涩味。几颗下肚,他俩觉察出了不对劲,开始捂着肚子占茅坑。没过多久,两人便都拉到头晕眼花、腿脚酸软。

几番折腾过后,歪歪彻底没了气力,昏昏沉沉地躺到谢端身旁睡下。这时耳畔仿佛有声音笑道:“小兔崽子,想算计我?当我瞎眼看不见哪?哼!”

次日一早,谢端在米饭的香味中醒来。对此,他思念已久。一幕幕往事愈发清晰地在他脑海里接连浮现。在他看来,那不仅是米饭的香味,也是人情的滋味,还是维系数千年世俗的农耕文化的韵味。现在命运带着他穿越到原始的贝丘层,使他贴地而眠,也许是为了让他在渴望人间烟火中重新认知生存价值吧。

他揉了揉眼睛,却明明白白地看到身旁放着一碗热腾腾的大米粥。他感到惊讶,在这样的部落里哪来的米粥?难道是背不驼做的?不!他曾隐约听到背不驼说须饿几天呢。

喝过粥,谢端顿觉有了精神,胸口溃烂处已不再刺骨般疼痛。他望着壁上挂着的螺坠浮想联翩,往事也一幕幕走马灯似的记起。先前落难受伤时也有人在暗中照顾自己。那人究竟是谁呢?

一连几天清晨,就在大地依然沉浸在梦乡中时,谢端总会被一阵轻微的蛐蛐声唤醒,床边也总是如约放着一大碗稠糯喷香的米粥。他的疮口渐渐结痂,虽偶有疼痛,但症状明显好了许多。他暗自下了决心,哪怕熬上一夜,也要把这事搞清楚。

又是一个黎明,微弱的鸡鸣声从遥远的地方传来。谢端眯着眼,透过干草的缝隙,看到洞外天色依然灰暗。他一边让自己保持着均匀的鼾声,一边留意周围的一切。雾气十分浓重,许久都没见到人影出现。难道我的意图已被发现?谢端又朝洞外盯了一刻钟,依然毫无动静。

也许不来了吧?正暗自揣度着,谢端听到洞壁上发出“咝咝”声。偷眼瞟去,他惊异地发现自己的螺坠在悄然膨胀,不多时便大如水缸,螺口中还不断冒出缕缕白烟。又过片刻,烟气逐渐聚拢起来,化成一位袅袅娜娜的白衣女子,姿容姣好,恰如前些日子遇救时所见。女子轻挽罗袖,飘然移步,走入内侧洞室。谢端只是继续装睡。

不消一刻钟,渐有炊煮的味道飘来。奇怪!并未见她有何准备,哪来的稻米?谢端终于憋不住好奇,蹑手蹑脚地想去看个究竟。哪曾想,刚进内洞,女子正好端着陶釜迎面走来,几乎与他撞到一处。女子大吃一惊,想抽身而去,怎奈纤腕已被谢端一把握住。

“姑娘是谁?这究竟是怎么回事?”谢端意识到自己有些失礼,松开了手,却依旧挡住去路,不肯放女子走。他心里充满太多的困惑,急迫地希望眼前这人能为他揭开所有的谜。

女子无奈,放下手中的饭釜,叹息道:“事已至此,我只能如实相告了。我是银河上的白水素女,分管一系水族。为助你完成使命,我奉旨下界暗中相助。现在行迹泄露,就只能回天上去了。”

“使命?我只是普通人,哪来的使命?”

素女一伸手,石壁上的螺坠忽然飞到她掌中。螺坠上清清楚楚地刻着一个“愿”字。她正色道:“你忘了吗?你答应过那孩子,陪他圆一场梦……”

谢端这才恍然大悟,没想到先前近乎戏言的话现在竟都成了真。

素女接着说道:“况且世人不论身份角色,都各怀使命而来,构成这个世界的因因果果。其中不少人希望改变命运,但他们更多只是空怀憧憬而已,并非真心决意置身于梦想,去面对那些阻碍、消磨、奴役、扼杀自己的恶魔!”说到这里,她瞥了一眼谢端。

谢端脸上不禁发了烫,但说心里话,他依然时刻盼望着快点回到一切按部就班的现实生活。他甚至承认自己的懦弱无能、优柔寡断且安于现状,诸如智慧、勤奋、坚定、果敢、契而不舍、百折不挠等品质大约只能在梦中想想,内卷的现实足以掐灭所有萌动的妄念。

素女仿佛看出谢端的心思,继续说道:“你已别无选择。记得石塔下的那面破镜吗?你亲手释放了恶魔,是这一切的开端。若不想永远沉沦,你就得铲除邪恶,让世界重归安宁!”

“这恶魔有什么来历?”谢端又想起那些重复过无数次的噩梦。

“昔年天地混沌初开,宇宙尚未清朗,有戾气聚集,化为蚂蟥,沿银河逆流而上,竟撞破天门宝镜,酿成大祸,致使黎民不明事理、昏聩愚昧,到处战乱频频、生灵涂炭。伏羲得知此事后大怒,便用女娲补天的神火将那蚂蟥炼为铜钉,锔了宝镜,但宝镜从此半阴半阳,难再弥合,除非……”

“除非怎样?”谢端着急地问。

“除非正气重归人间,宝镜才能重合……”素女望着谢端,目光中流溢着星河一般的眼波。

“可我……”谢端又开始犹豫。对于自己能做什么,他向来缺乏足够的自信。

“你这人虽然毛病不少,却具有很多人都缺乏的诚心,这足以使你摆脱平庸。”

“为什么?”

“人所领悟的智慧只不过是用真心换真理罢了……”白水素女浅浅一笑,手中的螺坠恍如星辰般闪出清澈的光辉。她轻启朱唇一吹,光芒闪过,螺坠已挂在谢端项间,“这颗螺坠可助你达成心愿。它不能满足贪婪的欲望,但能变出粮食和你经常研习的东西。它可大可小,也能让变出的东西幻化大小。记住,你弱它也弱,你强它也强!”

“就是说,除了粮食我只能变出博物馆里的文物吗?”谢端问。

“按你的说法是这样,但我相信将来你能增强它的灵力,”素女点了点头,眼神里满含期待,“如今那蚂蟥怪为了控制民众,借台风和朔望大潮之力移去七星洲的一颗陨星,堵住三叠泉,使民众重归蒙昧,所以……要设法带领大家重开三叠泉才行啊!”

“三叠泉?”

“三叠泉本与银河相通,其中慧泉使人开悟,濯除贪蛮;勇泉使人坚韧,不畏苦难;礼泉使人恭谨,处世和谐。现在没了这三泉,南方部落就分裂成触、蛮等大大小小的邦族,更容易被蚂蟥怪操控。眼下只有你身边的触族人天性未泯,尚可教化,不可失了时机呀!”

谢端忧心忡忡地望向洞外,天色依旧迷蒙。他感慨道:“这么重大的使命哪是一朝一夕就能完成的啊!到时我还回得去吗?”

“你要明白,梦中的二十年在你的现实世界里不过一瞬而已。”

“这么说……我要在这里经历二十年吗?”谢端问。

素女点点头:“一切遭逢尽是缘……我走后,你须随身护好宝螺,只要带着它,我就能感应到你们的处境!”

“我——们?”谢端忽然记起歪歪和背不驼他们胸口都带着相同的螺坠。

“是的,”素女看了看熟睡的歪歪,“去吧,帮他们打败邪魔、统一邦国,功成之日就是梦圆之时!”

为谢端传授过宝螺的用法后,白水素女将双掌并在一起,开合几次,口中念念有词。不多时,便见远处飞来一只大红蝶,落到洞口。谢端一看,这不就是先前与自己相伴一处的红蝶吗?女神没再说话,转身跨上红蝶,飘然而去。

几天后,谢端终于痊愈,只是胸口偶尔还会刺痛,像在不时地提醒他完成使命。看到他好起来,背不驼和歪歪都很高兴。谢端便与他们谈起重开三叠泉的想法。

背不驼长叹道:“这也是我一直想做的啊!如果能重开三叠泉,让蛮族等部落都受到感化,我们就可能团结起来一起铲除魔怪,可是……如今大家每天都在为吃食犯愁,不仅忙着到处捕猎、捞鱼,还要时刻提防危险,哪有可能再分出足够的人手啊!”

听他说出实情,谢端也就没了主意。

日子照常一天天地过去。歪歪让背不驼和谢端帮着在酋长洞里搭了个大巢,将他的鹰妈和大鹰兄弟一起接来住下。他有时也会跟着谢端认些字、学点简单算术、读读诗歌、听听历代人物故事,但只要小伙伴们的身影一出现在洞口,他便再也坐不住,心里痒得就像被虫咬了一样。于是就找出各种理由溜出去,与伙伴们四处翱翔、追鹰逐兔。

阿五他们总是在背后把谢端称作“无趣的小老头”,歪歪也找不出反驳理由。端叔老是让自己学习,又不太喜欢开玩笑,看起来确实挺没劲。然而后来发生的事让大家逐渐改变了看法。

一日,歪歪照常跟着谢端读诗认字,眼睛却一直瞄着洞口,可奇怪的是小伙伴像凭空消失了一样,左等不来,右等不来。他正焦躁,忽见背不驼捂着肚子上气不接下气地进了洞。

“怎么了,阿驼?”谢端忙搀住他问。

“很多人吃坏了肚子……胀得难受……还好你们俩没事,我想……也许你有办法救大家……快去看看吧!”

谢端一愣,他向来觉得自己没本事,现在背不驼居然向他求助,这太令人意外了。“别急别急,”他忐忑地问,“快告诉我,大家都吃了啥?”

背不驼稍稍喘匀了气,额头却淌下了虚汗:“今天河里漂来好多鱼,大伙儿见还活着,就捞起来吃了。哎哟……啧啧啧……难道是蚂蟥怪下了什么妖法?”他不停揉着肚子,脸色愈发苍白。

谢端皱眉道:“歪歪,快,去里间把我那个带盖的罐子拿出来!”

歪歪很快就抱来了个瓦罐。打开一看,原来是腌橄榄。背不驼吃下几颗,又喝了口咸涩的汤汁。很快,他便不再紧摁肚子,脸色也恢复了正常。

“真没想到,这东西还能治病,端叔,你太厉害了!”歪歪不禁赞叹道。

“它能解毒助消化,用处多着呢,”谢端一边说着,一边又匆忙从里间抱了几大罐出来,“前些天,我见山上结出好多橄榄,落了一地,实在可惜,就用盐腌起来,现在刚好用上了,咱一起拿去分给大家吧。回头支几口缸,我再熬些米粥分给大伙儿,叫他们千万别再吃那些来历奇怪的东西了!”

果然,经过一番调理,人们不再闹肚子,吃了米粥后,更增添了几分气力。于是大伙儿便对这种洁净雪白、还带着暖暖香味的食物充满了好奇。尤其是那群孩子,更是围着谢端问这问那。

谢端取下螺坠迎风一晃,化作一个大宝螺,口中又默念数语,只见从螺口不断溢出一粒粒金灿灿的东西。

“这就是煮饭的米?”阿五拾起几粒谷子在手中又搓又捻。

“这是稻谷,舂去壳后,加水煮熟就是米饭了。”谢端剥开谷壳,露出白玉般晶莹的大米。

阿五拍手道:“太好了,那咱就用这宝螺变出好多好多吃不完的米,再也不用干活了!”

谢端摇了摇头:“不行啊,只要咱贪念一起,这宝贝就没了法力。来年开春,我们可以把这些谷子种在地里,到夏天就能收获更多成熟的稻谷。到时我们就总能吃饱肚子,不用冒险到处捕猎捞鱼了。”

歪歪恍然大悟道:“哦,我明白了,种了稻谷以后大家可以住在一起对付虫怪和蛮族,就算它们都打来咱也不怕了!”

“嗯,这东西还有更神奇的地方呢,以后你们慢慢就懂啦!”谢端笑得很神秘。

小小的谷粒竟有那么大的魔力?谢端的话愈发激起孩子们强烈的兴趣,谁都渴望着春天快快到来。

大家越发觉得这小老头挺神秘,好像他的脑袋里装着许多新奇的东西。接连几日,端叔都像捂着谜一般不动声色,偶尔只是见他蒸一些干米饭装入瓦坛中,又用竹叶黄土封起来,不知有什么用处。

事实上,谢端除了想酿些酒,还自有一番盘算。他计划一开春就带大伙儿种水稻,等有了收获,自然能腾出人手去开辟三叠泉。到时,他就用这些酒为大家庆功。

转眼间,第二年很快到来,孩子们犹如雨后春笋一般都长高了不少。几个月里,谢端与他们一起圈养小动物,教他们做竹节蛇、竹筒水枪等玩具,还和他们一起烧制各种各样造型奇特的陶器。

最让小伙伴们开心的是,他们还烧成了好多个螺状的陶笛,吹起来“呜呜”作响。谢端的关心陪伴加上他善于解答各种稀奇古怪的问题,使孩子们愈加亲近他。而他也因此逐渐有了更多自信。

天气一天天转暖,终于迎来播种的季节。兴奋的孩子们早已按捺不住,老是“端叔长、端叔短”不断怂恿着。他们一同筛选出大颗粒的稻谷做种子,将它浸泡一天后滤出,装进透气透水的大竹筐,在上面盖一层干草,每天往筐内均匀浇洒温水。

发芽是最先令人激动的事。孩子们亲眼见证生命在自己手中萌发,甭提多高兴了!他们乐此不疲地开垦出一片柔软湿润的田畦,撒上谷芽。没几天,歪倒在湿土上的谷芽们竟然奇迹般自动移正了方向,将根伸进土壤。谁都相信,那一抹嫩绿是天底下最美的颜色!然而端叔却告诉他们,到夏天就会看到金灿灿、沉甸甸的稻浪在风中涌动。这让大伙儿更增添了许多期待。

孩子们像对待宝贝似的精心照料这片田畦,谷芽很快长成绿茵茵的秧苗。他们甚至把亲人都拉了来,大家费了好大劲才整出一片更大的水田,将秧苗分别插种进软泥中。

此后,歪歪每天都会带着伙伴们来查看禾苗的生长状况,仿佛巡视领地一般。他们不仅到田间拔草,还做了个草人驱赶贪婪的麻雀。傍晚,几个少年就在田边生起篝火,吹响自己烧制的螺笛。看着绯红的晚霞在远天呈现出最后一抹灿烂,听着温暖的柴火燃烧时发出噼哩噼哩声,大伙儿便疑心这是有声有色的美妙伴奏,似乎连火焰都随着乐音强弱在高高低低地翩然飘动。

然而平静的日子没过多久,就发生了件奇怪的事。


【闽侯特产】

◉ 橄榄 橄榄原产于中国南方,闽侯更有“中国橄榄之乡”的美誉。当地因雨量充足、日照充分、气温适宜、无霜期长,所以出产的橄榄脆嫩多汁、口感细腻、色泽鲜润,无论在品质、种植面积还是产量都位居全国之首。橄榄有清咽利喉、解毒醒酒、消除积滞、瘦身减肥、降低血脂、预防骨质疏松等功用。


【闽侯水稻种植历史】

◉ 据《第四纪研究》(第39卷 第1期)刊出的研究文章《闽江下游白头山遗址稻旱混作农业的植硅体证据》表明,经过对闽侯县荆溪镇白头山遗址进行了系统采样分析,证明距今5000年左右稻作农业已经传播到了闽江下游,距今4700年左右旱作农业传入,形成了稻旱混作的原始农业格局。

新石器时期农作物的种植具有深远意义,它意味着稳定的食物来源和定居所,这就让孕育更先进的农耕文明成为可能。从意识角度看,保障型的农耕心理也为人类将来告别兽类掠夺性的丛林法则创造了首要条件。中国儒家“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的关怀思想就是基于千年农耕主体文化的发展而产生的。而“大同”理想则早已通过一粥一饭镌刻进中华主流文化的基因里。



以上内容来自专辑
用户评论
  • 青红_a

    巧了,今天是地藏节,能钻地土遁,几十里地转眼就能溜个来回的皮不黑出现了

    睡云_ro 回复 @青红_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