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入行裱糊匠

01 入行裱糊匠

00:00
08:53

《我这一辈子》是作家老舍创作的一部中篇小说,发表于一九三七年七月。本书通过一个巡警对自己一生坎坷曲折经历的自述,深刻记录了人类个体在社会变迁中的无助与迷茫。


小说用第一人称书写,通篇是一个北京老巡警的自白,语言独具特色,京味醇厚,通俗简洁,幽默传神。小说中无论是人物的语言,还是叙述的语言,都充满了北京地区的生活色彩。


作为二十世纪初期的文学领路人,老舍先生特别善于用平凡场景中的小镜头反映社会生活中的大冲撞。他的笔触不是简单地直接介入,而是自然延伸到民族的命运中,让读者从他诙谐与幽默的文笔中品味世事的艰难以及生活的沉重,从而引发读者对作品的思考。

-----------------------------------------------------------------------------------------------------------------------------

我幼年读过书,虽然不多,可是足够读七侠五义与三国志演义什么的。我记得好几段聊斋,到如今还能说得很齐全动听,不但听的人都夸奖我的记性好,连我自己也觉得应该高兴。可是,我并念不懂聊斋的原文,那太深了;我所记得的几段,都是由小报上的“评讲聊斋”念来的——把原文变成白话,又添上些逗哏打趣,实在有个意思!


我的字写得也不坏。拿我的字和老年间衙门里的公文比一比,论个儿的匀适,墨色的光润,与行列的齐整,我实在相信我可以作个很好的“笔帖式”。自然我不敢高攀,说我有写奏折的本领,可是眼前的通常公文是准保能写到好处的。


凭我认字与写的本事,我本该去当差。当差虽不见得一定能增光耀祖,但是至少也比作别的事更体面些。况且呢,差事不管大小,多少总有个升腾。我看见不止一位了,官职很大,可是那笔字还不如我的好呢,连句整话都说不出来。这样的人既能作高官,我怎么不能呢?


可是,当我十五岁的时候,家里教我去学徒。五行八作,行行出状元,学手艺原不是什么低搭的事;不过比较当差稍差点劲儿罢了。学手艺,一辈子逃不出手艺人去,即使能大发财源,也高不过大官儿不是?可是我并没和家里闹别扭,就去学徒了;十五岁的人,自然没有多少主意。况且家里老人还说,学满了艺,能挣上钱,就给我说亲事。在当时,我想象着结婚必是件有趣的事。那么,吃上二三年的苦,而后大人似的去耍手艺挣钱,家里再有个小媳妇,大概也很下得去了。


我学的是裱糊匠。在那太平年月,裱匠是不愁没饭吃的。那时候,死一个人不象现在这么省事。这可并不是说,老年间的人要翻来覆去的死好几回,不干脆的一下子断了气。我是说,那时候死人,丧家要拚命的花钱,一点不惜力气与金钱的讲排场。就拿与冥衣铺有关系的事来说吧,就得花上老些个钱。人一断气,马上就得去糊“倒头车”——现在,连这个名词儿也许有好多人不晓得了。紧跟着便是“接三”,必定有些烧活:车轿骡马,墩箱灵人,引魂幡,灵花等等。要是害月子病死的,还必须另糊一头牛,和一个鸡罩。赶到“一七”念经,又得糊楼库,金山银山,尺头元宝,四季衣服,四季花草,古玩陈设,各样木器。及至出殡,纸亭纸架之外,还有许多烧活,至不济也得弄一对“童儿”举着。“五七”烧伞,六十天糊船桥。一个死人到六十天后才和我们裱糊匠脱离关系,一年之中,死那么十来个有钱的人,我们便有了吃喝。


裱糊匠并不专伺候死人,我们也伺候神仙。早年间的神仙不象如今晚儿的这样寒碜,就拿关老爷说吧,早年间每到六月二十四,人们必给他糊黄幡宝盖,马童马匹,和七星大旗什么的。现在,几乎没有人再惦记着关公了!遇上闹“天花”,我们又得为娘娘们忙一阵。九位娘娘得糊九顶轿子,红马黄马各一匹,九份凤冠霞帔,还得预备痘哥哥痘姐姐们的袍带靴帽,和各样执事。如今,医院都施种牛痘,娘娘们无事可作,裱糊匠也就陪着她们闲起来了。此外还有许许多多的“还愿”的事,都要糊点什么东西,可是也都随着破除迷信没人再提了。年头真是变了啊!


除了伺候神与鬼外,我们这行自然也为活人作些事。这叫作“白活”,就是给人家糊顶棚。早年间没有洋房,每遇到搬家,娶媳妇,或别项喜事,总要把房间糊得四白落地,好显出焕然一新的气象。那大富之家,连春秋两季糊窗子也雇用我们。人是一天穷似一天了,搬家不一定糊棚顶,而那些有钱的呢,房子改为洋式的,棚顶抹灰,一劳永逸;窗子改成玻璃的,也用不着再糊上纸或纱。什么都是洋式好,耍手艺的可就没了饭吃。我们自己也不是不努力呀,洋车时行,我们就照样糊洋车;汽车时行,我们就糊汽车,我们知道改良。可是有几家死了人来糊一辆洋车或汽车呢?年头一旦大改良起来,我们的小改良全算白饶,水大漫不过鸭子去,有什么法儿呢!



以上内容来自专辑
用户评论
  • 四方有声

    因为AI匹配的文稿谬误较多,各位如果想对照老舍先生的原稿,可以点击每一集名称下面的“简介”(手机界面)。

  • Selenala

    从《老舍讽刺幽默短篇小说》过来的。主播的声音与风格跟老舍的作品实在是太搭了。把老舍的传世之作演播活了。

  • 阿祥伯

    朋友给你发了私信,方便时望回复一下,谢。

    四方有声 回复 @阿祥伯: 私信未收到。请重发。

  • 女听者

    听主播的声音我不出戏,不困😄

  • uhx4dhk7lgk4tkpuinlg

    从《老舍讽刺幽默短篇小说》找过来的,喜欢作者的声音,语调

  • 9jo1wnlo50u2lgjl4yd9

    我也是,作者虽然不算太标准的京腔,但是声音温暖醇厚,如饮甘霖。

    四方有声 回复 @9jo1wnlo50u2lgjl4yd9:

  • 凨凪凮夙Tel

    从《老舍讽刺幽默短篇小说》主页推荐而来,喜欢听四方老师播讲的小说。

  • 左军_vq

  • A龍神

    老舍 身体受得了吗?

  • 刘杰_s3

    好听,听完了短篇,又开始听中篇了,谢谢您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