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5发热的简易外治

15发热的简易外治

00:00
22:34

第七章发热

一、怎么判断自己发热了?

发热是一种症状。正常人在体温调节中枢的调控下,机体的产热和散热过程经常保持动态平衡,当机体在致热源作用下或体温中枢的功能障碍时,使产热过程增加,而散热不能相应地随之增加或散热减少,体温升高超过正常范围,称为发热。

人体正常体温平均在36~37℃之间(腋窝),超出37.3℃就是发热,37.3~38℃是低热,38.1~39℃是中热,39.1~41℃是高热,41℃以上是超高热。

中医认为,发热是人体邪正相争的过程。一般分为外感发热和内伤发热两大类。外感发热多由感受外邪引起,多与感冒、咽痛、咳嗽、鼻塞等症状一起出现;而内伤发热则多见于内科疾病、免疫系统疾病、血液疾病等,如心肌炎、心肌梗死、脑膜炎、关节炎、肿瘤导致的发热均为内伤发热。

外感发热,若体温不超过38.5℃,且精神、食欲没有受到很大影响,大家可不必惊慌,可针对性采用一些中医外治法如刮痧、拔罐、放血等,通过出痧、出汗、出血等途径让邪有出路,调动身体的自我修复能力,自己在家就可以轻松解决。但若体温高于38.5℃,或持续低烧不退,或伴胸痛、剧烈头痛、发疹、关节痛、抽搐等属于急危重症发热症状,或明确诊断为内伤发热范畴,则不在本篇范围,请尽快去医院专科就诊。

二、出现发热症状,这么做就对了!

中医讲究辨证,不同的证型需要不同的治疗方法,比如发热有风寒、风热、暑湿等,但大家如果没有中医功底,可能很难去判断自己或家人属于哪一证型,就无法找到对应的外治法干预了。针对这种情况,书本列举了两个发热的基本方,就是说只要有发热的症状,不管哪一个证型,都可以使用。以下列举了两个方法,第一是刮痧疗法,第二是指腹的点刺放血。这两种方法大家首先可以选用其中一个,再根据发热情况决定是否两种方法都使用。

因为不是每个人家里都备有血糖笔,而且有些人惧怕刺血,所以刮痧是首选。但日常发热经常会出现反复,比如今天刮痧出汗后热退,晚上或者第二天又有低热,这时候就可以交替使用两种方法。特别是不配合刮痧的小朋友,手指的点刺放血的就非常适合了。

处理方法一:颈项部刮痧。

1.部位  

从风池、天柱开始,依次沿肩井、大椎、风门、肺俞,连线区域。

2.简易定位

风池:俯伏坐位,以拇示两指从枕骨粗隆两侧向下推按,当至枕骨下缘凹陷处与乳突之间,即斜方肌与胸锁乳突之间,用力按有酸胀麻感处。

天柱:后发际中央往上五分(大约一个小指横指大小)是哑门,由哑门旁开约二横指,项部大筋(即斜方肌)的外缘处。

肩井:大椎与肩峰最高点连线之中点。

大椎:坐位低头,项后上背部脊柱最上方突起之椎骨(第七颈椎),其下缘凹陷处。

风门:由大椎,往下推两个椎骨即为第二胸椎,由此椎棘突下双侧旁开两横指(示、中指)处。

肺俞:由大椎,往下推三个椎骨即为第三胸椎,由此椎棘突下双侧旁开两横指(示、中指)处。

3.操作方法

(1)坐位低头,充分暴露项背部。

(2)在皮肤上均匀涂上刮痧油、万花油、润滑油等介质。

(3)手握刮痧板,先以轻、慢、柔手法为主,从风池开始,依次刮向肩井、大椎、风门、肺俞。

(4)患者适应后,手法逐渐加重、加快,以患者能耐受为度。

(5)遇皮下结节或疼痛点时重点刮拭,以出痧为度。

(6)刮痧后配合温热的姜茶、姜粥、艾叶水等药膳以助汗出,微微汗出为宜。

4.注意事项

(1)刮拭前仔细检查刮痧工具,以免刮伤皮肤。

(2)刮痧过程要避免风寒之邪侵袭,空调、风扇等不宜直吹刮痧部位。

(3)刮痧后不宜立刻洗澡,建议6小时后再洗温水澡。

(4)刮痧后1~2天局部出现轻微疼痛、痒感等属正常现象,无需特殊处理。

(5)不要在过饥、过饱、过度疲劳及紧张的情况下刮痧治疗。

(6)血糖控制欠佳,或有重症贫血、血小板减少及有凝血功能障碍者不适宜刮痧。

(7)孕妇不宜在大椎、肩井等穴位刮痧。

(8)6岁以内的小孩如不能配合刮痧,可在方案中的穴位或整个颈项部外涂复方薄荷软膏,用指腹或掌根反复擦拭,以使局部皮肤潮红或出痧,也能达到退热效果。

处理方法二:中指指腹点刺放血。

1.部位中指指腹。

2.简易定位中指末节腹侧部分。

3.操作方法

(1)首先确定中指指腹的刺血点。

(2)操作者用拇指与示指,示指在下,拇指在上,固定被操作者的中指,操作者用拇指指腹用力捋动被操作者中指指腹,捋向指尖,固定片刻,观察回血最快或者明显充血的点,即为刺血点。

(3)用75%酒精棉片在中指指腹由内到外进行消毒,消毒1~2遍。

(4)戴上医用手套,使用安装好的血糖笔对准中指指腹点刺。

(5)反复用力从下往上挤压,挤出瘀血3~5滴,瘀血明显时可至8~10滴,或血由暗红变成淡红为宜。

(6)治疗后,用75%酒精棉片消毒,并清理血迹。

(7)如果刺血处仍有出血,可用消毒棉球或纱块按压片刻。

(8)放血后,点刺位置半小时之内不要洗手。

4.注意事项

(1)建议大家家里常备一支血糖笔,血糖笔的点刺操作简单、安全,大家可查看总论部分血糖笔的操作。

(2)中指指腹点刺放血,不重在放血,而重在“激发阳气,邪有出路”,所以放血量极少,对身体无伤害,大家可放心使用。

(3)不能空腹或者是暴饮暴食后进行该操作,以免发生晕血、晕针等不适。

(4)如有晕血、晕针史或者血小板低下、凝血功能障碍的患者不宜使用。

三、不同类型的发热怎么办?

在使用发热的基本治疗方法的同时,如果有一定的中医基础或想进一步分析自己或家人是何种证型,大家可以通过以下篇章判断自己发热的证型,在使用基本方之一的同时可进一步使用对应发热类型的治疗方案。

本章主要列举了发热的三种常见证型,风寒型、风热型、暑湿型。另外还有气虚发热、阴虚发热、湿温发热等较难掌握,未一一列举。发热初期根据以下列举的自我辨识要点,很容易判断己是什么类型发热,直接选择对应的方案,对号入座即可。但对病程长、反复发热、就诊后使用了药物治疗的患者,证型往往会变化或重叠,这种情况很难自我辨识,建议求助专业的中医医生进行诊治。

(一)外感风寒型发热

1.外感风寒型发热常见病因与症状

(1)夏季睡觉的时候空调温度过低,或者长时间待在空调房里,出现打喷嚏、鼻塞、头痛、双手冰凉的,照镜子观察舌苔为薄白苔的。

(2)淋雨、游泳之后,打哆嗦、需添加衣服,打喷嚏、流鼻涕,需要喝热饮的。

(3)秋冬天穿着少,户外活动后出现打喷嚏、鼻塞、流涕、头痛的。

(4)空调房间或寒冷天气工作劳累或熬夜后,出现怕冷,打喷嚏、流鼻涕,需添加衣服、喝热饮的。

上述四种情况是感受风寒的常见原因及症状,凡有一种情况符合的就可以辨识为外感风寒型发热。

2.“艾”走你的风寒之邪

(1)处理:艾灸。

(2)取穴:后溪。

(3)简易定位后溪:半握拳,手掌第二横纹尺侧端。

(4)操作方法

1)用手持点燃的艾条灸到特定部位,距离皮肤3~4cm,以被灸者的温感作为标准,感觉适宜即可。

2)操作的时候可以将艾条上下移动(雀啄灸)、左右移动(回旋灸),也可以静止不动(温和灸)。

3)每穴灸10~15分钟,左右两穴交替进行,微微出汗为宜。

(5)注意事项

1)艾灸注意保暖,不要在空调房或风扇口及穿堂风的风口施灸,适当保持空气流通。

2)部分患者本身发热,因不出汗,用温热的艾灸方法,在没有出汗前,会有些烦躁不安,所以发热首先用基本的处理方法,还伴有怕冷、怕风,再配合后溪的艾灸疗法以助祛除风寒之邪。

3)艾灸后可适当喝热的生姜水或艾叶茶,以助汗出。

4)艾灸过程中,部分患者会出现明显的局部反应,如发麻、排风、排寒、发痒,属于正常现象,不需特殊处理;出现局部有水汽,及时用干毛巾擦拭;出现局部刺痛的感觉,触摸肤温并不高,这种情况保证艾灸的安全距离,可继续艾灸。

5)艾灸后,出现小的水疱一般不用处理,3~5天可以自行吸收;大的水疱需要在医生指导下处理,以免感染。6)血糖偏高、有感觉障碍的患者慎灸,以免烫伤感染。

(二)外感风热型发热

1.引起外感风热型发热的常见原因

(1)天气炎热的时候,户外工作或活动,没有喝足够的水,出现咽痛、鼻塞、头胀痛,伸舌照镜子舌面偏干,舌尖偏红的。

(2)进食煎炸辛辣,如煎饼、坚果、辣脖子等,次日出现口干、咽干或咽痛,兼鼻塞、咳嗽,伸出舌头偏红的。

(3)暑热天气工作劳累或熬夜后,出现咽干咽痛、口渴、鼻塞、流黄色浓鼻涕,有时候伴有鼻出血的。上述三种情况是感受风热的常见原因及症状,有一种情况符合的就可以辨识为外感风热。

2.点刺放血+拔罐,轻松搞定风热型发热

(1)处理:穴位点刺放血+拔罐。

(2)取穴:曲池。

(3)简易定位曲池:仰掌,微屈肘,肘横纹头与肘关节桡侧的高骨(肱骨外上课)连线的中点。

(4)操作方法

1)患者采用坐位或平卧位。

2)用75%酒精棉片在曲池由内到外进行消毒,消毒1~2遍。

3)戴上医用手套,使用安装好的血糖笔对准曲池。

4)按动血糖笔进行点刺,点刺选取穴位及穴位附近1~3处。

5)用小号真空抽气罐固定在穴位上,用真空抽气枪吸气,以罐内形成负压,固定在穴位上,留罐10~15分钟。

6)治疗后,用75%酒精棉片消毒,并清理血迹。

7)如果刺血处仍有出血,可用消毒棉球或纱块按压片刻。

8)放血后,局部建议6小时后才洗澡。

(5)注意事项

1)血糖笔操作简单、安全,大家可查看总论部分血糖笔的操作。

2)如有晕血、晕针史或者血小板低下、凝血功能障碍的患者不宜使用。

3)曲池具有清热解表、疏经通络的作用,对有晕血、晕针等的患者,或者不熟悉血糖笔操作的患者,可在本穴位上进行刮痧、点穴揉按的方法也起效。

(三)外感暑湿型发热

1.看清外感暑湿型发热的真相外感暑湿型发热多为暑热天气中,身体处于相对虚弱的时候,盛夏外界的暑湿之邪趁虚而入,而表现出发热、咽痛、鼻塞、汗出热不解、口渴不欲饮、全身困乏沉重、不想动弹,舌苔是厚腻的,这种感冒缠绵难愈,病程相对比较长。如果暑湿之邪困于中焦,则感觉食欲不振、脱腹胀满、恶心呕吐、大便不成形、排便不畅快等。

(1)发生在盛夏暑热天气,身热不扬、汗出热不解、全身困倦、皮肤黏腻不干爽、舌苔厚腻的。

(2)暑湿之邪困于脾胃,表现为脱腹胀满、口渴不欲饮、恶心呕吐、排便不畅快等。这两种情况可辨识为外感暑湿发热,外感暑湿的症状缠绵难愈,病程相对较长。

2.一条“经”摆脱暑湿发热困扰

(1)处理:拔罐。

(2)部位:膀胱经背段。

(3)简易定位在人体后背正中脊椎骨旁开约两横指(示、中指)(一寸半)及旁开约四横指(三寸)的位置,左右各两个域,就是膀胱经在背部的主要区域。

(4)操作方法

1)患者采用俯卧位,充分暴露操作部位。

2)从双侧大杼穴(坐位低头,项后上背部脊柱最上方突起之椎骨,往下推一个椎骨即为第一胸椎,由此椎棘突下旁开两横指(示、中指)处开始定罐,依次往下排列,左右各一,一共排10个到12个罐。

3)用真空抽气枪抽气固定,吸力以患者耐受度为主。

4)留罐时间:10~15分钟。

5)留罐过程中,注意观察皮肤颜色变化或有无水疱。

(5)注意事项

1)拔罐期间注意保暖。

2)拔罐后建议6小时后才洗澡,不宜洗冷水澡。

3)拔罐时间控制在10~15分钟。

4)拔罐出现水疱,小的水疱一般不用处理,2~3天可自行吸收;大的水疱需要在医生指导下处理,以免感染。

5)凝血功能障碍、有出血性疾病(如血友病、血小板减少、再生障碍性贫血等)等患者不适合使用拔罐。

6)血糖控制欠佳的患者不宜拔罐,如因病情需要拔罐时间不宜超过10分钟。

7)支气管扩张、肺气肿患者背部及胸前不宜拔罐。

8)孕妇不建议拔罐。

9)六岁以内小孩的皮肤比较稚嫩,不配合拔罐的,可使用复方薄荷软膏,用中指和示指指腹擦拭膀胱经背段,以使局部皮肤潮红或出痧,也能达到祛暑湿、发汗退热的效果。

四、李医生温馨提醒

1.发热是很多疾病的首发症状,38.5℃以下,经上述方法对症处理仍未退烧,及早就医。

2.体温高于38.5℃,或持续低烧不退,或伴胸痛、剧烈头痛、发疹、关节痛、抽搐等属于急危重症发热症状,或明确诊断为内伤发热范畴,不在本篇范围,请专科就诊。

3.自我对症处理要严格对照操作步骤进行,熟悉禁忌证,以免发生意外。

4.自我对症处理期间注意保暖,不要受凉,多喝温开水、少熬夜、多休息,机体才能有更好的修复。



以上内容来自专辑
用户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发表第一个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