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18日:熬的不是夜,是自由?如何摆脱“报复性熬夜”

5月18日:熬的不是夜,是自由?如何摆脱“报复性熬夜”

00:00
04:46
美好生活,不止一面。各位小伙伴,早上好!今天是2023年5月18日,星期四。一起来收听今天的资讯,美好生活天天见~

凌晨三点,你发了一条朋友圈,感慨自己又成了秃头小宝贝,好巧,点赞区发现大家都没睡。也许是因为工作太多,也许是因为视频太有趣,“熬夜”几乎成了每个当代人的必备技能。可是你知道吗?在熬夜大军中,许多人是在进行“报复性熬夜”。

这些人大多是白天工作太忙,所以在夜晚这个可以自己支配的时间里,难以轻易入眠。虽然他们清楚地知道,熬完夜迎接自己的是第二天更严重的疲惫困倦,以及皮肤老化、黑眼圈、肥胖……却依然乐此不疲继续报复性熬夜,这是为什么呢?

网上流传的一句话多少解释了其中的原由,“我熬的不是夜,是自由”。这是一种“补偿心理”在作祟,也是属于自我防御机制的一种。个体心理学开创者阿德勒说:“当人们因生理或心理问题感到受挫,便会不自觉用其他方式来弥补这种缺憾,缓解焦虑,减轻内心不安。”

但一直靠熬夜来缓解焦虑,却是一种不正确的“过度补偿”,不仅容易形成依赖,长此以往,还可能造成慢性睡眠紊乱,进一步伤害我们的身体。如何能够摆脱“报复性熬夜”呢?

我们可以尝试用其他方式来补偿。比如我们可以试着在一些其他小事上适当放纵,给自己点一份甜点、犒劳自己一份烤肉大餐等等。不过,这些“补偿”对于自控力极差的人恐怕不太有效,口腹上的快乐短暂易逝,过多使用也会给健康带来负担。更持久的补偿方式是找到一个自己真正感兴趣的事情。正所谓兴趣是最好的动力来源,当你有了真正喜欢的事情,在这件事上收获的“补偿”将远远大于无意义的熬夜。

其次,给自己更多“掌控感”。被控制而无法挣脱,会直接影响幸福程度。当人感觉自己不能控制自己的生活,就会非常消极,寻求“补偿”的冲动也更强烈。在日常的生活中,抛开那些不可控的事情,可以在自己可控的事情上多做文章。比如,控制自己的体重,控制每一餐的营养,控制发展哪项兴趣,控制选择什么样的朋友和圈子。甚至,可以主动去参加一些社群活动,多承担工作,通过在社群中去安排事情、去分享、去沟通……从而获得更多的“掌控感”,降低“补偿”的需求。

再有,给自己一段独处的时间。心理学讲,“独处”是一种能够容纳不同情绪体验的开放性状态, 对个体有积极的意义。我们每个人其实都需要一段“与外界没有互动,或在意识上与他人分离,能够自由选择个人身心活动的状态”。所以,不妨忙里偷闲,给自己一小段时间彻底放空,进入到健康的独处状态,可以是看书喝茶、画画写字、听音乐,做瑜伽,总之把时间花在放松上,减少进入“报复性熬夜”的频率。

最后,从行为上做好睡眠准备——提前两小时,刷牙、洗脸、关灯、上床。尽早做完这些事,也会是缩短熬夜时间的一种方法。此外,光线也非常重要。人之所以会感到“困意”,是因为大脑中的松果腺产生了一种叫做褪黑素的激素,而它的分泌是受外部光线影响的。尽早关灯,即使我们想“报复性熬夜”,我们的身体也会控制你不熬太久。

人生最幸福的事,莫过于晚上拥有甜甜的睡眠,白天焕发满满的元气。而且充足的睡眠有助于恢复我们的心理资源,进而提高自控力,帮助我们更好地掌控人生。所以,想要“美梦成真”,先睡个好觉吧!
以上内容来自专辑
用户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发表第一个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