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0年代末,李见深花掉从美国带回来的1万美金积蓄,在距离景德镇十余公里的三宝村买下了几间土房子,“背后是翠竹,周围群山环抱,一条小溪从院子中间流过。”
在这里,李见深开始了自己的“造村”之旅。三宝国际陶艺村的“大树”,就从这片土壤里发了芽开了花,造就了陶瓷文化与中国乡建融合的新式典范。
李见深与陶瓷的结缘,始于“学问”。高考恢复之后,他凭借良好的艺术素养,考取了景德镇陶瓷大学雕塑专业。但其实,“在你进入到这个领域有了深入接触之后,在循序渐进中,在时间和岁月的磨练中和它产生了情感,才会对这个领域真正感兴趣、更投入。”
1982年,李见深从景德镇陶瓷大学毕业,1995年在美国纽约州立阿尔弗雷德大学获得陶瓷硕士学位。1997年开始,他先后在日本、加拿大、美国、荷兰等国举办个人陶艺作品展。
90年代在世界游走的经历,让李见深有机会隔着一段距离观照自己。他看到了深埋于身上的文化土壤,也更清晰地想到,这些文化在未来将带来的独特价值。
“一看是中国的,再仔细一看又没见过”,很多人看到李见深的作品都会生出如此想法。他非常看重自己作品的民族特色,从不放弃在古人气象中寻找创作源泉。代表作《唐朝记忆》就源于对中国传统文化中富有诗意的遥远回忆的关注,他希望用雕塑、陶土来定格历史长河中的一个瞬间,呈现历史的岁月感。
“作为一个中国的陶艺家,你是否拥有中国的特征或者气质,这是很重要的。”
但对传统的呈现,不是翻版、也不是临摹。在传统之上,李见深希望能给予作品全新的当代演绎:对传统进行梳理,做最简化的可能性,让器具不管是外形、纹样还是装饰方法都更符合当代人的审美。“就像建筑设计,既要保持传统风格,又得保证现代人的生活起居一样。”
在李见深的所有作品中,有一个最为特殊的存在。它不是一件孤立的器物,而是建筑、是景观、是室内、是环境、是生态、也是手艺。它是一座活着的博物馆,允许新的介入,开放给所有的人来寻找“自我”。
这个代表作品,就是如今早已享誉世界的三宝国际陶艺村。
很多人问李见深如何“造村”,他却认为,三宝村的一切都是自己“长”出来的。三宝村四周散落着丰富的陶瓷文化资源,零碎,但却足够自然。这里所有的建筑都是在过去的痕迹中慢慢延续下来的,他做的,只是给予其足够的时间,给予其自然和文化足够多的尊重,在此之上再为村落注入当代价值与国际眼光。所以三宝村,才得以成为“今天的、世界的、具有原生价值和本土价值的陶艺村”。
文化发展需要长期的投入,是“种树”,而不是“插花”。“插花三个月就没了,种树是长得慢,但是根系一旦附着于土壤,就会形成新的生态和长势,让其能够可持续性地发展下去。”
在被问到如何定位自己时,李见深用了“理想”这个词。他是陶渊明的同乡人,1500年前,陶渊明用文字表达对世外桃源的美好想象。而李见深的理想,就是在21世纪,构建一个“形而下”的可进入的“陶”花源。
“我这一辈子所有的努力,就是希望做一个最好的艺术厨师。”
《中国匠人》
网易上流X非遗匠人内容共创栏目
让我们一起保护·传承·发扬非遗文化
有什么想对我们说的,欢迎留言哦~
实习生王雨彤对本文亦有贡献
还没有评论,快来发表第一个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