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观众喜欢看中国历史题材,几乎没有一个日本人不认识和喜欢这个人”,6月20日上海电视节“白玉兰对话”论坛上,NHK节目制作公司主任制片人小谷亮太的PPT上打出了“诸葛亮”的头像,让台下嘉宾和观众会心一笑。不过,尽管中国历史故事在日本很受欢迎,小谷亮太也与中国团队有共事经历,但他的PPT上还是有个“错误”引起国内同行的注意——“4000 years of history”,而正在上海博物馆举办的“实证中国:崧泽·良渚文明考古特展”上,能清晰看到中国5000年文明史的每一条纹路。
深圳天天成长影视有限公司董事长胡旭认为,如此了解中国的小谷亮太,其认知误区可以引发思考,要在海外传播中塑造可信、可爱、可敬的中国形象,需要有足够的文化自信,“中国上下五千年的历史文明依据是什么,我们能否对国际观众回答这个问题?”
海外内容传播量质齐升
近年来国际传播渠道平台由少到多、传播方式由单一到多元、出海主体走向国际合作与协同,中国内容出海的规模与质量实现了同步提升,效果和影响力日益增强。2022年,中国视听节目和服务出口首次突破2亿美元,民营企业和网络平台成为国际传播主力。俄罗斯流媒体平台OKKO版权经理谢尔盖·莫尔多瓦介绍,近年来一系列中国内容在俄罗斯受到欢迎,《你微笑时很美》《三体》《开端》等剧都在该平台上有不错的播放量,“感谢中国给我们提供《大江大河》《猎狐》等优秀内容,俄罗斯观众很喜欢这些节目。”
新加坡棱聚传播IFA media高级合伙人、北京棱聚影视文化传播总经理吕波见证了中国制作力量的发展,从一开始中国公司、制作人比较简单地学习模仿海外模式,到现在某些领域已经具有国际水准。“疫情期间,《风味人间》要在海外拍摄,创作团队来找我,看了样片,我被高超的制作水准震惊了。这些年,中国本土制作力量成长迅速,在制作资金投入方面也令人振奋。”
“熊出没”系列在海外有不错的传播成绩,方特国际有限公司副总经理罗高丞介绍,方特有十多年出海经验,覆盖全球十多个国家。“十几年前,中国的出海公司比较少,现在我们参加海外节展,发现中国公司越来越多,出海意识越来越强。而且,以前只有中国联合展台,现在可以看到省级的联合展台,越来越多中国伙伴在出海这个领域贡献自己的力量。”
五洲传播中心对外传播中心副主任万若若也注意到,海外传播的朋友圈越来越大,越来越多中国电视台一起走向海外,“我们的合作伙伴已经扩展到中亚、俄罗斯、东南亚、‘一带一路’沿线国家、中欧等,更多人在倾听中国的声音。”
出海中还有“短板”值得思考
如今,越来越多出海项目选择中外合拍,但在合作时,双方会因为不同的文化趣味而产生分歧。
小谷亮太介绍,中国的大熊猫、美食、历史故事等都是在日本受欢迎的题材,“去年我们有一个与CCTV合拍的项目,主要是用中国的高清摄像机拍摄大运河沿岸的烹饪和美食文化。日本团队来中国后,第一个谈到的话题是,要不要拍厨房,日本观众希望摄像机能‘进入’厨房,而中国主创人员觉得美食就够了。”经过多番探讨,中方合作伙伴克服困难,拍摄了厨房中的场景,大厨得以展示将豆腐雕成美丽花朵的精妙刀工,“日本观众很希望看到这样的细节。”
“总结海外纪录片偏爱的题材,包括自然、历史、户外,还有一些比较小的品类,像犯罪、科技等。尤其前两种是最受欢迎的,也是长期以来海外观众比较爱看的。”吕波认为,基于中国丰富的地形地貌和悠久的历史,有十分丰富的内容可以在海外传播,值得思考的是,在自然类纪录片拍摄上,我们还存在短板。“BBC几十年来一直在拍这类题材,我并不觉得设备上和中国比有什么不一样,但很多BBC创作者都是学生物专业的人转行,对动物习性很了解,而中国还鲜有研究动植物的专业人士参与电视制作。”
如今越来越多国产内容在海外发行时注意做本土化译配,胡旭在为作品《天天成长记》做越南语译配时,发现要真正接上国外市场的地气,往往比想象中更为复杂。“我们在当地找配音演员时才发现,越南有南北口音差异,他们的综艺类节目一般使用南部口音,时政类节目使用越北口音。我们想要内容更偏娱乐性一点,拜托配音公司反复筛选口音合适的配音演员。发行后,当地观众评价,‘看不出是一部进口片’。”在海外传播中国作品的经历,让他禁不住想起以色列第一位女总理自传中的一句话:“最终我们必须意识到,我们之间的不同没有相同那么多、那么重要。”
还没有评论,快来发表第一个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