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到明史,绕不开的是明世宗嘉靖与廷臣的“大礼议”之争。大礼议由武宗暴亡所引发,在内阁首辅杨廷和的策划下,变通办法,选取武宗堂弟明世宗(朱厚熜)继统。世宗称帝后,杨廷和非要把武宗和世宗的堂兄弟关系变成亲兄弟关系,于是,一场长达数年的大礼议便开始了。
“大礼议”究竟是在议什么?国家高层的政治斗争和普通百姓有什么关系?明亡是亡于万历,还是源于嘉靖世宗朝?这段特殊的历史还给我们留下了哪些痕迹与影响?今天我们请到中国社会科学院古代史研究所的解扬老师,和我们一起来聊一聊嘉靖“大礼议”背后的“天理”与“人情”之争。
【本期对谈】
主播:何必(北京大学历史学博士)
嘉宾:解扬(中国社会科学院古代史研究所研究员)
【收听指南】
01:26 “大礼议”,议的什么?
04:13继统而不继嗣(议礼派)vs继嗣而不继统(护礼派)
07:07 濮议,大礼议并非历史独特现象
09:13 继承血脉才能继承政治地位吗?
10:35 从人的角度:天理与人情
12:30 首辅杨廷和对嘉靖继位的警惕
15:03 治统与道统的斗争之外的思想家
16:08 王阳明:血亲也是天理
19:54 陆王心学vs程朱理学
21:46 嘉靖十五年,天下臣民均可祭祀始祖
26:05 宗祠的普遍化与祖宗的普遍化
30:34 宗族的竞争→现实世界的竞争
33:52 从尊亲敬祖到地方宗族的建设
36:00 历史的价值:线索与经验
【工具箱】
01 大礼议是指发生在正德十六年(1521年)到嘉靖三年(1524年)间的一场皇统问题上的政治争论,原因是明世宗以地方藩王入主皇位,为其改换父母的问题所引起,是明朝历史第二次小宗入大宗的事件。大礼议的核心是明世宗能否改换父母的重大争论,即对明武宗遗诏如何诠释的问题。
02 《大明王朝1566》https://movie.douban.com/subject/2210001/
03 濮议,是宋英宗时代对生父尊礼濮安懿王赵允让的讨论,引起了一系列政治事件。宋仁宗无嗣,死后以濮安懿王允让之子赵曙继位,是为宋英宗。即位次年(治平二年),诏议崇奉生父濮王典礼。侍御史吕诲、范纯仁、吕大防及司马光、贾黯等力主称仁宗为皇考,濮王为皇伯,而中书韩琦、欧阳修等则主张称濮王为皇考。英宗因立濮王园陵,贬吕诲、吕大防、范纯仁三人出外。
04 推恩令是汉武帝为了巩固中央集权而颁布的一项重要政令。推恩令本质是在郡县制的基础上的改进。这项政令要求由以前的各诸侯所管辖的区域只由其长子继承,改为其长子、次子、三子共同继承。按照汉制,推恩令下形成的侯国隶属于郡,地位与县相当。后来根据这项政令,诸侯国被越分越小,汉武帝再趁机削弱其势力。
05 嘉靖十五年(1536),礼部尚书夏言上疏建议明世宗推恩臣民祭始祖、立家庙,推动了民间追祭始祖和建置祠堂家庙的普遍化。《请定功臣配享及令臣民得祭始祖家庙疏》建议嘉靖皇帝从两个方面推恩,一是“乞诏天下臣民冬至日得祀始祖”,“冬至祭始祖,立春祭始祖以下、高祖以上之先祖”;二是“乞诏天下臣工建立家庙”,提出品官可以建立家庙,在家庙中设立纸制牌位祭祀始祖,三品以上的官员可立庙祭祀五世祖,三品以下的官员可立庙祭祀四世祖,庶人仍祭于寝。
06 “双轨政治”最早由费孝通提出,费孝通认为传统中国社会的治理是通过两条平行的轨道进行的:一条是自上而下的中央集权的专职体制的轨道,它以皇帝为中心建立起一整套的官僚体系,由官员与知识分子来实施具体的治理,最后可以达到县这一层,形成“皇权不下县”的局面;另外一条则是基层组织自治的民主体制的轨道,它由士绅等乡村精英进行治理,士绅即是皇权与民众力量之间的“缓冲夹层”,还担负着调节基层纠纷的任务。
【相关往期】
Vol.134|家与族:大明王朝的意外后果|嘉宾:解扬
【关于我们】
一样的世界,不一样的思考。「东腔西调」是一档由大观天下志制作播出的轻文化播客,每周五更新,不定期加更,感谢你的收听。你可以在喜马拉雅、小宇宙、网易云音乐、QQ音乐、苹果播客、36氪、三联中读等各平台找到我们。欢迎多多留言评论,我们真诚感谢所有反馈,同时也期待更多脑洞。
公众号:东腔西调
听友群:添加小助手eidos001(备注「播客」)
讲得真好,不是拘泥于大礼仪本身,而且侧重于对于祭祀与微观的影响,全是干货,太精彩了!
天理vs人情伪命题,与人/人情无关的“理”还是塔码的理吗!
何老师,下次再说明世宗的时候可以把谢杨老师和西北师范的田澍老师都请了吗
我给你继承权,条件是做我儿子,你继承了遗产又反悔不想当我儿子了,天理人情都不符合吧?西方的契约精神也不符合
AI小助理 回复 @周郎顾曲丨: 小助理有话要说哦~天下父母心,您的心情我们有幸感受到!我们终将符合您的期望,用行为回报您的重托。
嘉靖:继统不继嗣VS大臣们:必须先继嗣才能继统
嘉靖太阴险,心理阴暗
快来抢沙发吧
来听了 ❤️
我家族谱在那个特殊的年代永远地消逝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