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21《湘江一夜》 作者:碑林路人 诵读:英霞

1121《湘江一夜》 作者:碑林路人 诵读:英霞

00:00
10:40

《湘江一夜》
作者:碑林路人
诵读:英霞

1850年1月3日,注定这一天会在历史上留下最为感人的一幕。
这一年,六十五岁的林则徐告老还乡,他在儿子的陪伴下,带着夫人的灵柩离开昆明……
这时候距虎门硝烟已过去了整整十一年,在被贬官发配新疆的途中。他写下了“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的诗句。在夫人病逝后,林则徐悲痛欲绝,身体日渐衰弱。
于是他上书皇上请求回乡养病。他与儿子在镇远买舟而下,几经漂泊,在1850年1月3日到达长沙,林则徐命船只停泊在湘江岸边,他要等待一次期待已久的会面。
一月的湘江,夜风还有些寒冷,江面上没有渔火,没有盛宴,也没有拥簇的官兵,只有半壶老酒,两杯滚烫的热茶。岳麓山下,江风吹浪,柁楼竟夕有声。一盏烛火,一夜畅谈,英雄相见恨晚。
林则徐将八年来呕心沥血,所见所思,都在这一夜倾心而诉。而眼前的人是他唯一信任的后辈才俊,尽管他们素未谋面,尽管他们并不相识,但湘江的夜风,湘江的明月,见证了他们彼此肝胆相照的赤诚,见证了他们为国效力的义胆忠心。
与林则徐倾心夜谈的,是三十八岁的左宗棠。两人在船上纵论天下经纬,畅谈旷世之抱负,从西北边防到东南海防,从治理军务到办理洋务,从新疆防御到滇中战乱,两人交换意见,不断沟通,直至天亮。
林则徐将自己收集的很多珍贵的军事、地理、文史资料,全部交付与左宗棠,他说:“吾老矣,空有御俄之志,终无成就之日。数年来,留心人才,欲将此重任托付……”“西定新疆,舍君莫属”。
左宗棠抱拳与恩公告辞,他含泪接过了林则徐殷切的期望。湘江一夜,林则徐将此生所系最重要的事,交付给了他最信任的人,无论生死攸关,无论被贬赎罪边塞,他心中最惦念的,还是国家领土的完整与安定。
十个月后,林则徐在赴广西平定内乱途中病逝,左宗棠闻讯放声大哭。他挥笔写下:“附公者不皆君子,间公者必是小人,忧国如家,二百余年遗直在。”
1871年,浩罕国将领阿古柏在英国的支持下侵占新疆,沙俄趁火打劫占领伊犁,李鸿章以新疆贫瘠为由,坚决主张放弃新疆。左宗棠则满怀忧愤,慷慨陈词,他独排众议,力主西征,并主动请缨收复新疆。
1876年,六十四岁的左宗棠亲自率兵,浩浩荡荡地开进了新疆,“壮士长歌,不复以出塞为苦,老怀益壮”。在林则徐去世二十六年之后,左宗棠踏上了恩师曾经被流放了八年的土地。他带着林则徐生前的愿望,不放弃中华民族的一寸国土。
长长的行军队伍中,有士兵抬着一口棺材,那是左公为自己准备的,他下定了决心,收不回新疆,死不回内地。1876年到1878年,在左宗棠的带领下,湘军先后收复了乌鲁木齐、吐鲁番、南疆、喀什等地,新疆除伊犁之外,一百多万平方公里的领土全部收复。
从此,中国西部边陲的土地,再次回到祖国的怀抱。
左宗棠进军新疆时,曾命士卒遍植杨柳于途,“浓荫如幄,枝拂云霄,连绵数千里”“大将筹边尚未还,湖湘子弟满天山。新栽杨柳三千里,引得春风度玉关。”
湘江一夜,一次伟大的会晤;
湘江一夜,一场伟大的使命;
湘江一夜,文韬武略、浩气长存

作者简介 
碑林路人:陕西西安人,自由写作者,崇尚简单、随性的生活。文章散见于报刊、杂志,常被中央人民广播电台和各地方电台播出。作品入选中学语文课外阅读训练范本和全国教师培训写作课程国家精品课程教材。文章深受广大朗诵爱好者喜爱并传诵。 

主播简介:
英霞,性格开朗,热情大方,坚强独立,喜爱朗读,喜欢用声音传播正能量,喜欢用心去感受生活的美好。曾在多次演出及朗诵活动中获得好评。也曾在2017年黑龙江省第十三届演讲口才朗诵大赛中获得个人二等奖。 
桃源国际诗歌文化传媒金牌主播。 
特别声明:本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VV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


以上内容来自专辑
用户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发表第一个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