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三章:如果听那个年轻人的,西汉「七国之乱」很可能成功

第十三章:如果听那个年轻人的,西汉「七国之乱」很可能成功

00:00
07:44
第十三章:如果听那个年轻人的,西汉「七国之乱」很可能成功
汉景帝时期,御史大夫晁错认为诸侯王的势力越来越大,对中央皇权构成了威胁,便给皇帝上了一道削藩策,请求削减诸侯王的封地,收回旁郡,得到汉景帝采纳。景帝三年(公元前 154 年)冬,楚王入朝,晁错说他为薄太后服丧时偷偷淫乱,请皇上杀了他。汉景帝还算仁慈,下诏赦免楚王死罪,改为削减东海郡,以示惩罚。而在这之前两年,赵王刘遂也被抓住把柄定了个什么罪,被削去河间郡;胶西王刘昂因卖爵位时舞弊,被削掉六个县。接下来,他们又把削藩的矛头对准了吴王刘濞。他们这么干,不但在朝野引起巨大震动,其他诸侯王也都人人自危,吴王刘濞的危机感尤其强烈,他亲自来到胶西,对胶西王说,咱们一起反了吧,事成之后我和你平分天下,胶西王刘昂说这个可以有,不要说平分天下,只要能保住我现在的蛋糕,我也愿意干。经过联络,其他几个兄弟,包括齐国旧地的诸侯王,都同意一起造反。就这样,被削藩逼出来的「七国之乱」爆发了。吴王刘濞为什么最积极呢?因为他有底气,或者说他的底气最足。刘濞的底气在于,自从当年被分封到吴国后,他便开始在封国内开采铜矿,又是大量铸钱又是大量煮盐贩卖,积累了巨额财富。这是不是说明他一开始就有野心呢?好像有,而且当年刘邦还从相貌上看出来了,直言不讳地对他说:「你的相貌有造反的气色。」可是王已经封了,官印已经授了,不好收回,刘邦只好语重心长地劝他别造反,刘濞忙说给我两个胆子,我也不敢。刘濞心中还一直藏着一个旧恨:早在汉文帝时,他的儿子刘贤入京,陪当时还是太子的汉景帝喝酒下棋,因言语不恭惹得刘启发怒,用棋盘把他儿子活活砸死了。也许那时候他就想反,因各种条件不成熟而一直忍着,忍了四十年,正在想这个反到底造还是不造呢,就来了削藩这把火,一下子点燃了他心中的新仇旧恨。公元前 155 年,以吴王刘濞、楚王刘戊为首,赵王刘遂、济南王刘辟光、淄川王刘贤、胶西王刘昂、胶东王刘雄渠立即跟进的「七国之乱」正式爆发。也许是汉景帝同母弟弟、与皇帝更亲的缘故,梁王刘武没反,还成了抵抗叛军最得力、贡献也最大的诸侯王。既然反,那就平,汉景帝立即任命名将周亚夫为平叛总指挥,率领三十六个将军抵御吴楚联军,另外派曲周侯郦寄领兵攻打赵国、栾布攻击齐地叛国,并以大将军窦婴驻屯荥阳,监视齐、赵的动向。没想到,这边周亚夫还未行动,那边梁王快抵挡不住了,被吴楚联军围起来猛打,企图通过梁国直逼长安。梁王大喊救命,朝廷再不派兵救援,梁国就完了,梁国一完蛋,叛军通往长安的道路就通了,所以汉景帝很着急,命令周亚夫火速救援。周亚夫却置之不理,皇帝大人再三「恳求」,他依然无动于衷,理由是现在叛军势大,尤其是楚军,战斗力强悍,不能与其硬碰硬。他决定按照自己的打法干,哪怕是皇帝的命令,也无法让他改变计划。他的计划是,先从背后断了叛军的粮道,然后伺机大反攻。事实证明,这个决定无比正确,周亚夫派兵悄悄绕到叛军背后,发动突然袭击,既断了叛军的粮道,还抢走了他们的粮食,叛军无粮,只好撤退,梁国之围也迎刃而解。周亚夫当然不能让他们跑,他等的就是这个机会,于是他趁机派精兵追击,把饿了几天肚子的叛军打得毫无还手之力,领头的吴王刘濞逃到越国,脑袋被越国人割了,献给朝廷。叛军首领被杀,仿佛推倒了多米诺骨牌,一张倒下,其余的紧跟着全部倒下——胶西王自杀而死;胶东王、淄川王、济南王伏法被诛;赵王自杀而死;齐王虽未参与叛乱,但曾经打算夺取帝位,参与过七国之乱的策划,自知朝廷不会容他,也自杀而死。这场来势汹汹、声势浩大的叛乱,仅持续了三个月即被平息,参与叛乱的七个王都见了阎王爷,除楚国外,其余六国被废除。
实际上,叛乱一开始,「老天爷」就给了叛军一个大好的机会。那时的吴楚联军正在全力攻打梁国,但是梁国的城池很坚固,久攻不下。时间被白白浪费,一个年轻的将军坐不住了,给刘濞出了个好主意。这个年轻人,史书上连完整的名字都没留下,只说他姓桓,管他叫桓将军。他对刘濞说,打不下梁国的城池,咱们就别打了,直接跳过去,迅速赶到洛阳,占了洛阳的武器库,然后夺取敖仓的粮食,这样武器和粮食都能得到极大补充,然后直取关中,攻占长安,汉家天下,指日可取,像这样逢城必攻,打又打不下,正好给了汉军调兵遣将的时间,而他们多的是骑兵,行动迅速,他们的骑兵一到,基本上只有步兵的我们就危险了。刘濞把老将们召来开会,当老将们得知这个主意出自一个年轻人之口,纷纷嗤之以鼻——年轻人见识短浅,哪懂什么打仗,不过是想借此出风头而已。老将们都这么说,刘濞自然不予采纳,依旧攻打梁国的城池,结果给了周亚夫部署的时间和机会,导致粮道被断、粮食被烧,以至于一败涂地。实际上,老将们不会不明白这个主意的高明之处,但正因为太高明,他们才纷纷表示反对,因为如果照这个「娃娃」说的去做,就显得他们这些老将太无能了,还不如一个「嘴上无毛办事不牢」的「小孩子」,让他们的老脸往哪儿搁?今后,大王还会信任、重用他们吗?
而对于周亚夫来说,他最怕的,正是叛军占领洛阳。后来他占领洛阳,得到当时闻名遐迩的洛阳大侠剧孟后,异常高兴地对他说:「吴、楚举大事而不求剧孟,吾知其无能为已。」叛军不来打洛阳、不求助于剧孟,我就知道他们完了。周亚夫为什么给予剧孟如此之高的评价呢?原来剧孟不但自己武艺高强、富有谋略,以行侠仗义而闻名于世,在洛阳还是呼风唤雨的角色,人们都说,谁要是得到了他,就相当于得到了一个国家。周亚夫的话,从反面证明了占领洛阳的重要性,而叛军本来可以占得先机,却因这个主意出自一个年轻人之口,而惨遭否定,然后就是惨遭失败。轰轰烈烈的「七国之乱」败得如此迅速,参与叛乱的诸侯全都身败名裂,不知是死于对年轻人的偏见呢,还是死于老将们的私心?也许,两个因素都有。
以上内容来自专辑
用户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发表第一个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