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
北京市、广州市接连
监测发现猴痘病例
6月10日
广州市监测发现2例猴痘病例
病例分别为43岁男性和29岁男性
经广东省、广州市疾控中心实验室检测
及中国疾控中心复核
实验室结果猴痘病毒核酸阳性
结合病例流行病学调查
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测结果
诊断为猴痘确诊病例
目前病例正在定点医院进行隔离治疗
症状较轻
6月6日
北京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网站发布
《北京市发现两例猴痘病例及健康提示》
近日
北京市医疗机构报告两例猴痘病毒感染病例
其中一例为境外输入病例
另一例为境外输入病例的关联病例
两名病例均是通过亲密接触感染
病例发现后
市、区卫健疾控部门迅速开展了
流调溯源、医疗救治等工作
目前两病例正在定点医院进行隔离治疗
情况稳定
今年5月11日
世卫组织召开例行发布会宣布
猴痘疫情不再构成
“国际关注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
但这并不意味着相关防控工作已结束
面对猴痘
公众的预防措施是什么?
一起了解↓
什么是猴痘?
猴痘是由猴痘病毒引起的一种罕见的、散发的、天花样临床表现的病毒性人畜共患传染病。
传播途径
猴痘病人、感染猴痘病毒的动物是猴痘的主要传染源。
一般来说,猴痘病毒可以通过以下几种方式传播:
动物传人最为常见
接触被感染动物时被抓伤或咬伤、接触感染动物的体液、血液、皮肤或黏膜损伤部位,食用未充分烹饪的感染动物的肉类和其他动物产品也存在风险。
人际间传播并不常见
现有信息表明,与有症状的病例发生密切身体接触的人群中正在发生人际传播。人际传播途径包括密切接触感染者的呼吸道分泌物、皮肤损伤部位或被污染物品等,通常需要更长时间面对面才能发生呼吸道飞沫传播。
潜伏期
一般是5~21天,多为6~13天。
感染猴痘会有什么症状?
初期症状表现为发热、寒战、头痛、嗜睡、乏力、背部疼痛和肌痛、淋巴结肿大等,之后身体会出现大范围皮疹,由面部向四肢蔓延。
如何预防?
针对猴痘,目前还没有特异的治疗方法,因此预防很重要。接种天花疫苗对预防猴痘的效果约为85%。此外,要避免接触来历不明的动物及其接触过的物品,做好个人卫生,勤洗手。
云南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提醒:不必太过于恐慌
日前
“云南疾控”微信公众号发布
《猴痘的传播途径和预防要点请查收》
其中提到
根据猴痘的传播途径可以看出
猴痘病毒不容易在人与人之间传播
除非与被感染者密切接触
因此我们不必太过于恐慌
建议继续保持良好的卫生习惯
做好自己的健康第一责任人
还没有评论,快来发表第一个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