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2. 必先正己,然后正物
【原文】
凡为医之道,必先正己[1],然后正物⑵。正己者,谓能明理以尽术也。正物者,谓能用药以对病也。如此,然后事必济而功必著矣。若不能正己,则岂能正物?不能正物,则岂能愈疾?今冠于篇首,以劝学者。
【简介】
选自南宋儿科著作《小儿卫生总微论方•医工论》,作者已不可考。该书卷一开篇为《医工论》,论述了为医的行为规范。
【注解】
[1] 正己:相当于通过“明理尽术”改造自己的主观世界,主要是改造自己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2] 正物:运用掌握的“理”和“术”改造客观世界,主要是用药以治病。
【语译】
凡是作为医生所要遵守的原则,必定首先要端正自己,然后才能端正外物。端正自己,说的是能够明彻医理哲理从而完全掌握医术。端正外物,说的是能够运用药物治疗疾病。这样,医事才能成功,功业才能显著。如果不能端正自己,怎么能够端正外物?如果不能端正外物,又怎么能够治愈疾病?现在把这篇《医工论》置于篇首,用来劝勉学医者。
【阐释】
本段文字主要强调医者正心修身、内圣外王之重要性。只有“三观”正才能行为正,只有净化主观世界才能正确处理客观事物,具体讲就是具有仁心仁术才能无私奉献、治病救人。
“术”的本义是“邑中道也”,后引申为路径和方式。“心术”的意思可以简单地理解为“心中的道路”。对于医家而言,心术不正则必然引发一系列连锁效应,使其偏离治病救人的正道越来越远。所以《医工论》中说到为医之道,首先在于端正自己。所谓端正自己,就是“明理尽术”。这里的“理”不仅仅是“医理”,更是作为宇宙间普遍法则的“天理”。对“天理”的明了和把握,也是修养心性、端正心术的过程。只有端正了自己,才能端正外物,即对外物展开正确的驾驭和运用,通过遣方用药,治愈疾病。
还没有评论,快来发表第一个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