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91万考生 冲向北上广?还是回老家

1291万考生 冲向北上广?还是回老家

00:00
10:14

又是一年高考季。

6月7、8、9三天,全国考生奔赴考场,前往一次非常重要的人生试炼。

教育部数据显示,2023年全国高考报名人数创下历史新高,达到1291万人。

今年已经是高考连续第五年人数突破千万,背后的根本原因是高校扩招。

扩招从最早的大学本科、研究生扩招,进一步推广到中职、高职、技校的扩招。

唯一不变的是,尽管报考人数越来越多,上大学的门槛却逐步降低。

当然上985、211等一流大学的难度,没有丝毫降低,也在逐年上升。

截至2022年高等教育毛入学率59.6%,随着高职院校的持续扩招,高考综合录取率维持在85%左右。

门槛降低必然带来另一个副作用:

学历贬值

即使在北上广深这样的一线城市,学历通胀的速度丝毫没有任何减缓。

在2023年的金三银四就业季,微博上就出现过一个热搜:

北京硕博毕业生人数首次超越本科生

数据的源头来自于北京高校大学生就业创业指导中心副主任苏秀丽。

苏主任在接受采访时提到,2023年北京高校的毕业生数量约28.5万人,创了历史新高。

一个新变化是研究生的毕业人数首次超过本科生。

北京的科研教育质量排名全国前列,这没有人会质疑。

截至2022年北京全市有58所普通高校,占全国的十分之一,科研机构高达81个,占全国的三分之一左右。

然而到了真正的就业市场,学历固然重要,企业在降本增效的大前提下,也非常看重专业是否对口、实践经验是否充足。

企业HR嘴上说着不看重学历,但依旧会把学历放在第一要求,同时更倾向于录用985或211毕业生。

因为中国高考本身就是一个筛选器,把学习能力更强、自律性更好的学生优先筛选了出来。

对于大部分企业的一般工作来说,对专业的水平要求并不高,也不必硕士或者博士的学历才能做。

既然如此,在其他条件基本相差不大的情况下,企业必然会优先选择同薪资去招聘一个学历更高、可塑性更强的候选人。

网上之前有一个帖子:

1977年,爷爷考上中专,轰动了全县。

1992年,爸爸考上大专,班主任亲自送录取通知书。

2017年,我考上本科,还是985,只是全家吃了一顿烤鱼。

爷爷毕业后,把一家人带进了城。

爸爸毕业后,给一家人在一线城市买了房。

我毕业后,赶上疫情,现在已经失业半年。

我现在很迷茫,是继续找工作?还是考研?

我们绝不会否认努力的意义,同时也绝不怀疑“读书改变命运”的真实有效性。

即使如此,当理想遇到沉重的现实引力,绝大部分普通人不得不低头。

广东一所高校的新媒体学院教授黄灯,写过一本书《我的二本学生》。

她将视角从清北、985、211毕业生身上,转移到了普通院校毕业的二本学生身上。

没考上985、211,是不是就不算小镇做题家?

他们是沉默的大多数。

黄教授在书里写下:

“前几年一个二本学生虽然前面难一点,但是,回过头去看,有个大学文凭还是可以的,现在真的不行了。”

“真的不要怪学生不努力,他们非常辛苦,很努力,也拼命地找工作,但就是没有好工作。”

知名作家余华曾经说过,国内一家文学杂志主编告诉他,杂志社要招6个编辑,结果有超过6000人报名,而且全都是硕士、博士。

他很感叹,父母用一辈子的勤劳和积蓄,供孩子从幼儿园读到大学,甚至硕士博士毕业,结果发现孩子的工作只要初中毕业就能胜任,由此产生的落差感是很大的。

高校毕业生求职,就是现实版的《活着》。

当然我们也不必太过于悲观。

邻国日本,最近有一个数据非常有趣。

年轻人在疫情后的就业率,不降反升。

根据日本文部科学省在5月26日公布的2023年春季毕业大学生数据显示,2023年毕业大学生的就业率比2022年增加1.5%,达到97.3%。

时隔三年,日本青年就业率再次同比上涨。

这份调查唯一的问题可能是,数据样本有点小,几千名毕业生相比于庞大的应届生群体显得不够有说服力。

再看一下高中生就业率。

日本的教育分流和中国类似,在初中、高中等各个人生路口都有选择。

就职未来研究所在2022年12月1日公布的调查数据称,2023年春季毕业的大学生的就业的内定率已经达到94.8%。

后疫情时代日本旅游业加快复苏,出现了各行业,从制造业到餐饮服务的用工需求,因此招聘新员工人数不断增加。

疫情让日本独特的招聘制度和就职体系发挥作用,日本企业会认为只有希望从事学术事业的人才会读研考博士,真正想进企业工作,大学本科毕业足够了。

官方数据显示,日本总人口已经连续12年减少,老龄少子化程度极高。

这就导致一个神奇的现象出现:

日本年轻人混个大学文凭很简单,毕业后想找到工作也不难。

然而在四五十年前的日本,在经济高速发展的时期,加班和内卷随处可见,甚至为英语贡献了一个日语词汇:

过劳死 Karoshi

这个日语词汇翻译成英文,其实就是日语的罗马字发音。

中国的老龄化、少子化程度并不比日本缓和太多,未来三四十年后终将走向同一条河流。

日本在经历了大正、昭和、平成、令和四个年代之后,经济逐渐趋于低增长和平稳,年轻人躺平与个性化地生活,成为社会主流。

在这样的大前提下,中国学生未来无论是教育,还是职业选择都将越来越向兴趣和目标职业靠拢。

就像最近刷爆全网的航天员桂海潮。

在外界看来,他完成了一系列不可思议的成就:

1.中国第一位非军人航天员

2.中国史上最年轻航天员

3.中国空间站首位载荷专家

4.31岁成为北航教授

5.大学期间发表超过20篇SCI论文

然而谁都没有想到的是,桂海潮出身于云南施甸县姚关镇一个小山村,是实打实的小镇做题家,小学时期也没有展露出什么特别的天赋。

所有转变都发生在他上了中学之后,因为2003年10月15日神舟五号成功发射,杨利伟成为全民推崇的航天英雄。

小小的桂海潮深受震撼,立志成为一名航天员,飞上太空。

于是他开始废寝忘食地学习,一路成为全县理科第一名,高考时放弃北大前往了北航的飞行器设计与工程专业。

大学时期桂海潮是全班最勤奋的学生,成绩优异并且保送研究生,然后攻读博士。

他的导师评价他说:

他非常勤奋,并且一丝不苟,抓住关键难题不放松,所以博士在读期间取得高水平的研究成果。

想成为航天员只靠成绩与科研还不够,桂海潮在学习之余长期保持锻炼的习惯,非常擅长骑车、游泳等运动。

他从一个小山村起步,最终成长为天选之子。

去年疫情之后,很多人离开了北上广深,回到二三线或者老家发展。

那个广为流传的灵魂拷问又一次出现了:

到底是应该冲向北上广,还是回老家考公务员?

当你在内心提问自己的时候,或许就已经有了答案。

长大以后,我们发现无法成为小时候说的航天员或者科学家。

但如果有梦想和热爱,再加上一点点坚持。

一定能找到属于自己的星辰大海。

以上内容来自专辑
用户评论
  • 狐妍暖语

    叶檀怎么不真人做节目?用这个机器人在朗读,虽然科技发达了,但人味还是需要的!送你两个字:无语!😒😒😒

    风_步 回复 @狐妍暖语: 乳腺癌四期

  • 诚嘉离心机_tv

    越来越不好听了,语音听了阴森森

  • 听友382611437

    叶檀财经,每次播放末尾一堆废话。

  • 1898038qsrm

    都考公务员,哪个创造价值?

  • xu0631

    高校太多了

  • FelixOne

    语音有点阴森

  • 难得糊涂666666

    受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