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酒文化06|揭秘聚成发的酒海背后的故事,与老于家还有一段缘

中国酒文化06|揭秘聚成发的酒海背后的故事,与老于家还有一段缘

00:00
05:21

如今,榆树钱酒业珍藏的 234 个长白山优质黄花松木酒海,荣获了基尼斯“使用木质酒海数量最多的酒厂”世界纪录。

那么,酒海的作用是什么呢?

1、老化酒体

白酒储存在“酒海”中发生的普通氧化还原反应、分子缔合反应、酯化反应等过程,维持了酒体独特的酸碱平衡,促进了乙醇和水分子的紧密结合,使酒的燥辣味减少,更加醇和。

2、提亮酒色

酒海还会给酒体带来特殊的颜色,其贮存的酒,颜色偏黄,这种黄不像酱香型白酒如豆油般的黄,而是一种晶莹如蜡般的荧光黄。

3、赋予香味

不同于陶坛贮存,由于酒海特殊的材质,从“酒海”溶解到酒中的独特香味成分对酒的风格也起到了一定的助香作用。采用长白山百年以上树龄的优质黄松木,长白松木,辅以麻纸、蜂蜡、鹿血和蛋清等有机物质调和糊制而成的168层内胆,纯手工制作,需要100多道工序,300多个时日,工序繁杂,基酒经酒海贮藏再入陶坛贮藏多年后,酒体具有独特的美人松香、老酒陈香、蜂蜜甜香等融合的独特“酒海香型”,是中国北派浓香代表酒。

聚成发烧锅的酒海酒海又有什么特殊之处呢?

姜言润和李博炎从长白山砍来上好的黄松木,用麻纸、蜂蜡、鹿血、蛋清一层一层的涂抹,制作出了酒海。酒海能够让酒体陈酿除杂、吐故纳新、醇化老熟,使酒体更加绵甜爽口、回味悠长,一下子让聚成发烧锅生产的白酒成为当地百姓每餐必备之物,非常畅销。

聚成发烧锅

聚成发烧锅越来越好,在姜言润和李博炎的提议下,第一代厂长姜振海决定扩大生意。于是,姜振海在孤榆树屯的中心地带又建造了一处字号为德兴涌的烧锅。

姜言润和李博炎在原有的酿酒技术上又进一步改进,通过制曲车间温度的提升,让酒曲子发酵时间缩短,减少流程时间,从而提高烧酒度数,增加酒的产量。随着烧锅生意的兴隆,道光二十九,姜振海在古榆树开了一家功成德油坊和功成当面粉作坊。

姜振海的买卖是越做越大,在古榆树可以说是首屈一指。但是,就在当年姜言润积劳成疾离开人世。临终前,姜言润对姜振海、李博炎说,现在人荒马乱,政局不稳,而姜家买卖做大了,应该找一个靠山。那么,找谁来做靠山呢?第二代传人李博炎非常有头脑,他向姜振海建议了孤榆树屯一个大户!那么,这个人是谁呢?

你知道“叔侄五进士、兄弟两翰林”的于家吗?你知道它与咱榆树钱 “前世今生”的一段缘吗?

叔侄五进士 兄弟两翰林——榆树于氏

“大干州,太平川,于跃龙门亲眼见,一家大小都为官,条条鱼儿上了天……”当年的一段民谣,传唱着于家曾经的显赫。

一切都要从老于家落户榆树说起了。

落脚大干州

大干州,今天的长春榆树太平村。祖籍山东的于氏为什么会落脚在这里?大干州又为何改名太平川?

有关于家的来历,乡间有个“牛上房、车上树”的传说。太平川于氏,祖籍山东莱州府潍县小东庄,即今山东省潍坊市寒亭区东庄乡小东庄村。

于氏家族的第一代于居安,是一位小有名气的江湖郎中,靠行医治病养家。乾隆五十年,潍县遭遇荒旱,物力维艰,为了躲避自然灾难,于居安便带着十三岁的儿子于龙川离开了家乡闯关东谋求生计。数日奔波,一路劳顿。正当于居安父子为前程烦忧时,遇见一位相士告诉父子俩,一直向北行,看到“牛上房,车上树”,便可扎下根来。于是,于居安带着儿子,一路北行。

一天,父子俩走到了孤榆树附近,小龙川突然看到一头牛正在房顶上吃草。原来,孤榆树这个地方,当时盛行挖地窨子,老牛在平原上吃草,也仿若爬到了房顶。再一扭头,一台纺线的车子正好挂在一棵大树上。“这不就是车上树吗?”父子俩走了数月,终于落了脚。此处就是孤榆树大干州。

于氏家族总觉得“大干州”对“于”不利,显赫之后,便将“州”字中的水借给“大干”,更名为“太平川”,“太平”二字一直沿用至今。

话说于居安父子来到榆树太平川后又发生了什么呢?一门五进士的老于家又与聚成发发生了哪些故事呢?我们下期揭晓。

全媒体矩阵在这里哦

关注的人都说好~

以上内容来自专辑
用户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发表第一个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