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集 云贵高原群山间的七彩文化
很多小朋友都喜欢观星星,通过天文望远镜,可以观察到许多精彩的天文现象,感受“手可摘星辰”的神奇。可是,你知道世界最大的望远镜坐落在哪里吗?答案就是云贵高原。
2016 年 9 月 25 日,贵州省平塘县的喀斯特洼坑里接收到了来自宇宙深处的第一束电磁波,它的接受者名叫 FAST,即 500 米口径球面射电望远镜。这是我国历时 22 年,自主研发而成的,是目前世界上单口径最大、最灵敏的射电望远镜,占地面积有 30 个足球场那么大。
也许你不禁会感到疑惑,中国那么大,为什么偏偏把FAST 建在地形复杂、交通不便的云贵高原上呢?让我们来找找其中的原因吧!
云贵高原位于我国西南地区,西起横断山脉,东到武陵山,北至四川盆地,南抵边境线,总面积达50 万平方千米,是个山奇水奇路也奇的地方。
云贵高原大致可以分为两部分。西边的高个子叫云南高原,平均海拔约2000 米,高原上有许多大山和盆地。东边的矮个子叫贵州高原,平均海拔约 1000 米,高原上群山连绵,很难见到大块平地。
在云南昆明东南大约80 千米的地方,有一片神奇的“森林”,它不是树木组成的,而是石头组成。几百平方千米的丘陵上,到处都是站立的石柱。其中一个石柱最有故事。传说有位美丽的姑娘阿诗玛,为了追求爱情而被黑心的土司活活害死,死后化身为一座石峰,永远和她的乡亲、爱人相伴。这块形如少女的巨石成了石林的标志景观。传说归传说,但是石林作为大自然的神奇造化,吸引着许多人去参观、探究。
在贵州和广西的一些山区,从空中俯视地面,会把你吓一跳,地上密密麻麻散布着许多深坑,像一个巨大的马蜂窝。这些就是石灰岩溶蚀生成的地形,学名叫“溶蚀洼地”,当地人称之为“㟖(lòng)”。不少瑶族、壮族村寨就深藏在㟖场里,就像是生活在与世隔绝的桃花源。
石林和㟖等奇特的地形,有个统一的名称——喀斯特地貌,这是云贵高原上非常常见的地貌。原来这里的岩石主要是石灰岩,这种石头比其他石头更容易“水滴石穿”,更容易被水冲刷。在地表和地下水流年复一年地渗漏、溶蚀中,云贵高原上形成了千奇百怪的喀斯特地貌:地表上有石林、峰林、天坑、天生桥等,比如云南石林、广西乐业天坑群等;地下深处则生成了溶洞,洞中有石钟乳、石笋、石柱等,比如云南阿庐古洞、贵州安顺龙宫等。
喀斯特地貌中的水特别调皮。翻开云贵高原的地图你就会发现,这里河流特别多,像蜘蛛网一样铺在地上,可当你来到这里,又会发现这些河不见了,这是为什么呢?
原来啊,云贵高原的水特爱和人捉迷藏,不喜欢“露出真身”,而喜欢在地下钻进钻出,成为神秘的“暗河”。这些地下暗河也是因为在厚厚的石灰岩地面上,布满了纵横交错的裂隙,地表水沿裂隙渗入地下汇集而成。“地下水滚滚流,地表水贵如油”是云贵高原上水源分布的真实写照。
现在,你明白为什么选择云贵高原上的喀斯特天坑作为FAST 台址了吗?一是喀斯特天坑地貌最适合 FAST庞大的造型,工程开挖量最小;二是这里的喀斯特地形可以保障雨水向地下渗透,不会在表面淤积而损坏和腐蚀望远镜。科学家们是多么聪明啊!
山奇水奇不稀奇,这儿的路更神奇,是出了名的“云南十八怪”之一,“火车没有汽车快”。你听了是不是很纳闷?怎么火车跑得比汽车还慢呢?
原来,云贵高原地区是出了名的“地无三尺平”,起伏的山峰一个接一个,加之溶洞、天坑、漏斗等特殊地形对地表影响很大,修路要躲开这些不利的地形,这里的路也只好采取多拐弯、多盘旋的办法降低坡度,使路的弯度增大,桥梁、隧道增多了,极大地影响了车辆的行驶速度,笨重的火车自然赶不上灵活的汽车了。不过随着高铁的开通,云贵高原上的汽车可就被远远地甩在后面了。
专题:奇特的喀斯特地貌
喀斯特,一个奇怪的名字!它指的是一种特殊的地貌,这种地貌往往千变万化,在咱们中国又叫它“岩溶”。它的典型特征就是奇峰林立、洞穴遍布。在雨水的不断侵蚀下就形成了千姿百态的地貌——峰丛、石林、溶洞、地下河等。
其中峰丛是可溶性岩受到强烈溶蚀而形成的山峰集合体。
峰丛谷地是峰丛间的岩溶洼地深陷而形成,多呈圆筒状。
溶洞是地下水沿可溶性岩的裂隙溶蚀扩张而形成的地下洞穴,形态千奇百怪,溶洞中有许多奇特景观,如石笋、石柱、钟乳石、石幔等。
地下河是石灰岩地区地下水沿裂隙溶蚀而成的地下水汇集和排泄通道。
孤峰是岩溶区孤立的石灰岩山峰,它需要地壳长期稳定而无太大的地质运动才能形成。
喀斯特平原主要分布在河谷和山间溶蚀盆地内。
还没有评论,快来发表第一个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