希望孩子拥有健康的体魄、光明的未来,是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必须科学研判、综合施策、久久为功
“孩子近视了,还能恢复吗?”微信群里,一名家长的提问,引来多名家长的关注与回复。话题从科学用眼方法,聊到配镜注意事项,再聊到关于防控近视的误解谣言,大家普遍感觉,近视呈现高发、低龄化趋势,会对孩子身心健康造成影响。
防控“小眼镜”,是民生大关切。希望孩子拥有健康的体魄、光明的未来,是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必须科学研判、综合施策、久久为功。全社会都要行动起来,共同呵护好孩子的眼睛,让他们拥有一个光明的未来。
要借助“大数据”,科学防控近视。可利用大数据推进视力普查和建档工作,准确掌握儿童青少年近视现状,实现科学研判、精准防控。大数据还可应用在近视防控的临床诊疗、科学研究、科普宣传等方面,更好为儿童青少年健康提供有力保障。
要做好“加减法”,深化家校协同。家长要密切关注孩子视力变化和健康状况,不可轻信“近视可治愈”“治眼神器”等虚假宣传。更要以身作则,带头不做“低头族”,拒绝“电子保姆”,多一些亲子交流。学校要关注一“增”一“减”,严控书面作业总量,布置科学合理有效作业,切实减轻学生用眼负担;同时,增加户外活动或远眺,确保校内校外锻炼不囿于形式,让孩子用眼“张弛有度”。
要用好“指挥棒”,落实评议考核。《综合防控儿童青少年近视实施方案》提出,2023年儿童青少年总体近视率要在2018年基础上每年降低0.5个百分点以上。为实现这一目标,有关部门每年面向各省级人民政府开展全国儿童青少年近视防控评议考核工作,指导推动各地逐级精准落实近视防控相关政策要求。各地积极行动,比如,上海对近视防控工作不力的区和学校,实行评优评先一票否决;江西建立体育“晒课表”机制,公开接受社会监督,合力筑牢防控底线。
日前,教育部印发《2023年全国综合防控儿童青少年近视重点工作计划》,明确将儿童青少年近视防控工作、总体近视率和体质健康状况纳入政府绩效考核,传递出防控儿童青少年近视的决心和力度。孩子是国家和民族的希望,保护好他们的眼睛,利在未来。
还没有评论,快来发表第一个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