沪剧《挑山女人》华雯 陆瑛【每次看,泪流满面 CCTV空中剧院》 20171101】

沪剧《挑山女人》华雯 陆瑛【每次看,泪流满面 CCTV空中剧院》 20171101】

00:00
12:40

沪剧《挑山女人》华雯 【每次看,泪流满面 CCTV空中剧院》 20171101】00_49_41-01_02_21

《挑山女人》观后感   楼主:将冷面笑成花面 

这是一部感人至深的母爱纪录片,也是90后摸索成长的道路上创作的佳绩。

片子讲的是安徽齐云山下的一个单亲母亲汪美红,有3个孩子,一个是残障孩子,还有一对双胞胎兄妹,十几年前,丈夫在河里打鱼不幸被雷电击中身亡。丈夫死后第二年,为了养活3个孩子,干上了男人都很难胜任的挑夫营生,成了齐云山下第一个女挑夫。十几年来,她每天都要沿着山势蜿蜒陡峭的4000多级石阶盘旋而上,从山脚下为山上店铺挑运70公斤左右的货物来回4趟,步行弯弯曲曲的山道24公里。这个艰苦的挑山营生,就算是男人去做也得掂量掂量的行当,女人凭着坚强的毅力一直做了下来,年复一年、日复一日,一挑就是十几年。一个女人最美好的青春,就这样被那一担担肩上的货物沉重地抹去!由于长期的负重,女人肩臂上被压出了一道深深的凹槽,常年的小腿肌肉拉伤不能恢复,如今她连蹲下也不能了。
  这只是身体上的压力。更为残酷的是她没有朋友,被村里人完全排斥隔离,公公婆婆也弃之不理,曾经有过改嫁机会,因公婆加以阻挠,以不能带走孩子作威胁而不了了之。承受苦难和孤独,她本身应该是压抑痛苦的,但呈现在大家面前的却是相当平静的面孔,像山一样巍然不动。她是有寄托的,一对双胞胎的学业被她督促的很紧,可能源自于自己未曾实现的梦想,她也是高中毕业的。所幸两个孩子不负所望,双双被大学录取,学费也有好心人愿意承担。只是最后看下来倒觉得别人对她的悲悯帮助伤害了这个女人的自尊。十几年未放下的担子,未屈从困苦的高傲,被大家的好心卸下了。不知我们的做法是对是错。生活总是喜忧参半,她比我们更懂得如何面对。
  后来这部片子被改编成沪剧《挑山女人》,更加引起人们共鸣。主演华雯是个地地道道的上海女人,与剧中那个困苦隐忍的女人完全不同,她说:“我和汪美红完全不一样,我从小衣食无忧,有很多朋友,遇到什么不顺心的事情哗啦哗啦就找人倒完。别人说‘不要气,要记’。我是‘要气,不要记’,气完就好了,又开开心心。但汪美红无人倾诉。如果她没有文化,或许会少些痛苦,可她是高中毕业生,有文化,有思想,遇到困难只能捂着、憋着,每天在日记里和自己对话。实在忍不住了怎么办?只能跑到丈夫的坟上痛哭。”作为事业有成的上海女性,她与汪美红的世界截然不同,但相通的是都有一颗母亲的心,孩子的事都亲力亲为。汪美红在最初也是可以有选择的,去城打工,比挑山来的容易得多,只是为了照顾三个孩子必须放弃,但在山区,工资相对高的能承担起一家四口的,挑山是最困苦但必须的选择。
  或许正是因为对孩子的爱,这部片子才得以问世。它的作者解修远也是个孩子,90后,和汪美红的孩子年岁相当,所以才更容易被汪美红接受吧,愿意把自己挑了十几年的苦难养成的自尊、骄傲袒露甚至卸下于大家面前。
  解修远未曾经历过什么苦难,衣食无忧简单快乐的孩子,这次拍摄源自于偶然,但是成长的必然。汪美红是解修远父母一次去齐云山游玩遇到的,出于好心,与其攀谈并进行帮助,同是父母心,深深触动作者的父母,回来后写成博文,被解修远看到并深有触动,这种触动并非单单是感动,更多的是不解疑惑好奇,这种苦难是她从未体验过甚至亲自接触过的,这种生活该是怎样,又要怎样去面对?恰好寒假留有拍一段视频的作业,就踏上了齐云山的路,没想到在此后的几年不能间断。
  正如解修远所说,最开始只是忠实的记录,把看到的拍下来。随着一次次踏访,一次次对这位母亲精神挖掘,而走入片子里,渗透自己的思考和情感。也展现了90后女孩对生活和苦难的应对态度,对主人公由最开始的同情到敬佩到维护到与她一起在生活中战斗。
  片中最后齐云山公路开通了,汪美红的活也越来越少,她说:“本来想搞点事做做,他们不肯帮忙,不肯帮忙算了,十几年都过来了我就自己搞点水卖卖。”齐云山的游客很多是慕名而来的,特意为看看这位伟大的母亲,见到后一群人嬉闹合影,试着担水,汪美红淡淡的,倒是作者在片中是加以维护的,她曾发问为什么只有把一份苦难剥开放到人们面前才知道去感动。
  我和工厂中日复一日年复一年机械性劳动的妇女们生活过,也了解正值美好年华便混在水泥砖瓦阵场中整整二十年,也有不到二十岁的葱嫩年龄在服装厂做车工,两年轧出的直线不知能绕地球几圈。她们和汪美红一样,有着简单却强大的精神支柱,她们的精神世界可以说是庸俗的,几乎没有高雅的东西存在,不会去看书,品茶,不会欣赏琴曲合鸣,下班了逛着喧闹的夜市地摊,依然吝啬于买廉价的东西,吃路边的小吃,用不同的方言说着粗野的话,道人长短,她们并未意识到自己的伟大,理念也相当简单,省钱拿回家,孩子要读书要吃饭要结婚等等。她们也并未因这样的生活痛苦,以我的接触,倒多了些直爽笑意,安于现状,并轻易找出笑料。
  小人物的悲哀或许在于他们并未意识到自己的苦难。然而意识到他们苦难的人们在做什么呢?究竟是谁更困苦呢?


取材真实故事两度深入生活

沪剧《挑山女人》取材于真人真事,故事的原型汪美红是安徽休宁县齐云山脚下的一位普通农村妇女。17年前,汪美红的丈夫意外身亡,使一家人生活陷入绝境,为抚养三个未成年的孩子,她毅然当起了令男人都望而生畏的挑山工,用柔弱的双肩扛起养家的重任,并将三个孩子抚养成人。

华雯看到汪美红的事迹报道后,携几位主创驱车760公里,两度深入齐云山创作采风,但却遇到了难题。“这个故事很平凡,远没有想象中的轰轰烈烈。我看到汪美红后,发现她觉得自己生活得并不痛苦,就是每天挑货上山,尽管她的小腿和腰部已看不到女性的影子。她挑山17年的经历,在我们戏曲中一段唱就能叙述完了,那怎么能打动观众?”

在与汪美红的接触中,华雯逐渐被她打动,“有一次跟她去挑山,我身上什么东西都没有,腿就颤抖得走不动了。我问她,你真的觉得生活得还可以吗?平常难受的时候怎么发泄?她跟我说,几个孩子上学挺用心的,真觉得很幸福,实在难受的时候就上山大声地喊几声”。之后,华雯和其他主创花了一年多的时间打磨剧本,“我们不知道推翻了多少次剧本,最后决定不设置复杂的人物关系,也没有太多情感上的冲突,就是要展现一个鲜活的中国母亲”。


看沪剧《挑山女人》有感

作者:雅仕 2017-01-23 11:23 



昨天晚上我们一行十人来到天蟾逸夫舞台,再一次观看宝山沪剧团上演的《挑山女人》。这是我第三次看此剧了。剧情我早已烂熟于心,但是大幕拉开,随着剧情的逐步展开,在王美英身上展示的在困苦生活中的坚韧,在爱情生活中的煎熬,还是深深地打动了我。华雯演的王美英那一阵凄厉的哭喊,着实令人震撼。

    王美英注定是苦命的。丈夫的过世对她的打击是巨大的,婆婆的冷酷对她的打击更是巨大。这样的婆媳关系在广大的农村中是一个缩影,宝山沪剧团在真实生活的基础上,艺术上加以提炼,通过演员的再创造,具有很强的感染力。当观众纷纷对这个婆婆恨得咬牙的时候,证明了演员对这个角色塑造是成功的。也为全剧的铺展留下了强烈的悬念,观众高度关注王美英以后将怎样生活?观完全局就感觉到,没有这样的婆婆,王美英就不会走上挑山的路,也就不会吃那么大的苦。

    王美英注定是苦情的。成志强是王美英困苦生活中得以支撑的精神支柱,她爱恋着成志强,她渴望爱情生活。但是,她不能和他结合,先前碍于丈夫刚去世与婆婆的讥讽。当时过境迁可以接受成志强的爱情的时候,却遭到了不懂事的幺妹的抵制。为了儿女的成长,她最终放弃了爱情,那苦楚只有女人才能懂得。当幺妹长大成人,终于理解的时候,成志强消失了。忍耐了许久的爱情终于可以来到的时候,突然又失去了,向往的幸福又一次破灭了,对王美英的打击实在是巨大的。她终于在夜深人静的时候放声大哭,那来自心底的痛楚,一刹那爆发了,惊天动地。华雯的表演淋漓尽致,将中年女性失去即将到来的婚姻后的痛,全部倾泻了出来。谁能知,守寡十几年的女性内心的渴望?全局到此是最高潮的地方,最硬心肠的人也会掉泪,华雯的艺术功力可见一斑。

    王美英注定是苦活的。她为了生活,不得已将儿女绑在桌子腿上外出挑山的时候;当她为了挣三倍的脚力钱,除夕夜带着一双儿女冒着暴风雪去挑山的时候,每一个做母亲的观众都会为此掉泪。这个母亲有点残忍,但,这就是生活。王美英要活下去,三个儿女要抚养,不去挑山怎么活?这个时候就会觉得真正残忍的是婆婆,迫使王美英走上了如此残酷的生活道路。

    宝山沪剧团成功的演出了《挑山女人》,获得了一片好评,华雯因此成为二度梅花奖得主,我们真心为她庆贺。

    沪剧《挑山女人》在某种程度上也在拷问社会,让王美英吃苦的仅仅是婆婆吗?作者:雅仕

以上内容来自专辑
用户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发表第一个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