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迎来艰难时刻 美联储被“绑架”了...

全球迎来艰难时刻 美联储被“绑架”了...

00:00
12:01

6月恐怕不会太消停。除了涉及美国债务上限问题,还将举行美联储议息会议。

疫情之后,地缘政治、美联储激进加息等宏观问题,成为影响投资的关键因素。

在日益诡谲多变的市场环境下,很多“曾经很好用”的微观、中观等赚钱策略都失效了,就连不少机构资金都在2022年被市场割了一波。

买了教训后,不少机构开始陆续提高对这些“宏观变量”的关注。

其实作为个人投资者,为了能更好地控制投资风险,实现资产保值增值,关注这些“宏观变量”也很有必要。

我们上次谈论的是应该如何应对“美联储债务上限”的问题,马上又将迎来“6月美联储议息会议”,对于市场上满天飞的“暂停加息”论调,我们该如何看待?该如何理解美联储的政策取向?为了实现资产保值增值,我们又该做出怎样的投资决策?

市场预期及美联储官员的态度

根据CME“美联储观察”,市场预期美联储在6月暂停加息的可能性有76.2%。

但这并不意味着美联储6月一定会暂停加息,这里的概率只是反映了市场的预期而已,并不等于未来实际情况。

比如,就在去年,市场预期美联储有95%概率会在2022年6月暂停加息,然而,最终美联储却意外加息了75个基点。

所以,“美联储观察”给出的概率只能说明市场现在又开始偏乐观了。究其根源,其实是市场已经习惯了美联储“经济不行就放水呵护”的套路。

特别是在加息引爆银行危机之后,市场对美联储的态度从“略敬畏”转变为“博弈”,有一种市场博弈想法是:进一步加息将引发更大规模的银行危机,甚至衰退,美联储不想看到这个局面,所以美联储不能也不敢再加息了。

但美联储的考虑其实更理性全面。关于“是否要暂停加息”的问题,美联储官员们进行了辩论。

“鹰派”官员认为得继续加息,“鸽派”官员则倾向于先观察这轮加息对经济、通胀产生的效果,除了“抗通胀”上观点一致,双方仍没有关于继续加息还是先暂停加息的定论。

所以,关于“6月会不会暂停加息”的问题,难以轻易判断,也不敢轻易判断。回想2022年6月,相同的问题,曾是多么痛的“被打脸”的领悟。我们还是谨慎为妙。

那么美联储接下来大概会怎么走?

美联储主席鲍威尔在5月3日的新闻发布会中明确表示,银行系统风险可控,货币政策仍然关注就业和通胀问题,2%的通胀目标依然要努力达到,一年多来的“收流动性”效果存在滞后性,要等数据进一步确认成效。

翻译一下,美联储的潜台词是:现在银行风险不是问题,我们还是要抗通胀,目标是2%,暂停加息还是继续加息,先看数据再说。所以,5月3日到6月13日期间的就业和通胀数据就比较关键了。

首先看一下劳动力市场。整理了几个劳动力市场的关键指标, 并做出最近一期的数据预测如下:

劳动参与率是指劳动力人口在总人口中的比例,该指标可以衡量劳动力市场活跃程度;

失业率是指劳动力人口中正在寻找工作但没有找到的人的比例,可以衡量就业情况;

JOLTS职位空缺是指职位空缺和劳动力流动调查,可以用来反映劳动力市场供需情况。

可以发现,失业率依然处于低位且保持稳定。

劳动力市场的供需问题正在好转:劳动参与率在大幅提升,职位空缺有所下滑,体现了“愿意去上班的人”在增加,公司“招不到人”的情况在减少。

结合对最近一期数据的预测,总的来说劳动力市场供需情况已经逐步向好。

再看一下通胀情况。我们采用PCE消费者物价指数对通胀情况进行观测。

PCE是指个人消费支出,像CPI一样,PCE指标也可以反映通胀水平。但美联储更热衷用PCE指标观测通胀趋势。

主要因为:

PCE统计个人和家庭的实际消费支出,CPI统计的是一篮子固定的消费品和服务的价格变动;

PCE根据消费者的实际消费来更新不同类别的权重,而CPI的权重结构是固定的。因此,PCE统计的通胀情况会比CPI更全面真实。

核心PCE是指,在计算PCE时,先扣除食品和能源等波动较大的项目再计算得到的数。

由于排除了波动较大的商品的干扰,核心PCE更能反映长期通胀趋势,而美联储正好也希望观测长期通胀趋势,所以在说通胀问题时,美联储经常谈的是PCE和核心PCE。

可以看到,虽然通胀已经下来了,但是离美联储的2%的目标还相差甚远。

如果按照美联储预设的这个通胀目标计算,美联储加息进程很难轻言暂停,所以美联储官员的确很实在:得看数据,再考虑怎么走。

上述关键数据都将集中在5月底6月初进行公布,建议投资者可以进行密切跟踪,及时做好应对预案。

需要指出的是,上述所有分析我们都是基于美联储“保持政策独立性”的假设来做出的。

即,美国国会赋予美联储神圣的权力,美联储在制定货币政策时不应受到政治压力或政府的干预。

然而,由于全球局势的复杂性以及精英阶层影响力的扩大,美联储做“独立”决策或许并不容易。

美联储的目标,本应该是维护宏观经济稳定,基于经济数据客观制定货币政策,不应该受政治和利益压力的干扰。

但这些年发生了不少令人唏嘘的事。

2008年金融危机的时候,美联储没有救雷曼,却救活了摩根士丹利、AIG;

特朗普当总统的时候,曾经屡次在推特施压鲍威尔,要求他赶紧降息;

2021年,原达拉斯联储主席卡普兰和原波士顿联储主席罗森格伦,被曝出在2020年美联储“放水”救经济的时候,买卖了股票和房地产挂钩的资产......

美联储还是原来那个保持政策独立性的美联储吗?

如果美联储已经被“绑架”,即制定货币政策是为了:确保美国金融财团的利益,确保经济增长协助增加总统支持率,确保财政部和市场能有足够的钱购买美国国债,确保利益集团“低买高卖”的利益......

如果真是这样,那我们对美联储货币政策预测的难度就会进一步增加。

但其实,留给美联储的空间已经不多了。

我们还能做什么?

先用M2/GDP来观测一下美国的“钱”和“商品及服务”的关系。

较高的M2/GDP可以理解为“钱比商品和服务多”,俗称“钱多价格随意”,就容易产生通胀压力;

较低的M2/GDP则可以理解为“钱比商品和服务少”,俗称“钱少斤斤计较”,就容易引发通缩可能。

可以看出,美国的M2/GDP虽然已经大幅下降但依然处于历史高位,如果长期保持高位,那么通胀将很难下来,因为市场的钱还是太多了。

如果要抗击通胀,要么进一步“收钱”,要么进一步提高GDP增速。

然而这两种方法都不容易。

如果进一步“收钱”,除了银行危机,可能还会引发商业地产危机;正在缺钱的拜登和耶伦可能也不太乐意;被金融市场动荡整惨的金融财团可能也得各种求饶,重演“大而不能倒”。

如果提高GDP增速,确实是个好办法。但这意味着美国需要有新的经济增长动力,比如技术的进一步创新,以及产业结构调整,如“制造业重振计划”。

但面临新的国际竞争环境,以及已经客观形成的“新秩序”,这其实并不容易。

综合来看,似乎只有一个折中的方法:通胀是约束条件,在这个约束条件下,进行货币政策节奏的调整。这也解释了为什么美联储这轮加息如此激进,现在又如此谨慎,因为真的错不起了。

美联储的纠结也让投资环境变得更复杂:市场的钱终究是太多了,所以市场对美联储加息似乎不屑一顾。

各国主权财富基金也早已察觉端倪并做出新的资产配置决策;耶伦可能还要为了维持美国政府正常运转兜售美债;鲍威尔是否能坚守货币政策独立性还不好说......

反应在盘面上,多空因素交织在一起,市场缺乏明确的投资主线,着实不容易。

或许这时候可以采取的策略是,先持有现金类资产,等局势明朗再入局;或者着眼微观经济,从具备增长空间的行业或者防御性行业中挖掘机会;再或者从更微观的市场结构中捕捉价格偏差,运用更复杂金融工具做策略组合。

总之,还是得选择自己能力圈内的策略,赚认知范围内的钱。

也很期待,作为“美元印钞机”的美联储,能够牢记“货币政策独立性”。而不是被政治集团或者“精英阶层”所绑架,还全球投资者一个公平公正公开的金融市场。

6月,美国债务上限问题和美联储利率决议都赶在了一块。

如果没有明确的投资逻辑,也尚未研究出经过严密推理的投资策略,那么选择持有现金类资产保持观望也是个不错的办法。

赚钱看机遇,投资理财的收益率很重要,但保住本金更重要。

你们怎么认为呢?

以上内容来自专辑
用户评论
  • z1yyrj5

    卖货的非要跟买货的搞得这样,折腾

  • 蚯蚓的日记0627

    你有搞软件的态度而且碰个酒杯

  • 水云间SQD

    听过

  • 1595672gsuc

    保值增值

  • _LLJ_

  • zxl0001

    说的是人话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