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纳兰性德全传》之〈伴驾南巡〉2

《纳兰性德全传》之〈伴驾南巡〉2

00:00
08:47
一生一代一双人,争教两处销魂。
相思相望不相亲,天为谁春?
浆向蓝桥易乞,药成碧海难奔。
若容相访饮牛津,相对忘贫。
大家好!我是香香,欢迎收听香香读《纳兰性德全传》之〈伴驾南巡〉2

纳兰性德来到城郊一看,田间被洪水冲得土壤贫瘠。村庄院落颓垣断壁,房舍多有坍塌,农家院无积柴,室无存米。纳兰性德回到茱萸湾行宫,见了康熙皇帝把去城郊的所见所闻,据实奏明。接着,他又加了自己的想法说:蠲免租赋对于受灾的百姓说来是远水解不了近渴,因而要赈济;赈济又往往被地方官吏、豪绅中饱私囊。因此必须给百姓以“实惠”的惠民德政。康熙抚今追昔,百感千愁地想:“果不出容若所言,这伙官吏置百姓生死不顾,把精气神儿都用在粉饰太平上,岂不坏我江山。”于是传谕诏见两江总督、江南河道及地方官吏。这帮家伙只以为侍候圣驾不周,突然诏见降罪,吓得一个个心中忐忑不安。没料到,皇上一见面,就命特留漕粮20万石赈济灾民。并提出要对官吏严加约束,使赈济粮悉数发到灾民的手里。跪在地上的官吏呆了,他们相互偷偷地递了眼色,暗想:“皇上虽然没挑明,可能也知道了灾后的民情。大家费了九牛二虎的力气,不惜重金筹备迎驾,以此遮住皇上的眼目。不想,竟没包住,这下全漏馅了。”接着,康熙帝又命两江总督麻勒吉等地方官吏,限期清河筑堤,杜绝水灾。大家都忙不迭地答应着,个个吓得不敢抬头。康熙帝下旨后,拂袖而走。

御舟到了镇江,正值夜幕降临,康熙君臣在金山寺驻跸一宿。第二日晨,继续南下,航行两日到了无锡。驾临太湖东山峰下,因爱这里的山光水色,为行动之便,康熙决意微服步行。他摒退了随行伴驾的文武近臣,只带纳兰性德一人和几个侍卫。君臣二人观赏了太湖之滨的鼋头渚,游览了战国时范蠡住过的理湖。快到晌午,他二人走进一家面点铺。见有小笼包子,这倒是江南风味,便买了两屉品尝,只觉又咸又甜,北方人吃不惯这玩艺儿,一人吃了几个就扔下了。出了面点铺,走不几步,来到一座庙宇前,僧人见康熙龙姿凤目,器宇不凡,便请入禅房敬茶款待。君臣走得正觉口渴,本想端起杯来一饮而尽,不想这茶刚挨嘴边儿,就觉芳香扑鼻,沁人心脾。康熙素常以品茶高手自许,闻到这样的好茶竟不忍饮用,便将茶杯放在桌上,仔细瞧看,只见茶色碧绿如清波,叶片舒卷像海螺,最让人纳闷儿的是叶片无一下沉,片片飘在水面上,忽起忽落地浮悠着。

康熙觉得蹊跷,便问道:“老方丈,这茶使我一看就解渴,实在是绝妙佳品,却不知是什么茶?”

僧人叹道:“说起这茶,香味虽浓,名儿却怪。只因它出自东山峰的太湖庵中,每遇风天,便发出呜呜咽咽的哭泣声,让人听了毛骨悚然,人们就都叫它‘吓杀人香’。这茶树一共才有四株,还是三年前忽然长出来的。可它的名气却传遍了太湖地面。施主您品品这茶的滋味?”

康熙和纳兰性德都呷了一口,觉得这茶果然香味醇厚,可是一细品余香时,却忽觉苦涩钻心,竟使君臣二人心神不安起来,告辞僧人,就往东山峰登攀,他们要亲眼看那四棵“吓杀人香”茶树。

君臣来到太湖庵,见一老尼姑站在四棵苍翠欲滴的茶树旁,黯然垂泪,见二位施主到来,连忙擦干眼泪,上前见礼。

康熙问老尼姑,道:“老师父,这是什么茶树?”那老尼姑见问,眼圈一红,脱口而出:“碧螺春,苦命的碧螺春!”

康熙奇怪地问:“我听山下有人说,这树名叫‘吓杀人香’,怎么又叫碧螺春了呢?”

机灵的纳兰性德见老尼姑满面愁容,半响不回话,知她有难言之隐,想了一下,才说:“老师父,不是我们多管闲事,因为康熙万岁爷近日南巡,喝了‘吓杀人香’茶,坐卧不安,疑此茶必有其故,特命我二人到此查访。您心里若有话,这时不说,还等何时?”

老尼姑这才眼泪汪汪地说:“十几年前,贫尼在山下救下一个被人遗弃的女婴,抚养成人。因她好穿碧罗衣衫,就给她取名叫碧螺春。她不只长得秀丽,还聪明伶俐,琴棋书画,无所不精,尤爱茶树。她曾亲手盆栽一棵,悉心培育。并在茶树旁的石壁上,写了‘从善如登,从恶如崩’八个大字,这是她立身处世的座右铭,谁知竟召来一场杀身的大祸!”

以上内容来自专辑
用户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发表第一个评论!